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面试你心得

  招聘也许是一个公司决策当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找到真正的人才成了企业的最头疼的事,他们通过种种方法来面试应聘者,却又有许多的忧虑。
如:
  ThoughtWorks 在招聘的时候就希望招聘者能给出自己的博客地址,博客对 IT行业的意义也许胜过其他所有行业,一个积累多年的技术博客比任何简历都更能说明问题。台湾郭安定也说 “为什么写技术博客对新人如此重要”。可惜这个做法也有一个弊端:并不是所有技术牛人都写博客,有人就是只干不说型的,而就算写博客,乃至动手写过一阵子的写一个常年的博客,也远比你想象的更为困难,因为很多时候,写(说)得靠谱比做得靠谱更难。所以这个过滤器很多时候用不上。
  微软谷歌干脆和高校合作,直接插手本科或硕士的教育,从而保证到时有足够强的候选,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根本解决之道,可一来这代价太大了,非一般企业承受得起,二来这影响面也太小了。
  一次性招到靠谱的人太难了,但找一块靠谱的璞玉然后雕琢雕琢相对就简单很多。这倒是个办法,但这样做的人难免就陷入了纠结:培养好了,人跑了怎么办。这也不能怪招聘的公司,的确是人之常情。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培养的时候进行适当引导,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样不但人得到更多成,公司也不会觉得投入太多患得患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是,这仍然还是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就是招聘真的很困难。应聘者固然觉得自己是在 “海投”,大海捞针一般。而招聘者何尝不也是这种大海捞针的感觉。
  面试:大多的简历上都是华而不实的内容,真实量太少;靠谱的面试者往往学会了无视简历上华而不实的内容只相信面试的时候亲眼所见,扫两眼简历也就罢了,最后还得自己捋起袖子慢慢面。而应聘者也许也知道 招聘的也不会细细纠简历上的条目,所以什么词也都敢往上捅,因此应聘成了博彩。而博彩式的应聘给招聘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筛选压 力。简历成了摆设。
  还有就是绝大多数应届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他们想要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到底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应聘季节拥有自己的选择权。中国虽然本科教育环境差,但是同样有很多的人在本科希望整点东西出来,他们有一腔的激情和抱负,有 强大的动力,但就是不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求告无门,整年整年苦闷的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他们往往 很想学点东西,但又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到底该学到什么程
度,不知道导致不确定,不确定导致决策瘫痪,干脆嘛也不动,荒废时间。

等等。。。都说明了招聘的困难。应聘者困惑。
  GitHub的诞生就像是久逢干旱的田地遇到及时雨一样缓解了一切的问题。
  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流程,真实的人名,一切代码review, check-in, test, build,document, 甚至讨论,计划,brianstorming,流程,一切的一切,都是项目历史的一部分,都可以像棋局那样复盘。有经验的面试者只要稍稍扫两眼一个人的GitHub 历史,挑出几个check-in历史看一看,便完全能够迅速判断这个人是否满足他的要求。不再需要费劲心机地去想题目,去观察,去揣测,去花 费大量的时间的同时还只能采样到几个极为有限的点。而且这里有源代码管理系统,自动化build,有check-in有review,有分工,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集市,一个超出象牙塔的集市,牛人相互吸引,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和自己拥有共同兴趣的一帮人,真正做起一点事情 。
“GitHub计划”有一些明显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优点。

从你的GitHub 旅程开始,你就已经一脚踏进了真正的企业,而企业的面试也已
经开始。
书单+GitHub,就相当于一个两年左右的面试。
没有什么面试比持续两年的面试更具有信息量。

 

 

 

 

 

 

posted @ 2012-03-16 16:30  |▍花舞花落泪 ╮  阅读(1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