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德小学报名程序的差异

DD正好快到入学的年龄,我们在中国和德国都做了准备,真实体验了一下两地对待小朋友入学程序的不同。

德国的入学年龄是6岁,生日以6月30日为界。6月30日前满6周岁的,这年秋季必须上小学,叫Mustkind。6月30日前没满6周岁的,也可以上,但要根据幼儿园的意见、学校的考察及家长的意愿综合决定是否提前上。6月30日以后满6周岁的,如果当年上小学了,会有3个月的考察期,如果实在跟不上,就可能会退到小学里的学前班,下一年再正式上一年级。据我观察,德国人没有像我们那么热衷于让孩子尽可能早地上小学,相反,有的人是尽可能晚地上,到Mustkind的时候才上。有家朋友就是这样,他们孩子去年8月满6岁了,今年才上小学,因为他们觉得希望孩子以尽可能成熟的状态开始新环境的学习生活,这样能有个更好的开始。

在幼儿园里,无论是否Mustkind,即将要上小学的那批孩子都被叫做Vorschulekind。这个组在入学前一年的3月份成立,标志是一个家长会,会告知您的孩子将要上小学了等等。我当时因总理临时要加班,无人照看DD没有去参加这个会;不过另一个家庭,他们家还有个更小的家伙,还请了临时妈妈来照看孩子,两口子都去开了这个会,可见德国人对这个会的重视程度。从大约9月份开始,Vorschulekind就会定期有一些特别的活动,活动的频率越到后面越高、越具体。比如最开始时,就是把这些大孩子单独放到一个房间吃饭,做一些和平时差别不大的活动;慢慢地,手工难度加大了,故事信息量增大了,体育活动也不同了;有时候还把他们单独拉到外面遛一遛,自己背着水和吃的,到森林里逛逛、老师一个一个教着过马路等等。这期间,还有几次和小学的互动,参观小学、新生见面会等。新生见面会那天,附近各个幼儿园的Vorschulekind都被老师带到了小学,他们在那里一起度过了一天。所以现在DD在附近玩遇到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能认出那个谁谁谁也是将要上小学的。今天在spielplatz玩,一个在小学新生见面会认识的小孩要带DD参观她的家,就让她们自己去了~_~她们应该很享受这种长大了的自由吧,终于可以甩开妈妈这个烦人的尾巴了。

最近又收到一个条子,每个小孩可以报上你最希望做你同学的小朋友的名字,最多可以填2个,这是小学分班前的准备。真是人性化呀。

在德国的小学报名程序非常简单。如果是Mustkind,学校自然会寄封信到家里,告诉你孩子将要入学了。DD因为不是Mustkind,没有信,自己去学校报的名,基本上就是填上姓名住址生日、父母姓名住址这些,不需要任何证件。报名后,小学对DD这种不是Mustkind的孩子都有个考核,不过都是老师暗中观察的,是多次的,DD从不知道。这个考核包括这些Vorschulekind到小学参加活动,和小学老师到幼儿园来看,看孩子在陌生环境和熟悉环境中分别的表现。考核是包括理解、体育活动、社交等多方面的。也有朋友的孩子在别的学校首先是考德语,老师面对面的问一些单词之类的,如果语言不足就参加小学设的德语课,一周上几次,不影响学位。

因为DD不属于今年的Mustkind,去年看起来德语还不足够,原本是明年的Vorschulekind;后来DD同学进步很大,被破格录取,又突然被放到了今年的Vorschulekind。所以我们是把两段合起来走了个完整的流程。表扬下DD同学,起码这个录取也是对她进步的一个肯定。

中国的流程呢,从我们经历的来看,报名够复杂的,4月份限定几天先在网上报名,报名内容除了姓名住址,还有身份证号码、房产证号码或购房合同或租房合同等等;紧接着几天要带上打印好的报名表和复印好的一堆证件上小学递交材料,提交材料的顺序按在网上报名时生成的序号分天分段;再然后,要等到6月份才能出录取名单,然后还有一次报道注册。

总之,觉得德国不需要那么多证件,但整个过程非常的细致,为小朋友考虑得比较周到;但是家长并没有太麻烦,很多活动都是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在互动。中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间不知道有没有互动,因为我们不在家不能体会;但报名是复杂多了的。

posted on 2012-05-21 04:49  meiyangsz  阅读(21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