OpenCV学习(14) 细化算法(2)

      前面一篇教程中,我们实现了Zhang的快速并行细化算法,从算法原理上,我们可以知道,算法是基于像素8邻域的形状来决定是否删除当前像素。还有很多与此算法相似的细化算法,只是判断的条件不一样。在综述文章, Thinning Methodologies-A Comprehensive Survey中描述了各种细化算法的实现原理,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

      下面看看图像细化的定义以及细化算法的分类:

图像细化(Image Thinning),一般指二值图像的骨架化(Image Skeletonization) 的一种操作运算
     所谓的细化就是经过一层层的剥离,从原来的图中去掉一些点(通常是轮廓上的点),但仍要保持原来的形状,直到得到图像的骨架。

     骨架,可以理解为图象的中轴,如下面的字母H,白色的线即为起中轴,该中轴也可以称作H的骨架。

image
好的细化算法一定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 收敛性保证细化后细线的连通性保持原图的基本形状减少笔画相交处的畸变细化结果是原图像的中心线
    细化的快速性和迭代次数少。


依据是否使用迭代运算可以分为两类:
非迭代算法:一次即产生骨架,如基于距离变换的方法,游程编码细化等。
迭代算法:即重复删除图像边缘满足一定条件的像素,最终得到单像素宽带骨架。


迭代方法依据其检查像素的方法又可以再分成两类:
串行算法:是否删除像素在每次迭代的执行中是固定顺序的,它不仅取决于前次迭代的结果,也取决于本次迭代中已处理过像素点分布情况。
并行算法:像素点删除与否与像素值图像中的顺序无关,仅取决于前次迭代的结果。

 

常用的迭代算法包括:Hilditch、Pavlidis、Rosenfeld细化算法以及基于索引表查询的细化算法等等。

 

Hilditch算法使用于二值图像,该算法是并行串行结合的算法。
Pavlidis算法通过并行和串行混合处理来实现,用位运算进行特定模式的匹配,所得的骨架是8连接的,用于0-1二值图像。
Rosenfeld算法是一种并行细化算法,所得的骨架形态是8-连接的,使用于0-1二值图像。

索引表细化算法: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待细化的图像是0、1二值图像。像素值为1的是需要细化的部分,像素值为0的是背景区域。基于索引表的算法就是依据一定的判断依据,所做出的一张表,然后根据要细化的点的八个邻域的情况查询,若表中元素是1,若表中元素是1,则删除该点(改为背景),若是0则保留。因为一个像素的8个邻域共有256中可能情况,因此,索引表的大小一般为256,索引表细化算法速度很快。

 

posted on 2013-09-15 08:53  迈克老狼2012  阅读(75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