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帮2019年2月线下活动【定义工作,解读自我】之站桩练习

2019年2月IT帮线下活动【定义工作,解读自我】

昨天的活动收获很大,全面的总结周老师会另写一篇来帮助大家回顾。我想说一下其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只有你能决定你有多优秀!” “工作中把自己当成企业家,把你的工作当成创业,公司给你提供了可以协作的团队、场所”。责任感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当你认为是别人派给你的活儿时,你也许可以去尽心完成,也或者会放弃。当你把事情当成你对别人的承诺、非你完成不可时,你一定会完成,甚至会有创新,想法设法地做得更好,这就是创造。

 

站桩练习

活动期间,周老师推荐我带大家练习一下站桩。

敏捷个人生活方向盘中有对生活各个维度的定位和规划,其中包括健康、精神等支撑维度。敏捷个人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经常处于一种宁静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放空自己、积蓄能量,通过身体、情绪、思维和精神的调节、孕育来恢复自己的精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恢复方法。敏捷个人中也推荐了佛教修行方法:内观禅修。今天我们再介绍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方法:站桩。大家可以互为参照,挑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也可以都练习。不同的方法各有侧重。没有哪种方法是最好最全面的。
中华武术和一般体育锻炼的不同在于,它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处处融合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美学,它是关于身体的艺术,是生命科学的艺术。中国智慧和美学无处不在,融入到了中国的哲学、科学、诗词、书法等各种艺术中。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也是我喜欢武术的原因。

 

中国美学的一个特点是含蓄。在武术中,太极美学就是这样。含蓄来源于中国智慧中的“中庸”“中和”,我的理解也就是“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用文字表达式有局限性的,甚至到了一定程度表达得越具体越会偏离本真,使人误入歧途。这时候,模糊或含蓄一些,给人留下独立思索和慢慢体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反而才是更准确的传达。这样的中国诗词和文字,就有了中国的美,含蓄的美,恰到好处,没有局限,意蕴深长,韵味无穷。

 

我是2015年7月跟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退休教授孙婉容老师学习孙氏太极拳时开始正式学习站桩的。孙氏拳的桩法有两种:无极式和三体式。三体式也是形意拳的桩法。因为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融合了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 创编的,其中蕴含着很多修炼方法和背后的大道,包括他老人家对易经、道家丹道、书法、武术的很多体悟。我辈后人只有认真坚定地刻苦练习才能体会一二。他的女儿孙剑云老师曾回忆说过:“对於练拳,父亲一生有不少体会,但他经常说拳术的诀窍就在一个「练」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他自己会拳械百餘种,内功更是超凡,但每到一处,总要寻访高人逸士,讲求技艺。他经常教导我们说,艺不压身,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博採眾家之长,如海之纳百川。” 

 

今天我们练习的是大成拳的养生桩,是王芗斋宗师创编的,适合所有人的锻炼身心的方法。王老师也是学形意拳的,跟孙禄堂是同一个师傅,不过比孙禄堂小很多。很多人都通过跟王老师学站桩,治好了很多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症。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这个养生桩学起,贵在多练,持之以恒。

 

下面是我们活动的一些练习场景:

 

 

练完后我的感受

今天还跟帮友刘志勇兄聊呢,每天坚持练拳真的不容易。我第一年做的最好,一年365天我应该只有不超过十天没练,我给自己算着,一次不练就是没有兑现承诺,而不是计算练了多少次。除了生病不管什么天气我都去练,刮风下雨我就钻进人大博物馆二层过道里,那里一般没人。
三年多来,现在没做的那么好了。总放心不下孩子的事,一周练三天五天的。今后还得加油!其实也受到了大家的鼓励,大家多交流后又会坚定我的信心和决心。周老师说的太对了,当你带着大家一起学的时候,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

示范

站的时候可以把老师的样子放在脑子里想着,自然就能做好

 

左一是王芗斋的徒弟于永年先生,左二是于永年的学生,右下角是一个在读书时锻炼自己忍耐力、毅力、定力的学生,看似不像站桩,其实跟站桩异曲同工。比如孙禄堂说,练拳(包括站桩)是行、住、坐、卧都在练。他就到了这层境界。躺着的时候如果有人往他身上扔东西,他随时都能躲开。

 

塌腰

练拳中的一个动作要领:塌腰。下面有一个示意图: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作者是王芗斋之女王玉芳

大成拳是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

 

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

 

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站桩者可以任凭思想驰骋,想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不想了,也就静下来了,这是先父王芗斋教拳过程中讲的一个道理,可以试一试。另外,站桩者如患有某种疾病,往往越静越要考虑病灶,我们要求站桩者尽量不去想,这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站桩时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头要正,收颏直颈,好像有绳上提,但要似顶非顶,面部似笑非笑。

 

足:两足平放,意向下坐,足趾有扒地之意,足心虚涵,膝部微屈同时上缩,不可用力,用力则不稳。

 

胸腹:脊骨要自然竖直,松肩坠肘,臀部似坐高凳,心窝微收,小腹常圆。

 

颈:要求头直目正。

 

齿:牙齿上下衔接,但不要用力扣合。

 

舌:舌尖微卷,似顶非顶,自然为主。

 

口鼻:呼吸自然,口微张,露一缝隙,不要闭气,呼吸方面达到舒适为原则。

 

目:两目前视,稍向上方,远望眼前景物好像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这是精神内敛的意思。如两眼轻轻闭合,则要精神内视,“收视听内”,但切忌意守眉心。

 

耳:凝神静息,好像极远处微细的声音都能听到,这就是先父王芗斋讲的“敛神听微雨”的意思,也有助于精神内敛的锻炼。

 

站桩一般要领和姿势

姿势以站式为主。

站桩时,首先要气静神怡,思想集中,而后双手下垂,自然直立,足跟并齐,足尖外分,约成45度,要平要稳,再将全身挺拔一下,使身体尽可能放松,然后两足左右分开,距离与肩同宽,膝稍屈,身体略向下坐。头之百会,毛发数根如线系,用意不用力。

至于间架安排,主要是手臂,因人而异。因为大成拳桩功是双重桩,只要符合前述原则和要求,左右或插、或抱、或推、或按都可以,只要两侧对称而站桩者做着感觉舒适就行了。

 

但要注意全身不许有平面,大小关节都要六处不曲,同时如两手轻轻提起,要“高不过眉,低不下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向鼻左去,往怀抱不贴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这范围里”。

 

大成拳桩法基本姿势有五种,虽可因人而异,或增或减都不出此范围。下面着重介绍两种桩法,适于治疗各种常见慢性病。

 

1.按上述要领做好准备后,双手下垂,十指有直插入地的意思,但只能用意不能用力,两肘稍屈向斜上方微提,以舒展筋络,并有外撑里裹之意,肩要平,腋虚含。

 

2.两手向上抬起,高与肩平,两手位于胸前,不超越脚尖。手心向内,形如抱球,手指分开而微屈,手稍下垂,腋下虚涵。

 

在意念中,两手像抱着一个纸球,如果抱紧了,球就要瘪下去;如果抱松了,球就要掉下去。可是只许用意念想,而不能用拙力抱。

 

站桩前的准备和站桩后的整理

站桩时首先要气静神怡,精神集中,而后全身挺拔一下,尽可能放松,这些准备活动在前面已经讲到了。

 

初练者在站桩的过程中,由于原则要求、要领还掌握不好,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胸堵、肩紧、腿酸等。胸堵是上下没有抻开,上提下坠抻开,胸部自然舒畅。肩紧是松的不够,用意放松,肩紧自消。腿酸是初站时间过长,肢体还不适应的缘故。所以开始可以少站,以后站的时间逐渐加长,肢体适应了,腿也就不酸了。至于肝胃疼痛,心跳没有减少,反而感觉加速,则是本身疾病的反应,只要坚持站下去,这些现象自会减少、消失,疾病也就得到适当治疗。

 

站桩开始时还要注意取下手表,放松裤带,脖不要扣过紧也要解开放松,免得影响血液循环流动。

 

这里再讲一下站桩的时间,开始站桩,可以尽自己可能,站五六分钟、七八分钟以至十分、二十分钟都可以,一感觉疲惫,就可以停止,保有余力,也就是适可而止。还可以增加次数而减少时间,按累计时间计算。总之,站的次数和时间可以逐渐增加,以站完感觉舒畅为主。

 

站桩后,可以来回走一走,或双手背抵腰际左右晃一晃,还可以两手五指聚拢,分别在左右臂、腿、上下身轻轻敲打几遍,都有疏散筋络、缓弛筋肉的作用,和一般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的作用相同。在站桩的过程中,如能用大成拳内劲按摩腹部等部位,效果更好,但这需要有人辅助,一般不易做到。

 

站桩练功姿势

大成拳站桩功的基本姿势分为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四种,其中以站式应用最广、效果最佳,但每个类型又有几种不同的姿势。为什么要设这么多的类型和姿势呢?因为人有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的差异,不同情况的人所能承担的运动量也不同,为了扩大大成拳功适应范围而设置各种不同的姿势来适应于各种不同的人,使学者根据自己体质来加以选择。

 

撑抱式:自然直立,气静神怡,意念与天地合一。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意;横步展开时,两足尖向前平行站齐与肩宽,不可前后参差,脚心涵虚不可吃力,如果足用力,则站不稳,心顶于头,气机受阻,全身关节不灵,怎能求其稳定;臀部略向下坐,似坐高凳,膝关节微有弯屈,小腹常圆,双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不过眉,低不过脐,松肩坠肘,腋半虚,臂半圆,双手距胸一尺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指相距二三拳远,心窝微收,头直目正,面部似笑非笑,牙齿上下衔接,不要用力扣合,舌尖似顶非顶,自然为主,呼吸求自然,嘴微张,以达到舒适原则。远望景物好像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或两眼轻轻闭合,要精神内视(“收视听内”),切忌意守眉心。静气听极远处微细的声音,由近到远,渐渐就听不到了,感到耳边有声响,就像下雨一样作响。

 

浮托式:两脚同前式,两膝略屈,但不过脚尖,臀不过腿跟,两脚力量平均,全身重心置于两脚中间,两手提于肚脐左右,臂半圆,腋半虚,松肩坠肘,手心向上,十指分开略弯屈,双手手指相对,距离三拳左右,似托一个气球,头直目正身直,臀部似坐高凳,目似闭非闭,自感全身漂浮,有虚灵挺拔之意。

 

浑元式:身体直立,双腿站成丁八式,双臂抬起,小臂下落,手心向内,十指分开,双腕用力,手指用意下指地;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挺立,两足稳如生根,不怕飓风吹动,因而站如松,适合体力强者。

 

矛盾式: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挺立,两足稳如生根,成弓箭步,撑肘,目从虎口远视,此架式讲求形、意、气、力相合。

形(姿势)与意(意念活动)二者不可偏废,才能收到灵活适宜的配合。

 

单侧揉球式:两足站成丁八步,两臂抬起在胸前。两手相距约2~3拳,十指分开,手心相对,似揉一球。目远视,左手在前、右手随后。要领是:左手背向外撑拉,右手随着左手推,推到前方时,云手换位,右手背向外撑拉,左手随着右手推,左右两手反复互换,慢慢转动;臂半圆,腋半虚,前进后退或原地活动都可。

丁八式:身体直立,精神集中,目远视,虚灵挺拔,脚站成丁八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撑裆,两膝分争,三夹两顶(大腿根夹、膝窝夹、脚脖子夹;膝盖顶、足趾顶),前脚着地,脚跟略抬起,后脚吃力(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指的是腿的担负力量),双手抬至胸前,手心相对,十指向前。

 

金鸡独立:身体直立,精神集中,双臂抬起,手心向下,平放胸前,三分撑,七分抱,十指分开,似按水中气球,虚灵挺拔,臀部似坐,左腿抬起,脚向外蹬,脚尖稍微回勾,右腿弯曲,臀部和脚跟成直线,目向前视,两腿可轮换,时间以自身体力而定。

加力降龙:两脚大步分开,身体前倾,前脚脚尖向外横平放,前腿弓,后腿绷,两臂分撑,一手向前似推物状,一手向后成搓按式,头向后扭,目视后手虎口,精神集中。

 

降龙式:见加力降龙式,动作减小,神意要足。

 

伏虎式:身体直立,大步分开,形如丁八式,前四后六,前腿弓,后腿撑,三夹两顶,两手在膝盖上部,两臂撑抱,似捉一虎,左手提爪,右手搓按,头带动全身,目向前平视,精神集中。

 

分争式:头要撑拧顶缩,肘似横,手腕勾错敛抗,抽胯提坐,撑膝,手往后拉,力量放远,手拉前指,力量则后来。全身处处都有逆力,动时要给自己设立阻意,大小关节才无处不争。总之,在多种力量的分争中求统一。

 

前后分水式:两足站成丁字步,膝微屈,双手不要高过胸,两臂分开,手心向前,为前分水式;手心向后,拇指向下,肘带小臂后拧者为后分水式。全身放松,似在水中游泳,此式要稳缓,双腿可倒换,要用意来领会。

 

蜻蜓点水:身直立,面向前方,利用手的弹力,斜面展开双臂,脚随双臂动作幅度自然前伸,稳踏重心,用腕带动手指,似按水中球,两脚总是一实一虚,起落自由,随意念掌握。

 

神龟出水(1):设想自己身体如浸水中站立。缩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同时双臂得势扬起呈环抱状。臂半圆,腋半虚,双手变化,搜索裹其力抽胯下坐,重心移向后足。

 

神龟出水(2):卷身催胯,以腰为轴,螺旋扬其身如龙出水,同时头、身、手、足、肩、肘、膝、胯等大小关节同时牵动,重心前移,双臂与身成反向运动。

 

神龟出水(3):身体重心前四后六时,双手如按水面之球,头带全身起伏,要均整,气贯一致,目光如视汪洋大海,显示出波澜壮阔之势。

 

posted @ 2019-02-25 12:52  将军赶路,不斩蝼蚁  阅读(6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