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需求矩阵管理

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并管理产品的全部需求,需求是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好的需求应具备“内涵一致,外延完整”的特质,这个特质可以保证需求分析无歧义、完整、一致、正确、可行、必要、可检验、可跟踪。

 

软件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如下图所示:
 

 

启动一个新产品时,产品经理需和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刻理解客户或者公司高层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将业务需求反映在产品的创意阶段、策划阶段的《产品项目策划书》、《产品项目规划方案》中予以说明。

 

用户需求主要描述了用户能使用系统来做什么,用例、场景描述都是表达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这部分需求通常在用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

 

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能够利用这些功能完成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功能需求通常是通过对系统特性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它记录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中。《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整地描述了软件系统的预期特性,是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设计的产品功能一般都较为复杂,业务规则的描述也需尽可能详尽,所以通常情况下《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并不是一份文档,而是根据功能模块的划分由多个子文件组成。每一篇需求说明文档中均必须包含功能列表和功能详细描述,可依据实际业务情况增加数据字典方面的描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列表需要和《需求跟踪矩阵》一一对应,包括功能点编号、功能点名称。需要强调一点,需求文档的重点是说明功能所在,无需描述界面中的Icon、色彩、像素等信息,为避免和界面设计稿等展示高保真产品原型的文档发生冲突,需求文档中应尽量全部采用低保真界面,界面类描述交由《交互设计说明书》及界面设计稿、Html文件去说明。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还应包括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要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通俗地讲,非功能需求是这样一种需求,它不是解决“我想要我的系统实现这种功能”,而是解决“如何使这个系统能在实际环境中运行”。在非功能需求中,针对性能方面一般需要有单点、混合、持续三方面的要求:

 

1、在单点方面,要求延迟和吞吐量有对应关系,假如我们设计一款BS软件,要求打开登录页面的延迟要求为响应时间3秒、抖动2秒,那么一定要在吞吐量的要求上写上针对这一点的高峰并发人数,比如100人。

 

2、在混合方面,产品经理依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定义混合并发值,并依据单点定义的部分或全部点以百分比的形式分配并发比例,注意混合下的并发值不得高于单点下的并发值。比如定义混合并发值200人,其中20%访问首页,20%登录,20%上传文件,40%浏览页面。

 

3、在持续方面,通常定义为单点最高并发值二分之一情况下的2*24小时或3*24小时持续测试。比如定义50人并发下持续性测试时间2*24小时。

 

《需求跟踪矩阵》主要是跟踪及统计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当需求基线第一次形成时就需要填写这个文档,这篇文档中的功能点名称和编号需和需求文档中对应,不得存在差异,每个功能点都需要定义它的级别(P1、P2、P3,P1为最高级别)。通常,重要程度为P1级的功能点数,不超过50%;或者P1级和P2级的功能点数,不超过80%。需求发生变更时,需填写《需求跟踪矩阵》中的需求变更记录表用以记录新增、修改、删除的功能点,并需在各模块的功能点列表中标记变更状态,通常如有新增功能,则增加在相应模块底部,字体设置为红色,如有删除功能,用蓝色标记。

 

在《需求跟踪矩阵》的需求变更统计表中,有一组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现各阶段需求变更工作量、项目整体需求变更率、项目整体功能点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以上主要解释并分析了需求的四个层次,以及如何管理需求跟踪矩阵,希望能对产品经理们有所启发。


最后附上Jan L.A. Van de Snepscheut的一段话,可以细细品味:就理论而言,理论和实践并无差异。但真付诸实行之时,差异即开始显现。

posted @ 2010-10-20 13:11  面试宝典  阅读(14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