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一座城市(2013-10-9)

如何理解一座城市 2013-10-9

在厦门路痴了10年,靠被动式的[熟悉]建立起了在厦门生存的惯性,反而只在厦门住过一年的斯雨比我还熟。

换了一座城市,深圳。多种原因导致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做惰性熟悉。如生活上,衣食住行都需要对这个城市有一定的熟悉度;如精神上,需要建立起对新城市的好感和熟悉度以平衡厦门在我脑海中建立起来的偏好;如思维方式上的改变,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思考,如今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而理性告诉我需要懂机理,对于城市而言,理解其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标题是如何理解一座城市。我正在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开头,为哈却急着写下这篇帖子呢?原因很简单,我需要梳理下理解的步骤,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工具。
1、google地图。
2、百度地图。
3、街上买的纸地图(上面有居家旅行饮食公交等各种信息)。
4、触摸式手机。
5、公交车。
6、城市生活线上社区,比如对于厦门来说有小鱼网,对于深圳来说估计就只能是58同城之类。
7、网上信息和电话查询。

人物。
1、自己。
2、同学。
3、同事。
4、以前来过这里又离开的人。

硬件内容。
1、城市的周边接壤城市。城市的大分区界限,以及大分区之间的主干道。
2、锁定主要需要熟悉的分区边界。
3、主分区的小分区,小分区之间的干道,河流,山,小分区之间的干道。
4、主分区的主要地点,景点,公园,美食街,大学,企业群。
5、主分区的各大超市分布。
6、主分区的各大菜市场分布。
7、主分区的银行分布。
8、主分区的公交路线。
9、主分区的便利店分分布。
10、主分区的功能分类。
11、主分区的幼儿园、小学分布。
12、主分区的政府办公分布。

软件内容。
1、饮食文化。
2、购物文化。
3、社交文化。
4、教育文化。
5、企业文化。
6、政府文化。

大致先写这些内容,需要按分辨率,从轮廓到细节逐步去记忆、体验、理解和内化。我希望自己不肤浅的去理解一座城市,而不是只缘生在此山中。

经过1-2天研究地图,我明白了理解一个城市,需要优先对着地图把主干道的方位识别清楚。以深圳为例,深圳自东向西,分别是罗湖、福田、南山、宝安。然后我在南山这边,所以就先不管罗湖、福田了,只要记住从罗湖到南山是有一个地铁东西横穿就可以。对于南山,中间有条大沙河,我在科技园,是在大沙河的西侧,所以大沙河东侧就不用细究,只要记住有华侨城、世界之窗、红树林等就可以。到了南山大沙河左侧,主干道从北到南有:北环、滨海大道;从东到西:科苑路、南海大道、南山大道、月亮湾。滨海大道北侧是科技园,南侧是深圳大学。科技园里,北到南有:高新1、2、3、4道;西到东有:科技中1、2、3道。科技园再往西,是麒麟花园等生活区,再往西,是中山公园;通过这种对主干道,主要地点的不同分辨率识别和记忆,我很快就理解了深圳的轮廓。

深圳的商业城跟厦门没太大区别,海岸城类似厦门的中华城。深圳的小吃店则地沟油貌似居多(可能跟我临时住的地方有关),厦门的话在厦门大学西门那边还是有几家非地沟油的好去处,深圳这边目前看来只有麦当劳最放心。我发现南油这边的面店喜欢做猪杂、三极第等,这实际上是很不健康的,内脏之类要少吃。

深圳的公交车比厦门的干净。公交车有专门的乘务员,手持移动刷卡设备逐个乘客去刷卡。刷卡起步价是2块钱,跨段加钱。厦门则岛内都是1块,只需在上车的地方固定位置主动刷卡即可。不过深圳公交车的乘务员很专业,是否有人上车,是否有人下车,是否开门,是否关门,到哪站了,有座位了啥的都很周到的调度,乘务员要一直站着,一天下来很辛苦,但她们是我见过最专业的调度员。

深圳的软件园其实并没厦门的大,但这边的大公司多,厦门是个好地方,我觉的厦门如果增加点什么政策好处的话,其实是很有希望吸引大公司去那边落户的。毕竟厦门的空气和城市环境整体比深圳好很多。

这几天找房子,有实地去很多地方走,经验是如果靠近工厂,靠近北环这种大马路的小区不应该租,太吵或者空气不好。

posted @ 2017-01-17 12:41  ffl  阅读(4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