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TCP/IP了解
-
OSI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网络就能互联了。
-
OSI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实现各自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
应用层:离用户最近的一层,提供应用接口,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常见应用层网络服务协议:HTTP,HTTPS,FTP,POP3,SMTP等等。仅当需要访问网络时,这一层才发挥作用。访问本地HTML文件用不到应用层。应用层让应用程序能够将信息沿协议栈向下传输,从而充当了应用程序和下一层之间的接口,例如IE并不在应用层,而是在需要处理远程资源时才与应用层交互。
-
表示层:向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因为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是传输格式,到达计算机后被转换为应用程序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提供转换服务,表示层能够确保从一个系统的应用层传输而来的数据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
-
会话层: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
传输层:将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位于传输层的服务将来自上层应用的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并将它们合并到同一个数据流中。它们提供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并可以在互联网络上的发送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逻辑连接。TCP和UDP在此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的通信
-
网络层:路由选路,选择本次通信使用的协议(http、ftp等),指定路由策略及访问控制策略。管理设备编址、跟踪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路由器位于网络层,在互联网络中提供路由选择服务。
-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错误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这意味着数据链路层将使用硬件地址确保报文被传输到LAN中的正确设备,还将把来自网络层的报文转换为比特,供物理层传输。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让主机能够给本地网络中的其他主机发送分组以及穿越路由器发送分组。
-
物理层:发送和接收比特。
-
OSI与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