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很多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一个前辈说起过一个小故事(据说是亲身经历)。在90年代中晚期,国内的软件产业还比较薄弱的时候,那位前辈工作的单位是以代码行数来计量工作量的。为了达到更高、更快、更强的目的(呵呵,借用一下奥运会的口号)他们编写了大量稀奇古怪的无效代码,比如声明N多不用的局部临时变量——反正这么做也会被编译器给“优化”掉,不影响运行效果和性能。过了一段时间之后,BOSS发觉不对劲了——每个人每天的代码量都很高,但是开发进度却始终快不起来——于是这些小手段就被戳穿,而改为根据CPU占用率来考核。当时最先进的奔腾2(或许就连之后很久的奔腾4)也不够现在一部手机的CPU彪悍的,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