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敏捷落地第二周(Kanban+Scrum初体验)

实践Kanban

  这一周按上周计划的,开始了看板实践。我发现提到Kanban的时候,不少人表示都用过,就像在敏捷转型之前,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很“敏捷”一样。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我们对这些方法论及其背后的基本思想的理解都过于片面,甚至是误解。因此,在第一天我做好看板之后,也介绍了一下看板的三个特征(或者说是原则)——可视化、限制WIP(在制品)、度量生产周期(详见上一篇文章《02敏捷落地第一周(守)》)。

  这是我们的看板,分几个区域:需求池、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发布。

 

 

【需求池】中的每条需求还不够具体,用便签先记下,等到梳理明确好后,整理成用户故事卡片,就进入了【需求】列。

 

 

 

 

 

 用户故事卡片是我参考IT帮周金根老师设计的模板自己画的,也得到了教练的认可和赞赏:

 

 

 

 

 

  这是我们第一周尝试Kanban方式,难免会有问题和不适,甚至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多做了工作,虽然我还没有听到有成员这样说,但是我自己觉得确实是额外增加了工作的,不过,我相信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是好处:公开、透明、共识,对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实践一定可以让我们改变现状,做出创造性的突破。

  同时,敏捷转型小组也推荐大家开始使用pingcode这个敏捷项目管理工具。我们也计划把所有的需求、迭代、Bug管理起来。看板和pingcode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结合起来。看板让我们的工作可视化、每天的站会大家可以围在看板前沟通,更加清晰透明。pingcode让我们有工具可以跟记录下来,还方便跟异地办公的测试伙伴进行协作。

每日站会

  敏捷转型小组给每个团队配备了站会的装备,我们拿到之后第二天就开始了每日站会。

  工具有这几个:

1、一只鸡,可以叫,号召大家开会。有时候号召开会的人(SM或其他人)会自己叫,冒充这只鸡(我们称之为周扒皮)。

2、一个计时器。倒计时,每人最多5分钟。

3、一个接力棒。谁拿到谁才被允许发言。

  有同事对PO是否参加站会有疑惑,我的建议是可以参加,但一般是旁听的角色,不打扰站会上每个人要说的三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什么,有什么障碍或困难)。除非是跟这三个问题相关的内容,否则都要放到会后去沟通。

  每日站会的规则可以参考这篇《每日站立会议》。

 

 

实践Scrum

  其中我们有一个项目,是对现有功能的一些比较大的优化调整,包括新增的功能。预计一周半交付,我们就用这个项目实践Scrum了。转型之前已经有另一个PO同事梳理了需求列表并做了原型设计,因此这一周我们就开了迭代计划会议,把需求跟开发团队做了讲解和演示,并分解了开发任务,做了估算。但是这次会议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需求还没有确定清楚,所以PO邀请了前期参与客户需求沟通的售前、销售、实施部项目经理都一起参会了,会上在跟开发团队讲解需求的同时,也在确认需求,这一点其实不太好。下次建议在迭代计划会之前先单独开个小会把需求敲定清楚,要不然等于是在浪费跟开发的沟通时间,我们工作中还是要遵循精益的一个核心理念——避免浪费。

  下周五的交付评审会、总结回顾会,我们希望能邀请教练参加,对我们进行一些指导。

我的困扰

  我们目前的团队(项目一组)在第一周就接到了五六个项目的集成对接和定制开发的需求,有的问题还是阻塞性的,也就是说必须马上要解决的,不解决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我作为PO,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梳理好我们团队来自各个项目上的所有需求,目前都贴到了看板上,关键是确定好优先级,有条不紊的开展。优先级是为了提高我们团队的工作效率的,否则如果所有需求或问题都是急的,优先级都是“非常紧急”,那我们的工作就总是被打断,可想而知我们的效率就会变得很低,而且完成质量也会变差,我们的状态就变成了“忙、乱、差”。关于这一点,我跟提出问题的项目部的项目经理经过了一番沟通,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我也理解在一线的项目经理的困扰,因为我从加入晓羊开始就是项目经理的角色。但是,我们在做项目经理的时候,要学会判断问题的优先级,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非常紧急的,不紧急的问题其实是可以跟客户沟通的,比如放到下周或下个版本去解决等。这样,就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是放到产品的下个版本去解决,那到底是哪个版本解决呢?这是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产品部门往往给不出答案,最终导致项目经理无法给客户一个答复,实在顶不住了就去找高层协调解决,每次都很麻烦,有的项目经理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一个答复(这样风险就大了,因为并不是产品和研发规划的交付时间),然后再去要求产品和研发哪个时间给解决,最后就会出现冲突。关于这个问题反馈流程,我觉得这次很有必要跟敏捷转型小组提出来,因此就梳理了一下思路和建议发到了转型小组群里(转型之前我也提过多次这个建议,希望这次借敏捷转型的机会能建立起来)。这是我跟教练沟通后初步梳理的一个流程《问题反馈处理流程》,目前是一个初稿,随时调整更新。

创造性事业最需要的东西

  今天早上,我跟老婆说,最近我的兴趣都被工作吸引过来了。在敏捷转型之前,我还有心思看看《朝鲜战争》,每天去练练太极拳。现在就剩下了早上读十几分钟《稻盛和夫》,看跟工作有关的内容了。晚上感觉比较累,练一遍八段锦后11点多点儿就睡了。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又萌发了这么大的工作热情,根本原因就是我现在感觉自己做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我喜欢做这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有突破,有创新,有开放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创作空间。

  其实,换做是几年前的我,还不具备这样的心态和愿力。这几年我在IT帮敏捷个人的引导下,在我不断学习和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在IT帮学习4.0体系中,属于最基本的“意识”层面的改变,进而才可能有目标的改变、行动的改变。“意识”层面也就是做事情的意愿,或者说是愿力和意志力。要做创造性的工作,就需要有“非这样不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成功便成仁”的气魄和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要是想着“干干试试”“成了正好,不成拉倒”,那就不可能成功。文天祥要是没有这种气魄和决心,他就不可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万世流芳。谭嗣同要是没有这种气魄和决心,他就不会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荡气回肠。这两个人,都是有着强大愿力和精神内核的盖世英豪。我们要从事变革性或创造性的工作,最需要的是这样的品质。 

 

 

 

 

 

   想起了十几年前看过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一句话:“ 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那时候,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抄写了下来,写到了CSDN的个人签名中,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低迷和痛苦中挣扎了很多年,才找到了这样的事业心,虽然来得迟了,但好在还不算太晚,我还有时间,有时间用这样的事业心来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

posted @ 2020-11-14 21:59  将军赶路,不斩蝼蚁  阅读(2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