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式桩功篇

形意拳三体式桩功篇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

  我国著名的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在传授拳术时,十分重视基本功法的练习。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法,他常讲:“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拳,拳中变化万端,但基本上离不开三体式。”他还说:“世间练拳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却凤毛麟角呢?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内劲究竟是什么,却只是在形象处猜想,有的以为心中努力,有的以为腹中运气,这种错误不胜枚举,其实都是抛砖弄瓦,以假乱真。这三体式则是形意拳的基础,只有日日练习,持之以恒,由微而著,此中绝无捷径,也难取巧。”所以孙禄堂先生对前来向他求学形意拳的,他都严格要求他们认真练习三体式桩法。
  所谓三体(旧时称作三才,即天、地、人),在拳术中则是把人体分头、手、足三体。三体又分为三节,如:头为梢节,背为中节,腹为根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各节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则,如:顶头,塌腰,松肩,坠肘之类。练习三体式,使周身上下内外筋骨肌肉,无一处不受到锻炼。此乃前辈拳师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后学者切勿轻视。要细心体会,悟通真谛,逐步提高,才能获得健身功效与攻防技能。站三体式时,从预备式到定式,初练者必须按三个过程动作的要领去做,才能将三体式动作完成得正确。反之,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
  孙剑云三体式练法:
  一、预备式:身体直立,眼向前看,舌顶上腭,口唇虚合,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靠在腿部,两腿直立,膝盖后挺,两足尖向外撇,足跟靠拢,成九十度,意识集中。
  二、转身半面向右,移动左足,脚尖向前,脚跟靠住右脚内踝,成四十五度,平视前方。
  三、两小臂徐徐抬起,两肘靠肋,两肩松垂,两手心朝下,抬至与胸平,左手食指向前,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手向上抬时,两腿徐徐向下蹲屈。此式要点:头往上顶,腰往下塌,抽胯,身体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切不可有丝毫怒气。此式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之称。
  鸡腿:两腿前虚后实,有似金鸡独立之势。
  龙身:身体三折,如龙之盘叠曲折。
  熊膀:顶直肩圆,如熊之威严。
  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势。
  四、左足向前开一步,顺直落地,后足不动,两腿弯曲,前虚后实,重心在后腿上,此谓单重。步子的大小,以练者两脚之长为度。臀部要与后脚跟上下垂直,左脚膝盖要与左脚跟上下垂直。前腿暗含有向后夺劲,后腿有暗含向上蹬劲,两膝向内扣,脚跟向外拧。当左足前迈时,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肩至肘一段成斜坡形,肘至腕一段成水平。左手高与胸平,五指张开,虎口撑圆,大指横平,指尖微屈,掌心内圆,肘尖下垂,坐腕向外撑动。右手拉至小腹处,大拇指跟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眼平视左手指梢。
  练形意拳要知“六合”,就是说:心与意合,意与力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叫做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这里的合,就是指协调一致。所以,在站三体式时,身子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后仰。在伸左手,拉右手,出左腿时,三者要做到同起同落,上下协调,整齐合一,心气平和稳定,呼吸顺其自然,不可憋气。初学站三体式,腿部都有酸痛现象,只要坚持下去,日久腿有了功夫,这种现象也就消失了。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三体式的正确桩法,苦练不辍,就可为练好形意拳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习拳术套路时,即可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练三体式,不受时间限制,初站时,几分钟后如觉左足酸痛累,可换右足在前,或稍稍休息再站。久之,自然能站较长时间而不再感到酸累。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功,练习时不须配合其它基本功,也不要有任何静功。

形意拳之三体桩功:
  1、清早起面东立正站好(古时都以右面为上首,向左面行练,至今所有的拳法都由右向左演练)谓”无极势”及无我无物,平心静气空空无一物也。
2、左腿向前迈半步,双手外开抬于眉高,向下自然虎口相对压下,似摸胡须动作,叫关公理髯,生”太极势”,抬手时吸气及心有灵犀一点通,采日月之精华,乾坤之灵气,包罗万象,由鼻吸入,沉于丹田。双掌下压时呼气,吐出浊气一吐为快。
3、左转身90度,双腿半蹲,左前脚后跟距右脚尖约1尺,右拳横专出,吸气,及侧身阴阳互易变”两仪势”。
4、左掌为阴阳立掌,虎口撑园推于前方,呼气,左臂半曲半展高于鼻齐,右手变掌于左肘下三寸,化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三体势”。
练此势须集中精力,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两脚抓地,力达涌泉及”涌泉穴”,挺胫竖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谷道,头要有虚灵顶劲,称之谓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称之谓内外”六合势”,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保持中正(不可前倾后仰,左斜右歪,挺胸翘殿),内三合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三心二意,束展自然,吞吐舒畅,不可拙气拙力)此乃形意之”桩功”。此虽桩功但不易久站,腿困时可左右互换。也可连续互换,练习时要求束身展势,束身时吸气,展势时呼气,两手互换由丹田起从口而出,谓之逆呼吸任督循环,手心朝上由下往上翻,两掌交换往返穿出,谓之阴阳掌都属周天循环。全部过程在武学上称之谓”筑基”。在医学上称之谓”增氧”运动,这种运动属于增强肺活量,加大腹呼吸,增加了大脑等各处的供氧量,内脏通过呼吸、收缩、蠕动、受到了轻微的挤压按摩运动,对于人的,精、气、神体质都有很好的健康因素,长期锻练可气血运行,舒经活络,精力充沛,红光满面,益寿延年。(过去老师傅考验学徒的毅志而让久站须蹲一年桩功)
  三体势的功用:三体势虽为桩功实际是技击之阵势,和军事家两军对敌行兵布阵一样,步法要求前三后七,重型在后身稳步灵,前腿进退、攻防、灵活易变,攻之可勾、挂、拌、扫、踢、蹬、鞭、踹、寸步等应用敏捷,守之可防、退、护、回、带、滑等灵活多变。手法讲手护外五行肘闭内五脏以安己内,出洞入洞紧随身上,口为洞,手型为阴阳瓦棱掌,前手为正后手为奇,形成猗角之阵势,根、中、捎三节配合或缠、或绕、或封、或打、轮番运用得体,阴阳互易,上下、左右、前后、奇正相交,反应灵敏攻防合道,攻可击、戳、掐、抓、拿、锁等虚实应变技法无穷,防侧截、逼、拦、架、拽、牵、翻等变化万能,身法以腰为主轴转动、开合、束展、自如,所以三体势实乃攻防合道应用无穷的绝妙阵势。因此形意拳练家特别注重于三体势的功法形象。

形意拳三体式

形意拳桩功包括浑圆桩和三体式,浑圆桩适合体弱者,三体式对技击有利,二者互补。

姿势:三七步站立,前三后七,前脚内侧和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前脚尖稍向内,后脚与前脚成50度左右。前手与肩同高,手指半开半屈,呈虎爪状,后手与肚脐平行,形状同前手。前臂不伸直,后肘贴身。舌顶上腭,口唇虚合,下颌微收,头上要有前顶之意。

呼吸:自然呼吸,放松不憋气,如果你气喘,说明你错了,休息一下,再练习。
意念:用意念放松和收紧肌肉,体验形意拳的整体力。前后手之间,前后膝之间,前手和后膝,头和前脚之间假想有个橡皮筋,在意念作用下,肌肉放松和收紧,同时双膝内扣,后脚趾抓地,收紧肌肉时,意念前手向前向下,后手向后向下,外形可以不动或微动头上要有前顶之意。
要求:每次坚持2分钟以上,左右脚互换练习。

牛胜先谈形意拳三体式

谈起形意拳,行家里手都知道是万变不离三体式。三体式是进形意拳大门的总机关,三体式站不好、练不对则永远也进不了形意拳之大门。但三体式有五五步三体式和三七步三体式,究竟哪种为更佳呢?我学拳时,老师曾对我说:“这个三体式,老一辈形意拳家改来改去,就改成三七步这种站法为最合适。”姜容樵先生在他的《形意母拳》一书的“贴拳说”中披露了这个秘密。姜容樵先生说:“闻李存义、张兆东(占魁)两先生云,形意拳至郭云深先生一变,不用双重腿,惟今之传者,皆双重腿,取其易习耳,录之以备参考。”校阅姜容樵所著《形意母拳》一书的有钱砚堂、李景林、张兆东、尚云祥、姚馥春、韩慕侠、黄介梓、刘锦卿诸位先生。姜容樵先生所说的双重腿,就是五五步,即站三体式是五五步,练五行、十二形、连环、杂式捶均是就五五步而言的双重腿。姜容樵先生又言“惟今之传者,皆用双重腿,取其易习耳”。郭云深先师改五五步为三七步至今已百多年了,去世都103年了,回过头来看“今天练五五步双重腿的依然占练形意拳人数的大多数,关键还是五五步易而三七步难练习。
我习练形意拳三体式时,老师问我能站多少分钟,我回说五分钟。老师说:“好,我看你怎么能站五分钟。”我站着三体式,老师看着表,十秒,三十秒,一面数秒,一面给我纠正动作。我竟没站下两分钟来。站到一分45秒时,我的后腿就热、涨、酸、痛、麻得忍不住了,如同给自己上了刑具一样的难受。但我从此找到下功夫的要领和努力的目标。从此以后,我天天练,由站不到两分钟,到能站三、五分钟;由站三、五分钟,到能站七、八分钟乃至练得能一次站二十五分钟,只站得后腿麻木,周身发抖,但桩功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说能站七、八分钟,桩步就基本够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站得一般人推不动,拉不动,抬不起前胳膊,拉不开下面紧贴腹间的胳膊,前胳膊如有数百斤重,身体如有五、六百斤重,下面的胳膊如同膘戮沾一般,基本上达到老师对我的要求。
常听不少形意拳家说一个三体式能站一、两个小时,我感到吃惊,我从没超过40分钟。1982年我在东城武术馆教形意、八卦高级班。那些一次能站半小时的学员,原来站的都是五五步。我让他们站三七步,竟没一个能站下两分钟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能站一、两个小时的老师们站的也是五五步,三七步和五五步竟有这么大的区别,果如姜容樵先生所言,双重腿易习罢了。
郭云深先师是一位对双重步改革的大家,在一百多年前就不站五五步。他一个崩拳打遍南北,总结了双重步比武实战的弊端,大胆改革把五五步改成三七步。这是他实战的总结,我们后人一定要好好的继承。郭云深先师否定自己,改革创新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前三后七的三体式要站出八个字来,即一顶、二扣、三圆、四敏、五抱、六垂、七曲、八挺。这八个字,每字又有三项要求:
一曰顶。顶有三顶,即:1.头向上顶,才能提起精神,有冲天之雄姿。头是周身之统帅,头上顶,则后三关尾闾、夹脊,五枕才能通畅,肾气才能上达泥丸(百会)。2.手掌外顶,如有推山之劲,则使气贯周身,劲力以达四肢。3.舌要顶(姜容樵先生讲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下行压于丹田、以固命本。
舌顶上腭是参禅打坐的要求,舌顶上颚,舌下两穴金井、石泉分泌唾液,将此唾液吮吞下咽,入任脉,以助阳精,才能达下固命本之效,舌顶也免在对敌搏斗中,被敌击中口部以伤舌尖。
二曰扣。扣有三扣,即:1.两肩要扣,使前胸含收,后背撑圆,气等动力以达肘部。2.手背、脚背要扣,使劲力到手指;脚背要扣,五趾抓地,脚跟前蹬,使脚下力合,如房探之八居丁(南方称之马丁)桩功力厚。3.牙齿要扣,使筋骨紧缩。
三曰圆。圆有三圆,即:1.脊背要圆,其劲力摧于周身,尾闾则要中正,使精神贯于头顶(西方拳击都知含胸背圆则劲力达两臂,挺着胸其拳击出而无力,我们练太极、形意、八卦者,更强调含胸拔背之功,挺着胸练太极、形意、八卦纯粹是外行,非行家里手之行为)。2.前胸要圆,劲力达两肘,心窝微向里收,使呼吸之气通畅(前胸要圆,不是挺胸,圆是要使心窝微向里收,使呼吸气通畅;挺胸,气向上行存于肺,使气不能下沉丹田)。3.虎口要圆,使手心空,指如抓球,手似鹰爪,充分发挥手的裹抱之劲力。
四曰敏。敏有三敏,即:1.心要敏,如猛虎扑食,狸子捉鼠,能有随机应变之功。2.眼要敏,如饥饿之鹰去捉田中之兔,能预视四周所发生的变化,捕捉有力时机。3.手要敏,如扑羊养之狮豹,能主动出击先发制敌。
(敏是练形意拳者,有文化之人改之,原来称三毒,即心要毒、眼要毒、手要毒,用三敏,取而代之,补武中之文雅)。
五曰抱。抱有三抱,即:1.丹田气要抱,气不外散(如果挺胸,气在肺就谈不上气不外散)击对手必准确无误。2.心气要抱,(心气即扁中之真阴之气),遇敌有主,临危不变。3两肋要抱,出手、入手不乱,遇敌不致发生危险。
六曰垂。垂有三垂,即:1.气要下垂,使气一沉到丹田,下盘必稳,其稳如泰山。2.两肩下垂,使肩夹骨松开,其肩必长,肩长则臂必长,长则灵活多变,肩摧肘前。3.两肘下垂,使两臂撑圆,能护两软肋,以保安全。
七曰曲。曲有三曲,即:1.两臂要曲,使臂弯如半月(过弯少力,过真即僵),则力自厚。2.两膝要曲,弯如弓背,使劲力无穷。3.手腕要曲,曲如丰圆,使劲力紧凑。
此三曲皆取于伸缩自如,使劲力不断之意。
八曰挺。挺有三挺,即:1.颈项要挺,使头容正直,精神贯于顶。2.脊骨腰要挺,(常言道:低头猫腰受业不高)腰为一身之主宰,腰挺则动力达四肢,气鼓全身,(如太极之气益鼓荡)。3.膝蓄要挺,使气旷神怡,劲力达于脚趾,如树之生根。

孙振松传形意(入门)

形意桩法
凡是内家功夫,都是极重视站桩的。形意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关于三体式的要求,相信大家早就知道了,我谈谈自己的心得吧。站桩重要的是姿势一定要准确,注意腹部的感觉,也就是气沉丹田。注意一定要三尖相照,整个身体要正,不要歪斜,但要有身体向前冲的意念,但形是向后坐。前后手都要有撑劲,不能一味的松,但不是说要用犟劲,这种力我也解释不好,大家好好自己体会吧。站完桩,可以站浑圆桩放松,然后拍打全身,练练惊抖劲。
下面是孙纯周老先生论三体式,大家好好体味一下:此式系形意拳之基础,为各拳之起点。其主要在两足不可双重。单重又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之谓。主要者注重后足,前足可虚、可实,力起于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身体要三折,其它塌腰、顶头、蹬足、开胸、实腹俱不可用拙力,尤不可强制呼吸而运气,内家拳之拳乃用后天之形(即姿势之正确)养先天之气(养字要注意),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则纯刚是也(要义详《形意拳学》)。注意:三体式为形意拳之根本,务要详视学者身体有无斜倚,说明其三折、开裆、合膝、足跟外扭、肩肘松垂之法。手执张开,食指直立,手掌微向里合,目注视食指梢。怎样站形意的桩才能长内劲? 形意的桩主要是三体式,姿势一定要正确,正所谓行正方能气顺,气顺方能以意行气。三体的姿势大家都看过,我就说说要点,前手要塌腕,要前撑。后手要内旋,要下按,头要直,目要正。内在的要求是要谷道上提,沉肩坠肘,意守丹田。谷道上提就是肛门要有上提之劲,把下肢的劲以丹田为轴心提起来,上提之劲一提丹田就充盈了。并且上提后,双足即有提起来的感觉而脚心自然含空,有向上之力。沉肩坠肘是为了把头顶的挺拔之力有下拉之力,避免气血惯头,这样顶心就有了缩力,同时肩下沉带动手心有上拎内缩之力,这与下肢,顶心同归丹田,这就是所谓的“谷道上提”,“三心要并”,此乃拳学之密,增进内劲之要啊!另外,形意三体式还要注意三尖相照,就是说眉心,手尖,脚尖要相对。否则,则气难归一。另外,我说的这些东西,大家一定要在站三体式一个月后或更长的时间后在练,效果比较好,最初就是什么也不管,就是摆好姿势放松的站。三体式是锻炼内劲,筋骨之力的绝好的桩法,大家好好体会一下,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形意步法形意拳的速度很快,但那不是靠什么速度球或者其他的训练手段练出来的,而是用最简洁的动作解决战斗。用身体去打人,靠步子去赢人!形意拳的步法主要有鸡形步和蛇形步,在进步时,前脚千万不要有缩的意思,大家可以试试,可能大多数的兄弟都有这个毛病,这就使你的速度减慢了零点几秒,可就是这一刹那,胜负已经分清了。步法的驱动力主要是靠后脚蹬踩,前脚的扯拽。在练习的时候,要练到一进步,腹股沟就有微微的撕裂般的疼痛感,这才会长功夫!另外,进步要注意小腹的感觉,感觉是小腹在推进,而且小腹是一种很沉实的感觉,用手摸,在进步的一刹那应该是瞬间鼓荡的感觉,就是这一鼓荡,就可以让你在动的瞬间有抗打的能力,让你动的迅猛!!后脚向前运动时,双脚间要有挟劲,要有提劲,要把下肢和上肢的劲都归到丹田,你的内劲才能充实,形体才能有力量。形意拳主要用鸡形步,大家观察一下鸡,它在抬脚时,是提缩力,落步时候是趟踩劲,其运动中腿和身体总是含着一种收缩伸展的的牵扯力,同时,在行步时,双臂双手是要随身体之动而动,所谓手耍身体,这样的运动才能一动而无有不动!!

形意打法(初级)
形意的打法很微妙,不过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打",这最重要啊!当对手不动时,我不要表现出要动的欲望,但当对手微动的时候,我便发动狂风暴雨般的击打.因为在实战中,如果你看到对手的拳到眼前了,才想着躲或者阻挡,那就晚了,必须在他要出还没有出的时候击打,这就是后发先至.为了安全 ,大家可以采用走蛇型步(歪步),打其偏门.如果要直进,记住,一定要用步子抢位,这样就可以步到人翻.另外,手上要打顾结合,其实形意有很多的打法和咏春拳截拳道的沟漏手很象的,不过比那个要高级.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别忽视腰跨的作用,以腰带手和步,一击不中则已,中则不只一下,正所谓出手如钩挫,回手如鹰捉,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这才是形意!!!
形意是一门优秀的实战武术,非常的狠毒,但今人多练不得法。其实真传的形意主要就是单操,至于什么套路根本不用练,重点是五行拳,它是所有拳法的母拳,但不能自学的,因为那里有很多小动作,如果师傅不亲身示范,你自己是琢磨不出来的!都知道形意有三层功夫,其实五行拳每一个拳法都有三种练法,这三种练法就是三个发劲方法,共有十五练法,这个秘密恐怕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因为这是形意的秘密,并不是练明劲练的一定时候就自然会暗劲和化劲了。形意的步伐主要是鸡形步,也就是要时刻分虚实,而在技击中则多用鸡形和蛇形步。所以说形意并不是无遮拦的硬打,它的很多理论和太极雷同,但训练方法比太极更科学,也就是先练刚,再练柔,最后练化。形意技击关键在于钩挫与束展,它主要也是借力打力。如果大家能好好研究一下太极图,相信一定能收获很多的!

郭云深先师的崩拳

  一、众所周知,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而郭云深先师把前人的五.五步双重三体式改为三.七步单重三体式。至今除了孙禄堂老先生传下来的孙式三体式是这种三.七步单重三体式外,其他仍多为五.五步双重三体式。就算孙门之中得三.七步单重三体式之真传者也不多见,真正能达到一个三体式站在那,一般人推不动、拉不动、抬不起他的胳膊来的人则更少更少。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形意拳朋友中,我尚未发现功夫有如我的两位恩师者。我恩师李天骥骨瘦如柴,1.7米的个儿, 120斤的体重,但要想抬起他的胳膊来是不可能的。他一个三体式站在那,就休想推动他、拉动他。我另一位恩师“铁胳膊杨四”杨凤翔也是这种功夫。不用说郭云深先师更是有这种过硬的功夫,而且是三.七步单重三体式的创始人。试想,人家一个三体式站在那,你推不动人家,拉不动人家,抬不起人家的胳膊来,你拿什么去和人家动手?何况郭云深先师,他一个三体式站在那,五六个小伙子各持一棍用力杵在他的腹部,他丹田一沉,腹部一弹能把五六个小伙子扔出丈外。我过去是不信的,我通过跟恩师学艺,才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就是形意拳的功夫和爆发力使我服了,形意拳的桩功使我服了。我才愿意一个劈拳抓了六年,每天少则八百,多则一千地抓劈拳。通过苦练,我虽然不及两位恩师,但也学有二、三成。我用此法培养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教他们站三体式、练太极推手,而且是一周两次,他们不论在北京还是在全国太极推手比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功就在郭云深先师的单重三体式上。而且有几个出色的学生,就是两个人也休想拉动他分毫,北京推手界一提我的几个有功夫的学生,他们就不报名参加推手比赛了。我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郭云深先师,他的功力怕是大出我们几倍,所以我相信,他的三体式比我们后生更加厉害几倍。因此,我告诉大家,有功夫的形意拳家站对了三体式,应该是一般人推不动、拉不动、抬不起他的胳膊来,才算这位老师真有形意拳的桩功,若连这个基本桩功都没有,别的都谈不上。我又用此法传给我的儿孙,结果我的长孙牛天赐,一个三体式站在那,我的儿子和我的学生照样也推不动这个十五、六岁的娃娃。我长孙体重90多公斤,一般没下过功夫的学生,到我长孙手上一掌即倒。连十五、六岁的娃娃尚且能做到一个三体式站在那一般人推不动他,拉不动他,抬不起他的胳膊来,更何况身经百战的郭云深先师?以上说明郭云深先师是三.七步单重三体式的创始人(请看姜容樵先生所著形意母拳、拈拳论提到此事),郭云深先师的三体式桩功肯定是超出我等几倍的厉害,可以说首先是桩功过硬。
  二、苦练崩拳:我恩师跟我讲过郭云深先师的崩拳,是苦练而成。我多次去深州了解情况,当地形意拳界的朋友也说,郭先师的家马庄离深州有一公里,他打着崩拳来赶集。试想这个半步崩拳打对了,初学者无论多棒的小伙子也打不了二十下准坐在地上,而郭先师打着崩拳由马庄到深州去赶集市,说明郭先师的腿部劲力之足,耐力之久,是一般人不能相比的。上世纪80年代中,我在东城武术馆教形意拳,当时我这个班有六十多人,这是个冬天,别的班都跑到屋里去了,只有我这一个班占领足球场。我教学生练崩拳,其中我的一个学生马顺利,打了不到半个足球场就累得倒在地上,而其他人都打了足球场的一个来回。大家都笑他是孬种,只有我表扬他。我说:他打对了,你们都没打对,打对了,二三十个崩拳就累趴了,你们打了一个来回,说明不对。大家才明此理。我见另一班的一位学生,围着足球场打了几圈也不见有累的表现,说明根本就没练对。以上我讲的是腿力足而持久的功夫,下面我再谈谈崩拳的功夫。我的恩师李公教我练崩拳时,让我拉住他的后胳膊,他一个崩拳把我带出一个踉跄。我按此法教学生,结果我的学生张维忠打崩拳,一般人绝对拉不动,我又用此法教儿孙,我的长孙牛天赐打崩拳,后头有人拉他的胳膊,他准能把拉他的人带出去。而我在深州,见一个小伙子打崩拳,我把手放在他后胳膊上,他竟动不了分毫。我让他拉我的后胳膊,我把他带出很远。我问他你的师傅是谁,他说是某某某,我一听这位老师写了许多形意拳的书,我说你回去用我这个方法去拉你师傅,他说不用拉,他根本就没有这种功夫。试问连这种最基本的功夫都不懂,您写什么书,还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吗?没有自己的体会,写书也是骗人。我想凡是练形意拳的都去拉拉你师傅的后胳膊,拉不动、把你带出去,说明你师傅有功夫,你拉你师傅,师傅动不了,说明没功夫。所以我相信郭先师一个崩拳打出去,怕是两三个人都拉不住。如果按一个人120斤算,三个人是360 斤,我听恩师说郭先师一个崩拳出去是八百多斤的力量,相当于七个120斤的人拉不动他的胳膊,再加上时间、速度,郭先师这一个崩拳打出去约有千斤之力,试想哪位大师能禁住他这一个崩拳。何况郭先师的拳头用拧旋劲打人,拳头如同一个钻头,一拳打去,只要打中目标,就得骨断筋折或口吐鲜血。
  三、用形意拳的劲去打砂袋:我的恩师李公讲,练拳不论太极、形意、八卦,都有不宣之秘,即“宁传十手,不授一口”。而这形意拳、三体式、劈拳、崩拳都有不宣之秘,打砂袋更是如此。形意拳的打砂袋和现代散打、拳击打的砂袋不同,形意拳的砂袋最轻者要三百斤,最重者要一千二百斤。怎么打?我只能讲用形意拳的劲去打,其它,恕不能全谈。郭先师能打少者八百、多者一千斤的砂袋,那他的一个崩拳打出去,就可想而知了。
  四、身经百战,和不同的对手比武:郭先师一个崩拳打遍南北七个省未遇对手,说明他身经百战,和不同的对手打,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过人的功夫和胆量,所以百战百胜。郭先师所具备的功夫和实战经验打人的技术,都是我们后人无法和他相比的。如他打李奎元,李奎元擅用脚踢人,据说能踢断碗口粗的木桩。而当李奎元和郭先师比武时,刚要起脚,郭先师手已到他身上,李奎元只觉郭先师轻轻一划,就被腾空摔出丈外。李奎元立即拜师。当郭先师打某寺僧时,某寺僧力大无穷,把磨盘从门外搬到门里院中而面不改色,某寺僧让郭先师把磨盘再从院里搬到门外,郭先师说:不用不用,我两拳你要不吐血,我就认输。结果是两拳就让和尚口吐鲜血,跪地拜师。郭先师因公误杀地头蛇而坐牢,在牢中天天练虎扑撞墙。当三年后刑满释放,县太爷钱锡彩请他吃饭,席间问郭先师三年牢狱之苦,功夫退了没有,郭先师说没退。县太爷说您展示两下,郭先师站起身来,到院中一走,见院内有影壁墙一面,郭先师说:“我可以在影壁墙上试试功夫吗?”县太爷说“可以,可以。”郭先师一个虎扑撞在影壁墙上,只觉影壁墙忽而一动,便又一加力,影壁墙应声哗啦倒地。县太爷拉着儿子钱砚堂当场拜师。试想郭先师有如此功夫,哪位武术家能禁得住他这一下呢?又如郭先师听说北京董海川功夫过人,便赶到北京,找老乡程廷华介绍和董先师比武,程廷华不肯,再三,郭先师急了,一个崩拳冲程廷华打去,程先师急忙躲闪,郭先师一拳打在门框上,把门框打断,谁有郭先师这样的功夫。
  因此,我认为郭先师一个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原因是,有过人的桩功,有过人的崩拳爆发力,有过人的实战经验,和过人的胆量。得到神拳李老能的真传,造就了一代宗师。

  道教龙门派第十三代牛来阳
  千峰先天金仙大道第二代妙成子
  郭云深第四代传人牛胜先
  于2006年5月28日

 

1.孙禄堂年轻时候三体式照片
 

此时尚未改立掌,但是重心在后腿。

2.孙禄堂为普通国民班演示的三体式
 

因民众直接上重心在后腿三体式强度太大 所以演示了一张重心五五分的三体式照片。

但是真想练好三体式的 此种五五三体式分最好别练。

3.孙禄堂低位极限三体式照片
 

能站成这样 重心从上到下保持一直线,并且能站的外三合,内三合空灵状态,达到一小时以上不换腿,把后腿站空了活着人里 基本没有了。

注意仔细看孙老的身体重心 不仅重心在后腿 而且他的重心已经远远后于脚后跟。

三体式的核心关键不是站的多低 而在于重心前后能拉的多后 不是越往低越难 而是身体整个平面越往后越难!只要真的站过三体式并且姿势到位的,都会知道站这个桩开始是多么的痛苦,简直如酷刑上身,尤其下肢基础比较薄弱的,简直可以瞬间就站到虚脱。





posted @ 2017-08-10 19:01  将军赶路,不斩蝼蚁  阅读(38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