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是吴思写的《探索命价》。人命值多少钱?从道德价值上来说,人命是无价的,但是现实世界总是出现一些情况给人命定价。远的诸如各王朝法律中的赎死规定,给各种身份的人定了赎死价钱,近的诸如对在矿难中死亡工人的补偿金等等,这些都从侧面给人命定了价。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给在事件中遇难的普通员工和投资分析师以不同的赔偿金,还引来了争议。人命值多少钱?也许每个人都有思考,但是最关心这个问题的应该是绑架人质以索取赎金的人。绑架是个充满风险的事情,面对高风险,绑匪们要去追求收益最大化,给人质定价就成为他们所必须做的事情。
绑匪们的目标函数是追求赎金的最大化,而面临的约束条件主要是由两个:相关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支付能力是要指相关人所拥有的或者短期内能筹集的可用资产,支付意愿是指相关人在支付能力范围内进行衡量后愿意支付的赎金。一般说来,能所取得赎金是和这两方面正相关的。相关人越有钱,就越能索取到更高的赎金,相关人越想赎回人质,越想保证人质安全,就会愿意支付较高的赎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绑匪绑架的多是富豪人家。就有所谓的称绑架了富豪女为“请观音”,绑架到财主家小孩叫“抱金童”。很少有绑架穷人的,即便绑架穷人也会索取一些赎金。这是因为绑架是个高风险的行为,绑架富人和穷人面临的风险基本上是相当的,而富人的高支付能力使得能从富人身上得到高赎金,自然也会得到高收益。但是也有一些现象,绑架富人并不能得到高赎金,这和支付意愿有关。有些人在被绑架后,家人因为遗产问题或者是其它问题觉得对自己是好事,反而不会去营救,不会去付赎金,文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例子。按理说,富人对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但是出赎金的不是富人本人,而是其家人,其家人做何想法就很难说了,人心之不测在此时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绑匪在决定绑架之前,就要搞好分析。现实中很多绑架犯罪是有预谋的,绑匪们事先调查的无非就是家境和家庭关系。对于没有搞过调查的绑架,比如战乱时期土匪随机的绑架活动,他们的信息来源只有被绑者自身。绑架者会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试图从被绑者身上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解放前绑匪们将审问拷打肉票叫“滤叶子”,将讲价叫“叫票”,这些都是定价过程。还有一个说法是绑匪会用一些方法去检测绑票是富人还是穷人,比如会拿鱼给被绑者吃,如果被绑者吃鱼尾巴,则会被认定为有钱人,如果被绑者一点不讲究,狼吞虎咽就把鱼吃了,则会认定是穷人。因为鱼尾巴比较好吃,经常吃鱼的人就会习惯性的吃鱼尾巴,而经常吃鱼的人一般是有钱人。定完价后,还可能会在索价中对价格进行变动。具体到怎么索价,又有一番方法。
绑匪索价的对象大多数是“绑票”的亲属,但是有时也会是其他人或者机构,比如针对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绑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支付能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要考虑支付赎金后的影响,所以有时并不能满足绑匪的要求。绑匪们的赎金设置要来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被绑架者的身份,绑架地点时间等等。不过,他们的目的有时不在于赎金多少,而是诸如政治影响等其他因素,这时候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