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法论的闲扯
最近有本书(腾讯方法)在豆瓣上评价还挺高,然后就买了一本。看完之后呢确实有一些启发,也有一些感想:
1、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方法的,这个观点跟“优秀是一种习惯”倒有很类似吧;
2、项目的成与败,管理是最为关键一个环节,当然管理也是有方法的,参考第一条;
3、压力能挖掘人的潜能,它同样也是区别优秀与普通的重要的一个条件;
4、加班是为了改造团队的态度,以往有同事要离职时,特别纠结说公司不是不提倡加班吗,然后搞些东西又变相让我们加班云云,我不加班你又觉得我怎么怎么滴。如果你的关注点只看到加班本身,而不是再去想加班的原因,不能统一战线,这样的人注定在团队里呆不长久,呆的时候时间长短而已;
结合到自身,无论我在哪家公司,也无论我从事的是我自己喜欢的还是我不喜欢的,我都是尽职尽责在做。只是一个人安静下来进行反思和比较的时候,发现同那些“先进”、“优秀”的人比较起来,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是方法不对,应了那句话:“看不到差距,就足不出井底”。方法论,似乎听起来像是投机的行为,跟找风口一样,找到了风口就可以像猪一样飞起来。这个最近网上也传的火热,说百度的李彦宏讲不要盲目跟风一样,但其实与风口的猪会飞所关注点不同,它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找到风口的主要是想提醒大家,看不到大势你注定要被淘汰,比如诺基亚、柯达…,你抱着“人定胜天”的态度很可能会碰的头破血流而且还一事无成。而盲目跟风,比如现在O2O,你知道O2O是什么概念吗?就如同十多年前说电子商务是发展是趋势一样,多少大学开了电子商务的专业,多少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完全跟电子商务无关的工作。可见电子商务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炙手可热”。但十年前能坚持走到今天的都是比较成功的。关注自己感兴趣和最擅长的领域,更容易出成绩。在这个全民都“创业”的年代,没创过业似乎都不够“时尚”一样。
我们讲数据,讲科学,其实主要是讲概率问题。数据最后得出来的只是一个推算的结果,大千世界跟象棋不一样,它所受影响因素太多,迄今为止也没有什么较为科学的方法来统计,哪个因素它的权重和占比比较高。目前流行的文化也好,热卖的电影也好,也没有哪个策划人和导演说我100%能引爆流失/时尚前尚,哪部电影一定过XX亿。硬币的二面各自出现的概率是50%,但并没有谁能准确的预知正面之后下一次会是什么,即便你通过大量的数据推演,也只能得到一个百分比概率。一场球赛,哪一方队员,连续投三分,十球进了九球,当他再次出手时,你不能拿他的历史数据比较准确来预测它投中的概率。它投完之后,又变成历史数据了,样本数据较少时也许他的命中率波动较大,但长时间的统计之后,他便趋于稳定了。即便这样,你还是难以预测下一刻他是否又会命中,这就是不确定的魅力,下一次会在正态分布的曲线上下浮动
如果婴儿从出生之后就已经注定他会走怎么样的路,那这样的一生就变得很没有希望了也很无趣。城市出生的孩子,各类机遇和发展总体来看确实要比农村的孩子更有优势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孩子永远没有机会。只是相对而言机会少了很多,只要有机会就会有竞争,既然有竞争就会存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了。
方法很多时候就是一些规律,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些规律。越努力,机会越多,但并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以前我们读书,分快、中、慢班,中班的第一名能排到快班前四十,但进不了前十,慢班第一名能进中班前三十却也无法进入到前十。
这是最好的时代,一个到处充满创业机遇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充满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下一个风口,那就向风口去找吧,怎么找,看总理的报告。如果已经处于这个风口的地方,也不要嫌风口太小,风大你也要有能力受的了才行吧。干啥都需要积累,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快餐文化”,一直在奔跑中。六祖慧能大师将佛法弘扬光大,靠了是那一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现实之中,我们能做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难能可贵了。但大多数人更喜欢前面那首诗,顿悟。而历史上成大事之人,都是渐悟之人。道家的思想用来养心,儒家的思想用来修身。
第一次看到有人的签名上写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读书才发现原来它有后面一句“已所欲,亦勿施于人”。相比前者,我更喜欢后面那句,但是很遗憾大多数人只记得前半句了。大学的时候,喜欢同班的一个女同学,看到她的签名上写着“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句子,而我却是反感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也是树的不挽留”。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不是单一的。爱与恨并不完全是孤立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那么复杂却又那么自然。
在关注了Tiny4Voice的帐号之后,他有一条语音推送我是比较认同,讲的是减肥方法的那件事情。大意好像是说偶尔吃的很多或者很少,并不影响整个减肥的计划,重要的是一直按照计划来进行锻炼的。我个人是比较瘦,很瘦的那种,我之前花钱请过一个教练,有次正在训练的时候,有个女生过来问咨询他,多久可以减到十斤啊,教练的回答是,胖又不是一天胖起来的,瘦当然也不可能一天就瘦下来,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形成规律,剩下的就很自然了。姚明去NBA,艺人为了电影而锻炼肌肉,都是要依靠科学的计划的和方法,每天吃什么,吃多少,运动量多大,都是有一套比较系统的计划。
我们了解了那么多知识,学了那么多东西,似乎生活和工作依然没有什么变化,或许静下来的时候该好好想想,到底有没有好好去坚持,形成习惯。方法固然重要,但坚持却更加重要,没有坚持的方法就像装饰的门面一般,只是装饰。排除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这些都是方法,也是我在高中时代,数学老师给我们念叨一些方法。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少走弯路,如何少走弯路,那需要方法,就算你找到了方法也不能表示你完全不用走路。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走,需要积累和沉淀。
扯了一大圈,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那本书《腾讯方法》,里面有几个东西我觉得对项目非常有用,首先是story board
像这一类的软件,其实还蛮多的,我觉得知乎上总结的最为完善了。我自己有ipad上用的二个:奇妙清单、Trello,其中Trello用的最多,其实还有很多,但他们当中很多不支持ipad版本,所以我放弃了。但是Trello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当前的ipad版本不支持离线存储,这个比较郁闷。
另外一个版本发布的系统我觉得也很方便
然后我就琢磨着也要搞类似这样一个系统,首先我需要找一个画原型的工具让测试和策划的同学看看我设计的这个小系统有没有什么问题和需要补充的内容,通过搜索,找到这篇文章:15款优秀移动APP产品原型设计工具 结果我试了几个,发现都不太满意,然后又是在知乎上找到了别人推荐的一款很不错的国产软件:摩客
这是我基于摩客做的一个简单的原型>>,初步打算是后台使用Node.js + Express + MongoDB(或者mysql)进行开发,前台分平台进行开发,优先处理Android平台(渠道太多,IOS因为苹果的政策调整,越狱渠道已经越来越不行了,所以重点只要关注AppStore)。完成会将代码放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