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除秦外)——赵国

以下是在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讲赵国的文章,旁征博引,气势如虹,摘录如下:

赵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国家,其士气之先进兵员之广也是空前的。赵一战杀匈奴十万骑,整个大汉四百年还从来没有一战斩匈奴士兵超过十万的。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除秦外)——赵国
对比看看赵武灵王初期的赵国地图(公元前310年形势图):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除秦外)——赵国
公元前290年形势图(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实现赵的东西连成一片):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除秦外)——赵国

赵武灵王的雄心尚不止于此,他化装为使者,冒险亲身入秦国,详细考察秦国的地理山川、变法律令,君臣详情,拟定了一个从北面绕过函谷关天险,袭取秦国的计划。

他打算亲率数万采用游牧民族战法的赵国轻骑兵,从赵国新占领的云中郡南下,快速通过秦国防守相对空虚的陕北地区,直取秦都咸阳城,以闪电战斩首秦国中枢,吞灭秦国,然后再倚仗原秦国+赵国占据的关中和太行的高屋建瓴地势,进而扫灭其他五国,一统天下。

此计划就和胡服骑射一样,确系英雄胆魄,主观上也并非一定没有成功可能。经商鞅变法后,军力强大、政令严明的虎狼之秦,便是一切有志于争竟天下者的头号大敌,比起数百年难攻不落的函谷关天险,其北方边境正是唯一防御薄弱环节,而当时中原各国,也唯有赵国有战力和机动性最强的轻骑兵团,可以实施雷霆闪电一击。


赵名将辈出,全国莫不尚武,天下精兵尽出赵地,四战之国。 赵奢阙与大败秦军,林中之战打的秦国割地求和,邯郸保卫战三千死士却秦倾国之兵三十里,阳邑,马陵接连大败秦魏联军,离石又重创秦兵,几之战再大败秦军。秦赵第一战,高安之战,赵胜。蕞之战,将秦王祖陵给捣毁,赵庞暖一直打到咸阳附近,几乎灭秦。如果不是楚国拖后腿,秦国恐怕几乎灭亡。

肥水之战,番吾之战李牧更是连番吊打秦军,不是离间计秦国根本灭了赵国。

如果不是赵王中反间计导致长平战败,统一天下的就是赵国,真要公平的决战秦军根本不是赵兵对手。 秦国败仗之多一半出自赵兵之手,赵败秦次数战国无国能出其右,秦史官又故意遗漏不记。 即使长平阵亡四十万,赵国十几万残军依然大破燕军六十万,围燕都,南支韩魏,北杀匈奴十万骑,破东胡,灭林胡,辟地千里。而牛逼哄哄的汉朝十倍于赵,却从来没有一战杀匈奴过八万。

再说,天下战神白起发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送往战场攻赵长平,虽破赵却是付出了国内空全国士兵死者过半的代价,足见赵军的悍猛。

赵国曾收天下兵逼的秦国十九年不敢出关,秦无齐魏不能伤赵,赵武灵王若非早死,几乎从云中南下灭秦。

赵一战杀匈奴十万骑,整个大汉四百年还从来没有一战斩匈奴士兵超过十万的,而且强大的秦国征百越伏尸数十万,可见赵国的军队天下无双,骑兵横扫八荒,汉兵倒退四百年。

附:

【番吾之战】番吾之战,此战,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但赵国已无力再战,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这是第三次攻赵。其兵力部署是:南路军推进邺邑平阳,从南面威胁赵国首都邯郸,北路军推进太原,经太行山进攻番吾要地。

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赵王迁并不怎么慌乱,因为他身边尚有将军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就是这位能征善战名扬于时的大将为赵国建树了奇功。但是,赵王迁也有些忧虑。因为这一年赵国发生了旱灾,农田受灾面甚大,有的地方庄稼枯死,颗粒难收。此外,国内形势也不够稳定,人心惶惶。鉴于这种情况,赵王迁要求李牧尽量实施强有力的反攻,争取首战即胜,不要把战事拖得太久。赵王迁本是个平庸无能的君王。他要李牧速战速决,是怕战事拖久了粮草难以接济,聚粮太急则有可能诱发动乱,影响君位的巩固。

李牧对赵王的意图心领神会,他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南面之敌。激战在赵国境内一片开阔的地上开始了。李牧临阵不惊,指挥若定,先给番吾秦军以沉重的打击,接着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尔后,立即回师南进,锐不可当。漳河沿岸的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的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三次进攻宣告失败。
posted @ 2018-05-01 16:48  亲民  阅读(14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