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能测试中LR的pacing time设置的相关实验

最近项目中遇到相关性能测试不同方法产生的争议,我这就这个问题在测试环境做了个实验,得出一些指标数据间的有趣关系,供大家讨论学习:

预备知识点:

业界有个TPS ,ART和实际并发量三者间的模拟换算公式:U实际并发量=TPS*ART均值

LR有个.net4.0的计数器Request Current能反应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实际的PV/s量

 

设置迭代pacing time情况:

请求用户数:15;     pacing time:3s;   理论PV:15/3=5;   

TPS:3.4;  ART:1.4   Request Current:4.6  U并发=TPS*ART=3.4*1.4=4.76

 

请求用户数:75;     pacing time:15s;   理论PV:75/15=5;   

TPS:4.5;  ART:1.5   Request Current:6.6  U并发=TPS*ART=4.5*1.5=6.75

 

请求用户数:100;    pacing time:20s;   理论PV:100/20=5;   

TPS:4.5;  ART:1.6   Request Current:6.9  U并发=TPS*ART=4.5*1.5=7.2

 

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的Request Current(实际PV/s量)几乎接近实际的并发量,而在有pacing time情况下理论PV和实际PV是随着模拟请求用户数的变化两者的差别变化也是较大,有交集但不同步变化,这个方式不可以预见实际并发量,只能通过测试结果来判断大概的实际并发量,但可以很好的控制模拟请求。

 

无思考时间和无迭代pacing time情况:

请求用户数:5;       pacing time:无;   理论PV:5;   

TPS:3.56;  ART:1.4   Request Current:4.75  U并发=TPS*ART=3.56*1.4=4.98

 

请求用户数:10;      pacing time:无;   理论PV:10;   

TPS:7.69;  ART1.3:   Request Current:9.4   U并发=TPS*ART=7.69*1.3=9.99

 

请求用户数:15;      pacing time:无;   理论PV:15;   

TPS:8.4;  ART:1.7    Request Current:14.4   U并发=TPS*ART=8.4*1.7=14.28

 

2.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的Request Current(实际PV/s量)几乎接近实际的并发量,并且在无pacing time和思考时间情况下理论PV和实际PV和实际并发量几乎同步保持一致(我们目前大多数情况采用的都是这个方式压测)。

 

这里只针对一个transaction对应一个URL请求的情况,特别是接口类的。

其实两个方法都是性能测试中针对不同测试目的而使用的,各有特点。

posted @ 2013-11-21 14:52  mazj  阅读(12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