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数学是将客观对象的所有其他特性抛开,而只取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因此,数学具有比其他学科更显著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还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一般说来,数学的抽象程度越高,其概括性越强。 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广泛而系统地使用了数学符号,具有字词、字义、符号三位一体的特性,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平行”的词义是表示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一种特定位置关系,有专门符号“∥”表示,并可用具体图形表示。当然,数学的抽象性必须以具体素材为基础。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甚至于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

    数学的抽象性还有逐级抽象的特点。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不仅以具体对象作为基础,也以一些相对具体的抽象概念作为基础.例如,数、式、函数、映射、关系等就是逐级抽象的。前一级抽象是后一级抽象的直观背景材料,尽管前一级本身就是抽象的。这样,所谓的直观背景材料,不仅是指实物、模型、教具等,而且还指所学过的概念、实例等。数学的这种逐级抽象性反映着数学的系统性,数学教学中充分注意这个特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受年龄、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规律等特点的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分地依赖具体素材;抽象与具体相割裂,不能将抽象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之中;对抽象的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易掌握等方面。例如,在引入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往往需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若不举出一定数量的实例,初一学生就连“相反方向的量”也不好接受;若不以多位数乘除法作为实例,直接引入多项式乘除法的分离系数法,学生会难以理解而步履维艰。又如,学过函数概念后,常常把分段函数的表达式认作两个函数或者认为不是函数。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数学教学本身而言,要求正确处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如何有效地运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意从实例引入,阐明数学概念。通过实物直观(包括直观教具)、图像直观或语言直观形成直观形象,提供感性材料。例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等实例,来引进相反意义的量。在数学教学中,引用直观事物说明某个概念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对具体、生动的事物的感知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但是个别事物总有它的特殊性和与概念的不一致性。因此,在使用直观说明概念时,一定要有语言加以指导、概括和说明。

    (2)注意数学逐级抽象的特点,做好有关知识的复习工作。数学的逐级抽象性反映着数学的系统性。如果前面一些概念没有学好,就难以学好依赖于这些概念抽象出来的更高一个层次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因此,教师在讲授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时,必须做好有关知识的复习工作,这样就为新知识的抽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种方法既符合数学的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要注意培养学生抓住数学实质的能力。学生产生抽象与具体脱节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与他们抓不住数学实质有关。有些学生尽管可以背诵某些概念或定理的条文,但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机械地记忆某些结论,从而不能使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就是为了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理解得正确、认识得深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使抽象理论的教学具体化,具体、直观仅仅是手段,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反之,如果不依赖于具体、直观,抽象思维也难以培养。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实施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具体—抽象一具体,循环往复,才能不断将学习引向纵深,使认识逐步提高和深化。

posted @ 2019-12-10 09:33  南北12345678  阅读(26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