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敏捷转型第三四周
上周末因为作为志愿者去参加了今年的敏捷之旅活动——敏捷跨界之旅,没能及时总结,后来觉得上周也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说,就没写了。我先说说敏捷之旅吧,虽然跟晓羊的敏捷转型直接相关,但我觉得我今后的我的敏捷实践跟这次活动肯定有关。
2020敏捷跨界之旅
我是第一年参加敏捷之旅的活动,且是志愿者身份。有这么几个收获:
1、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今年志愿者团队有38位,到现场的目测有二十多个,他们大都是来自各个公司的SM、BA或PO等,都对敏捷怀有一种由衷的情怀,是一群对敏捷给社会进步带来的价值有共识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积极奋发的正能量,愿意为改变周围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跟他们一起做事,是我的荣幸,我能学到很多,受到激励,增强我的意志力和愿力,给我赋能——赋予我一种能量。小时候我看过一个美国动画片《希瑞》,她每次要去战胜困难时,都会拔出一把宝剑,伸向天空,然后喊一句“请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她就是在借神的力量给自己赋能,然后去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交往一些有志向的朋友,遇上一个好老师、好领导,看几本好书,都可以给我们赋予能量,找到这样一种能量通道,你也可以跟希瑞一样。
2、活动请来了十几位大咖,他们都是活跃在敏捷领域的变革引导者、教练、布道师,他们也是因为实践敏捷而发生切身改变和体验、并相信敏捷能给世界带来变化的人,因此他们对推动敏捷变革怀有鸡血般的热情。我全程听了金色大厅的分享。在作为媒体组工作人员做好拍摄工作的同时,我学到了很多。
龙爷的开场演讲,在舞台上连蹦带跳,龙腾虎跃,很好玩,告诉大家敏捷变革很艰难很有挑战,但我们有意识、有愿力、有知识有方法、有能力,去改变,去固化,然后再次打破习惯,重新开始循环变革。
龙爷说了一句话,我记住了:“很多人都说,你们搞敏捷的,怎么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我说,我们本来就是鸡好不好,我们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在流淌着鸡血!” 哈哈,虽然有点儿煽情,但是我认为“鸡血”就是热血,热情,愿力!稻盛和夫说,变革者最需要的品质就是这种愿力或愿望,要让环境发生变化的愿望,要让环境更加美好的愿望。
张莉Jasmine老师讲的《业务敏捷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喜欢她的风格,沉稳有力,内敛又不失乐趣。可惜没听多少,作为志愿者我上午得转3个会场去录视频。
王蕾老师讲《Scrum Patterns - 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法宝》,提到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如图:
并行任务越多,浪费时间越多,而且这种浪费多得让人吃惊,我看到Kanban限制并行任务数量的理论根据了。尤其是技术性功能,在一个时间盒内一定要保证100%专注,即使一天可以并行多个任务,也是切换着来的,而且这种切换越少越好。
尤其是最后金毅老师的分享,启发了我,今后要把敏捷理念传递给客户,甲乙双方共建交付团队,对敏捷的思想、工作模式达成共识,一起改变,一起实践。我们倡导“以客户为中心”,那就是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生共赢。不得不说,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值得去努力和改变。
PO职责落地是重中之重,足见需求分析和排优先级的重要性。
敏捷有具体的方法,但背后是它的原则和价值观(四条宣言)。价值观背后又是什么呢?是思维。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或者叫理念、信仰。敏捷刚开始的两天宣贯培训,对敏捷思想和方法做了导入,但是真正要让每个人转变思维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依然是“以为小团队为中心”,或者“以公司为中心”,但是其实“以客户为中心”才是更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
借用IT帮周老师的一张图,我看到了学习方法论,学得最好的是学到外层的价值观、思维,这才是精髓,才是不变的,才是任何组织都一致的,而方法实践、流程工具是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Scrum回顾会
在王立杰老师的指导下,本周我们开了一次回顾会,HR专员也一起来到了我们驻场开发的学校。我认为开得很成功,我们每个人都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顺便用便签实践了一把头脑风暴)做了反思,并分享了出来,有做的好的,可以更好的,可以尝试的,还有需要支持的。具体内容如下:
大家对做得好的也都给予了肯定,都觉得开始了转型之后,跟以前不一样了,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是,问题肯定也不少,还得持续去改进,这样才能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我们回过头去看的时候, 会让自己吃惊。
可以尝试的事情里,再后来跟测试Amanda沟通后,认为可以学习一下其他小组的方式,在pingcode上对用户故事进行拆分,分为开发任务,同时还可以对开发任务做估时和记录实际用时。测试提bug时也可以根据开发任务看是谁的问题,就直接提给谁。
作为PO,我提出来需要高层支持的事情,是这次回顾会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能有这样的思考,就是得益于参加了敏捷之旅的活动,金毅老师的最佳实践给了我方向。我相信,敏捷可以改变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努力去尝试改变、拥抱改变。
作为项目PO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单项目,PO最重要的是梳理来自项目上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可能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像上面金毅老师说的,共建甲乙双方敏捷交付团队,一起梳理需求,确定优先级,然后按节奏交付,迭代发布增量。
对于多项目,PO还要平衡来自各个项目上的需求,协调优先级。这个时候,谁来定优先级呢?是PO独自一人穿梭于各项目,还是应该有一个跟各项目一起梳理优先级的机制。目前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仍然是PO独立承担协调的角色,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当PO排出的优先级无法满足各项目期望时,就只能扔到上层领导,由领导拍板决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真的是一种好的方式吗?还是说应该各项目一起讨论一下?
产品线划分后遇到的苦恼
公司划分为多个产品线后,每个产品线都成为一个虚拟组织,这个组织是为实现端到端交付而组成的实体团队。同时多产品线之间还形成了协会这样以专业领域分享为目的的虚拟社区组织。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公司划分了多个产品线,但是依然在沿用公司原来单一产品线的一些工作模式,没能及时跟上产品线调整的步伐。比如单一产品线时,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是这一个产品线团队去做,有产品研发和项目研发。产品研发按版本计划做产品,项目研发解决项目上的阻塞性问题和定制开发需求。现在划分了多个产品线,产品研发是各自产品线下的,但是项目研发这个角色不是每个产品线下都有,而是所有产品线上的问题,都在找同一个项目研发团队。我个人认为这样是有问题的:
1、产品线划分不清晰
产品线是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对ROI(投资回报)负责,也是对自己交付给客户的价值负责,对自己的客户负责。客户遇到的问题,都应该产品线内的团队去解决,无论这种问题是产品研发团队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去改进,还是项目研发团队去做临时处理。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线团队。
2、产品团队对现有功能的优化改进不重视,甚至不了解
如果产品线的问题让外部其他的团队去解决,那我就很怀疑这个团队是否清楚自己做出来的产品有多少问题,客户是否满意,是否能更快更好地根据客户的反馈快速去迭代优化,因为项目研发处理的问题其实就是客户的一种高优先级的需求反馈。产品团队不是只管做新功能,而是应该把客户最关心的20%的功能做好,不断去优化和改进。大家还记得20/80法则吧,20%的功能是客户最关注最常用的,80%是不常用的。我们要把80%的经理用在客户最关心的20%的功能上。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跟我以前经历过的多产品线团队的做法一致,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公司的做法。我们的敏捷教练王立杰老师,应该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见解。
好听的歌
最后奉上我这几天一直在听的两首歌。
1、好大一棵树
http://www.kuwo.cn/play_detail/57520
头顶一个天
脚踏一方土
歌曲简谱
歌曲简谱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
任你狂风呼
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
云是你脚步
无论白天和黑夜
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
深情藏沃土
2、微山湖
这是老爸推荐让我放给孩子们听的,我自己找到了这个版本,特别好听,每天早晚循环在家里放,用国学播放机,这个时候,美好的歌声在整个屋里飘荡,正能量充满全屋。
http://www.kuwo.cn/play_detail/632713
微山湖喂阳光闪耀
片片白帆好像云儿飘
是谁又在弹响土琵琶
听春风传来一片歌谣
微山湖乐谱
微山湖乐谱
哎嗨哟哎嗨依嗨哟
俺铁道游击队
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嗨哟
微山湖喂卷起春潮
朵朵浪花在把英雄照
当年抗日健儿何处去
看青松巍巍绿水涛涛
哎嗨哟哎嗨依嗨哟
俺铁道游击队
丰功伟绩人民永远忘不了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