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Repair: Self-Directed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 论文笔记

介绍

(1) 发表

2024-07 ISSTA'24

(2) 背景

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 bug,需要强大的代码理解和推理能力才能解决

方法

image-20250423211845438

(1) 收集阶段

  • prompt 准备:角色描述+任务描述+思维链启示
  • 思维链收集:prompt 给 LLM 生成思维链,这里的输出是样本的集合,其中样本包括 buggy 函数、修复函数和思维链
  • 功能验证:为了获得有效的样本,过滤低质量样本的思维过程。ThinkRepair 运行一个测试套件来测试上一步中 LLM 输出中提取的修复函数,仅保留成功通过整个测试套件的修复函数(这里为每个 bug 执行最多 25 次尝试)

(2) 修复阶段

  • Few-shot 选择:从收集阶段得到的知识库中选择最有益的示例。ThinkRepair根据语义相似性将这些示例聚集在知识库中,已挑选不同的示例
  • 自动化修复:根据选定的示例和目标 buggy 函数来构建一个 prompt,最后得到输出
  • 交互验证:通过运行测试套件验证所有候选修复函数,对于测试失败的用例,收集失败信息(① 编译失败 ② 超时 ③ 语法错误 ④ 测试失败)。然后 ThinkRepair 重建 prompt,并把失败信息附加到原始 prompt 的后面,最后生成新的修复函数。此迭代过程一直持续,直到获得固定函数(即成功通过整个测试套件)或最大交互次数超过。

总结

这篇工作借鉴了 slow thinking 的方法,通过反复自生成 COT 的方式增强 LLM 的推理能力,从而提升 APR 的性能

posted @ 2025-04-24 01:21  绵满  阅读(1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