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代码读后感——终结
《梦断代码》这本书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虽然没有细读,但是还是了解了它的大概内容,知道在讲些什么。本来计划每三章就发一篇读书笔记的,因为时间很紧,就没按计划来,我一般都是晚上看,看完就来不及发了,一直拖到都看完。
这本书的译后记提到了Chandler项目的结局,它失败了,它成了众多失败软件项目中的一个。这个结局无疑又加重了自己看完这本书后心情的沉重:做软件真不容易。
今天的软件项目,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建筑工程,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包括使用者),使得软件需求被不断更新,今天100个需求,明天减10个、改5个、加80个,这在不断公开发布的升级版开源软件以及Web网站应用中表现的就颇为明显。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及由此需求所带来的编程及调错成本,人们已经发明了众多方法,比如一旦项目被人们认为足够“大”,就用面向对象来代替面向过程,以及使用面向对象所衍生的面向组件-----但所有的这些,面对复杂的外部需求,程序员们感到还是远远不够。
我倒愿意多考虑一些乐观的因素,这么多年来,积累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大大提高了程序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类库和框架越来越庞大的同时也的确在为他们减少问题。“实用最小主义”这样的条款和“方法论”并不冲突,他们总是在相对的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方法论的不断完善扩充,“实用最小主义”的门槛实际上也在不断提高:今天一个被3名程序员认为棘手的功能,可能2年后一个程序员独立就可以轻松在某个框架上完成。
《梦断代码》中对软件工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艰难的描述,即便再过5年读也许都不过时。因为正如原作者所说,书中描写的是一队人马并肩扛起代码大石,虽历经磨难仍欲将其推上山顶的故事,而正是这种故事成就着今天全世界亿万台服务器和PC机上运行的各种软件,成就着人类不断超越实现更伟大的梦想。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不如那些程序员,面对C,C++,JAVA那些语言,每一种都很让人费解,我到现在都还没入门,自己想想都很可悲,即使这样,我也不想放弃,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我只能在编程这条路上挣扎,也许有一天我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克服其中的困难,也可能被折磨的再也没有心气去搞软件,无论怎么样,还是要去试一试,给自己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