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敏捷落地第一周(启动)

产品线&组织架构调整

       公司在敏捷宣贯培训统一了认知和理念之后,就开始了落地实践。第一周的第二天就召开了敏捷转型启动会,领导宣布(我是第一次知道)公司对业务战略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总裁说话语速不快,音调也不高,温文尔雅的背后,透着一股坚定、自信的魄力,让大家看到的是未来清晰的蓝图,和未来的希望。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我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凝聚力,虽然大家回应不是很多,但我的身心有感应,有的时候,不用听别人怎么说,甚至不用眼睛看,从整体的气氛中就能获得信息,这种信息甚至比看到的还准确。我相信这一点。稻盛和夫先生说“经营企业最可靠的东西就是人心”。人心齐了,才有成功的可能。

 

  根据几条产品线同时做了组织架构调整,每个产品线的角色如下图:

 

 
  公司的组织变成了矩阵式,既有职能组织,也有产品线这个虚拟组织。
 

  我从项目实施部的项目经理角色,要转换为PO角色,负责公司一条产品线的项目定制开发需求工作。这样,我实现了一年前加入晓羊时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我记得在项目部工作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和建议,增加一个需求分析团队(也就是现在的PO角色,目前只有两个PO)专门负责项目上的需求工作,跟项目经理配合作战。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项目上需要找研发支持的,就是PO+研发来负责,协助实施部项目经理做定制化部分的交付,包括集成对接开发、功能性开发。

  PO(相当于下面的业务分析师)和项目经理的职责划分如图:

 


 

 
  SM这个角色,业内没有统一认可的特别合适的中文叫法,我觉得可以叫做敏捷项目经理,跟项目实施部的项目经理都是做项目管理工作,区别是一个做的是软硬件实施项目,一个做的是软件开发项目。不过,为了更容易区别于常说的项目经理,如果让我翻译的话,我觉得敏捷指导员这个称号挺不错。结合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实践,一个连队的指导员(这时候大家可以在脑海里过电影了)就跟敏捷团队的SM一样,有困难找指导员,他负责思想工作,鼓舞士气,是真正为全员服务的领导,还定期组织大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不足持续改进。

“守破离”敏捷落地三字诀之“守”

  有的产品团队已经开始了实践,王立杰老师作为公司的敏捷教练,参与和指导每个敏捷团队开始思考和梳理工作如何转变和切入。我们团队因为不是做产品,而是做项目,而且有几个大项目是进入了维护阶段,不时来几个需求,做完了就要发布,不像Scrum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盒,可以按版本计划去发布,除非是一个新的项目,有系统级或大功能模块级别的功能性定制开发。所以根据教练的推荐,下周准备开始尝试看板。看板跟Scrum相比,是一种更简易的框架和模式。具体如图所示:

 


看板框架示意图

 


可参考的实际看板案例

  看板的三大原则:

1、流程可视化,让需求或任务滚动起来。

2、限制WIP(在制品,Works in progress),也就是限制同一阶段区域里面的任务数,超过上限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也会出问题,表现出来就是忙、乱、差。

3、度量生产周期,评估一个时间段内能做完几个需求或任务,对团队的生产力做一个估算。


 

作为PO开始梳理需求

        有几个项目已经开始找到我这边了,有些问题就是马上要解决的。于是我对需求做了了解之后,就按用户故事的方式对需求做了一个描述,定义了DoD(完成定义,或者叫验收标准),这样研发和测试就知道如何算是完成了,确保需求按客户想要的价值目标实现。

        如图,这是其中一个项目的需求:

 


 
 

        如果下周把看板建立起来,我准备做一些用户故事卡片(借用周金根老师的),类似这样的:

 


用户故事卡片(周老师设计)

        SM跟我说,这才刚开始第一周,就感觉同时很多事情找过来了,他说得有个优先级啊,确实,他提醒了我,我跟他说,咱们下周就建立看板,其中的WIP原则就是为了限制同时进行的任务数量的,就能解决我们忙乱的困扰。

 


 

 

 

        因此,周五下班前我去HR那里领了工具,下周就开始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

        我对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期待,虽然有些忐忑,但摸索和创新让我们兴奋,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将会改进我们的交付价值,会让我们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让我们的客户更加信赖和离不开我们,也会让客户在我们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和成功。

posted @ 2020-11-07 11:22  将军赶路,不斩蝼蚁  阅读(2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