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一个话题——消失的“灵性”,一下子聊了很久,聊到最后我们发现,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真的太大了,简直就像是汪洋大海一般。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渔民,虽然并没有肉体死亡的担忧,但就像渔民在大海中迷路一样,我们在信息大海中的精神危险并不比在真正的大海上打鱼的渔民要少。大海上渔民若是迷路,即便没有葬身鱼腹,之后的人生也大概率加了各种消极buff——疾病、年龄、贫穷等问题会纷至沓来;而信息渔民的迷失,会逐渐带来精神上的死亡——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记忆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的人与套了个人壳的算法有何区别?
上面的内容说起来很玄乎,但是很真实,现代人正在逐渐被信息海水淹没,信息世界的全球变暖正在来临!对此,我们起码要做些什么吧。
渔民在大海上有自己的渔船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同样需要打造自己在信息洪流中的安全套。这玩意儿听上去和性好像有什么关系似的,但实际上,它就是一套隔离措施,就像渔民在大海中把自己与海水隔离开来,我们也需要在必要的时间把自己与庞大的信息流隔离开来。
说起来难做起来容易,信息安全套就是这样一个反常识的玩意儿。然而,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信息安全套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人,信息安全套也要量身定制,同样的安全套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就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战地新闻记者而言,平安都市白领的各种故事对他没什么用,而战争地区的谈判就有用的多,因此他可以前往战争所处的地方而不是某个勾心斗角的都市来利用地理构建信息安全套;同样的,在应试背景下,中学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更多是教育,青春期的娱乐及社交,网络上美国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撕逼对于他们就是一种干扰,因此他们可以利用不接触网络、呆在学校来构建信息安全套。
那么,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大家来说应该怎么实现这个流程呢?
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父母,子女,工人,学生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但是要明确,这个身份是你自己认可的,而不是别人给你贴的标签,因为你是为自己而活的(为别人而活的请忽视这句话)。同时,最好是以一个身份为主体,同时也可以对之前的身份按影响程度排个序。例如在自己孩子面前,父母的身份就是此时此刻的主体,其他身份在此时起到的作用远小于父母这层身份带来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父母这层影响。
第二步:考虑第一步中选择的身份的责任与义务。把主体身份的责任以及重点内容作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其余全是干扰,如果可以,在选择结束后,构建一个只存在你选择的东西的环境,然后按照重要程度逐渐丰富环境,丰富到自己认为足够满足身份带来的基本需要即可。例如学生,就只需要书籍作业,其余全是干扰因素。例如正在工作的我们,工作电脑在手机扫码登陆个别软件就足够满足使用了,手机在扫码结束后迅速变成了干扰因素。
第三步:坚持下去,直到习惯这种纯粹的生活。这是这里最难的,因为时间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违约所带来的禁果效应又会促使你一次又一次违约。
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了,祝愿大家能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