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Client有多Smart
作者: CNET 报告 2005-02-21 03:16 PM |
就像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应用程序的架构也循此模式在集中与分散之间循序演进。 大型主机当道的时候,终端机接口是存取应用程序唯一的接口,透过3270等的终端机,呈现的只是应用程序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几乎完全没有使用到区域端的计算能力,所有的数据处理与计算能力,皆仰赖后端的大型主机。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强化,以及局域网络频宽的快速发展,Client/Server应用也蓬勃发展,甚至演进至所谓的「三层式或多层式」的主从架构。伴随网络应用起飞,应用程序的架构又演进至雷同过去的集中式架构,可将所有的运算能力与数据处理程序集中在Web服务器中进行,进而利用浏览器建构所谓的「Web Application」。 根据Gartner Group统计,目前新应用程序的开发有大约70%,便是采用Web Application架构。为何有这么高的比例采用集中式的架构?答案是「成本」。虽然使用者期望的是使用者接口丰富、互动性又高的Rich client(或者比较负面的说法,Fat client),开发者也可以拥有较高的生产力建构此类型的应用程序,但是透过Web应用程序,第一次将应用程序部署让给用户使用的成本却可以是趋近于零,且能服务比以往更多的使用者。 随着Web services与新一代软件技术的崛起,Gartner Group、Giga Information Group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应用程序架构正再度往分散的方向演前进,而发展出新一代的应用程序架构。Gartner 将之称为High fidelity client或是Smart client(Giga则称之为Return to Rich Client),同时预估在2005年,光是.NET平台,Smart client应用程序的比率就会高达60%。 衔接Smart client的应用程序其实是利用新一代的技术,同时撷取Fat client与Thin client两者优点、改进旧有缺点。传统上,Fat client有执行体积大、部署不易,且易与DLL版本出现冲突;而Thin client也有开发方式复杂、需建立网络连结,所能创造使用者操作经验较贫乏等缺憾。
Smart client则是整合Fat client与Thin client的优点,包括丰富的使用者作接口、反应迅速,部署与管理容易、执行体积小等。一般而言,Smart client有下列特色: 使用区域端的资源:这里指的包含硬件与软件的资源,可能是利用区域端的CPU计算能力、内存,将生产力软件连接至企业营运系统,或是所连接的装置,如PDA、电话、RFID接收器…等。 连接:Smart client应用程序通常是大型分布式系统的一部分。例如,应用程序可能跟一系列的Web services沟通,不仅可以维护程序,也能提供部署与更新服务。 离线的能力:由于可善用区域资源,此类应用程序可让使用者在缺乏网络联机或是不稳定的状况下仍可运作。不论是出差需求或是移动工作者,利用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PDA,都能在离线时持续运作,而当联机时,也可智能的自动撷取或更新数据。 智能型安装与更新:这是与传统Rich client最大的差别。以.NET framework为例,系统管理者便可透过档案复制、下载,或是利用HTTP部署应用程序,同时可以保持自动更新版本的能力。 客户端装置的弹性:随着数字装置的蓬勃发展,不论是手机、PDA、游戏机、车用计算机等,新的技术平台也将提供其支持Smart client应用程序架构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