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ue2.0的单页面开发方案
2016的最后一天,多多少少都应该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得失,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记一笔,或许将来会用到呢。
毕业差不多半年了,一直是一个人在负责公司项目的前端开发与维护,当时公司希望前后端分离,提高前端的开发效率和后期维护的便捷,所以自己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决定采用SPA的模式,其主要原因还是阿里中途岛的那样的东西,我们没办法搞出来。
项目不需要兼容IE8及以下的浏览器,所以在选型的时候果断选了Vue.js那一套的东西,因为react之前也有了解过,上手的确没Vue来的快。
除去旧项目的维护时间,使用vue也有三个多月了,写一写这段时间来的使用心得吧
1. 如何划分组件和模块
组件化开发已经是谈了很久的东西了,在没有实战经验之前,看看民工大哥还有一些其他前辈写的博客,感觉这东西真的好牛叉,太好用了,但真当动手开始做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美好。具体的问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Vue.js实践。
在组件的划分上,我把比较笼统的组件(components)分成了部件(widgets)和模块(modules)两个部分,部件主要是一些功能型的东西,而模块则是通过UI样式去定义。
我们从源头分析一下,一个网站是通过很多页面组成的,而每个页面有包含了不同的块,每个块则是通过不同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部件,也就是页面的最小构成单位。
但是在实际的开发当中,我并没有把所有元素都写成部件,而是一些功能型并且会重复使用的元素,才会写成部件,比如下拉框、切换开关等
而对于模块,则是包含了多个元素,里面也可能会存在部件,比如:
不管是部件还是模块,其目的都是为了复用,都可以统称为组件,之所以要这样划分成两个类别,是为了层次更加清晰,职责单一明确,更容易管理与维护。
当然,并不是所有UI样子差不多或者一样的地方都会把它写成组件,比如:
这两个导航,样式都一样的,但是用一个通用的样式或许会比写一个组件更加方便,这样就能减少一个组件的数据处理了。
2.组件样式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class命名了,不过很庆幸的是Vue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shadow DOM。利用shadow DOM,使用BEM的命名方式,再配合单一职责的样式划分,再也不用担心class如何命名了。
使用BEM规范的命名方式的好处我这里不多说,大家可以自己百度,但是缺点就是class名往往可能会出现好长一串,这时利用shadow DOM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有的模块里面所包含的元素无非也就那些:header、navicat、title、list、item、text......在开发的时候我写了一个规范,BEM三个部分分别都由哪些来构成,基本能满足所有的模块,几遍模块里有乱七八糟的一堆元素。后面会贴上命名规范。
使用单一职责的样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组件组合拼凑的问题,在实际开发中,几遍看上去功能一样,UI也基本相同的地方,但是UI设计人员也可能会做出一些让人很郁闷的图,使得组件的呈现和布局样式不同,更别说是用在功能内容都不一样的地方了。
这个时候为了更好、更简单清晰的实现布局,变会使用一些单一职责的样式,比如:
就像这三张图,明明就同一个东西,非要搞差异化,如果这些都写在一个组件里,并不是不行,但是却很麻烦,但是如果我们组件写好一个基础的样式,另外的直接通过添加单一职责样式的class名,这样就方便多了。当然最好还是和UI同学商量,保持UI的一致性原则,不要为了自以为的好看,闭着眼睛乱画图。
当然,在同一个组件里的样式肯定还是需要通过prop之类的操作,但是在外部的布局和展现方面,我们可以在引用组件的时候,直接添上需要的class名就行了,这里不展示具体代码了。
3.工程结构
直接上图吧,实在不想写了,着急回家啊。
assets文件夹里的less文件夹放的就是一些单一功能的样式,比如layout.less文件里:
/* 上外边距 */ .mt30 { margin-top: 30px; } .mt60 { margin-top: 60px; } /* 右外边距 */ .mr30 { margin-right: 30px; } .mr70 { margin-right: 70px; } .mr90 { margin-right: 90px; } /* 底外边距 */ .mb20 { margin-bottom: 20px; } /* 左外边距 */ .ml30 { margin-left: 30px; } .ml40 { margin-left: 40px; } .ml70 { margin-left: 70px; }
components文件夹里的就更清楚了,widgets放一些公用的小部件,modules里放公共模块,而pages里就是各个页面了。
规范明后天再来贴。。。先回家了,实在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