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redis
redis简介
什么是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器)
是完全开源免费的,用C语言编写的,遵守BSD协议,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基于内存运行
并支持持久化的NoSQL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
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作用:
1:内存存储和持久化:redis支持异步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到硬盘上,同时不影响继续服务
2:取最新N个数据的操作,如:可以将最新的10条评论的ID放在Redis的List集合里面
3:模拟类似于HttpSession这种需要设定过期时间的功能
4:发布、订阅消息系统
5:定时器、计数器
特点:
1: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2: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3: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如何获取redis
1: http://redis.io/
2: http://www.redis.cn/
安装和配置
1:安装过程(redis被默认安装到了/usr/local/bin 下)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 tar xzf redis-5.0.3.tar.gz
$ cd redis-5.0.3
$ make
安装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make出现问题提示gcc之类的异常是因为我们的linux上没有安装gcc
make[3]: 进入目录“/opt/redis-3.0.4/deps/hiredis” gcc -std=c99 -pedantic -c -O3 -fPIC -Wall -W -Wstrict-prototypes -Wwrite-strings -g -ggdb net.c make[3]: gcc:命令未找到 make[3]: *** [net.o] 错误 127 make[3]: 离开目录“/opt/redis-3.0.4/deps/hiredis” make[2]: *** [hiredis] 错误 2 make[2]: 离开目录“/opt/redis-3.0.4/deps” make[1]: [persist-settings] 错误 2 (忽略) CC adlist.o /bin/sh: cc: 未找到命令 make[1]: *** [adlist.o] 错误 127 make[1]: 离开目录“/opt/redis-3.0.4/src” make: *** [all] 错误 2 |
CentOS默认没有安装gcc,这会导致我们无法make成功。使用yum安装:
yum -y install gcc
make时报如下错误:
zmalloc.h:50:31: error: jemalloc/jemalloc.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zmalloc.h:55:2: error: #error "Newer version of jemalloc required" make[1]: *** [adlist.o] Error 1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data0/src/redis-2.6.2/src' make: *** [all] Error 2 |
原因是jemalloc重载了Linux下的ANSI C的malloc和free函数。解决办法:make时添加参数。
make MALLOC=libc
make之后,会出现一句提示
Hint: To run 'make test' is a good idea ;)
但是不测试,通常是可以使用的。若我们运行make test ,会有如下提示
[devnote@devnote src]$ make test You need tcl 8.5 or newer in order to run the Redis test make: ***[test] Error_1 |
解决办法是用yum安装tcl8.5(或去tcl的官方网站http://www.tcl.tk/下载8.5版本,并参考官网介绍进行安装)
yum install tcl
Make test
Redis常用操作:
2:启动服务
(1) 根目录下启动
进入redis根目录,下的src目录执行命令:
./redis-server
(2) 指定redis.conf 方式启动
1:拷贝redis.conf 到任意目录下(备份一下配置文件,不要在源文件上面改动内容)
cp redis.conf ../
1.1: 修改 127.0.0.1 >>>> 0.0.0.0
2:进入备份的redis.conf文件夹下修改配置文件内容
daemonize yes 推出并保存
requirepass 123456
(3):使用客户端连接redis服务: redis-cli -p 6379
使用 ping指令可以测试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连接是否正常
(4):关闭 退出 重启
shutdown:关闭
Exit\quit:退出
Systemctl restart redis :重启redis服务
Dbsize :查看当前key的数量
Flushdb :删除当前库中所有的key
flushall :删除所有库的信息
Info:查看数据库的信息
- 端口号被占用: netstat -anp | grep 6379
杀死进程:kill -9 4368
登录的 ./redis-cli
auth 123456
Redis的常用命令
redis是一种高级的key-value的存储系统
其中的key是字符串类型,尽可能满足如下几点:
1)key不要太长,最好不要操作1024个字节,这不仅会消耗内存还会降低查找 效率
2)key不要太短,如果太短会降低key的可读性
3)在项目中,key最好有一个统一的命名规范(根据企业的需求)
其中value 支持五种数据类型:
1)字符串型 string
2)字符串列表 lists
3)字符串集合 sets
4)有序字符串集合 sorted sets
5)哈希类型 hashs
我们对Redis的学习,主要是对数据的存储,下面将来学习各种Redis的数据类型的 存储操作:
存储字符串string
字符串类型是Redis中最为基础的数据存储类型,它在Redis中是二进制安全的,这 便意味着该类型可以接受任何格式的数据,如JPEG图像数据或Json对象描述信息等。 在Redis中字符串类型的Value最多可以容纳的数据长度是512M
1)set key value:设定key持有指定的字符串value,如果该key存在则进行覆盖 操作。总是返回”OK”
2)get key:获取key的value。如果与该key关联的value不是String类型,redis 将返回错误信息,因为get命令只能用于获取String value;如果该key不存在,返 回null。
3)getset key value:先获取该key的值,然后在设置该key的值。
4)incr key: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的递增1.如果该key不存在,其初始值 为0,在incr之后其值为1。如果value的值不能转成整型,如hello,该操作将执 行失败并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
5)decr key: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的递减1.如果该key不存在,其初始值 为0,在incr之后其值为-1。如果value的值不能转成整型,如hello,该操作将执 行失败并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
6)incrby key increment: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增加increment,如果该 key不存在,器初始值为0,在incrby之后,该值为increment。如果该值不能转成 整型,如hello则失败并返回错误信息
7)decrby key decrement: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减少decrement,如果 该key不存在,器初始值为0,在decrby之后,该值为decrement。如果该值不能 转成整型,如hello则失败并返回错误信息
8)append key value:如果该key存在,则在原有的value后追加该值;如果该 key 不存在,则重新创建一个key/value
存储lists类型
在Redis中,List类型是按照插入顺序排序的字符串链表。和数据结构中的普通链表 一样,我们可以在其头部(left)和尾部(right)添加新的元素。在插入时,如果该键并不 存在,Redis将为该键创建一个新的链表。与此相反,如果链表中所有的元素均被移 除,那么该键也将会被从数据库中删除。List中可以包含的最大元素数量是 4294967295。
从元素插入和删除的效率视角来看,如果我们是在链表的两头插入或删除元素,这将 会是非常高效的操作,即使链表中已经存储了百万条记录,该操作也可以在常量时间 内完成。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元素插入或删除操作是作用于链表中间,那将会是 非常低效的。相信对于有良好数据结构基础的开发者而言,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1)lpush key value1 value2...: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所有的 values,如果该key不存在,该命令在插入的之前创建一个与该key关联的空链 表,之后再向该链表的头部插入数据。插入成功,返回元素的个数。
2)rpush key value1、value2…: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3)lrange key start end:获取链表中从start到end的元素的值,start、end可 为负数,若为-1则表示链表尾部的元素,-2则表示倒数第二个,依次类推…
4)lpushx key value:仅当参数中指定的key存在时(如果与key管理的list中没 有值时,则该key是不存在的)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value。
5)rpushx key value: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6)lpop key:返回并弹出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即头部元素。
7)rpop key:从尾部弹出元素。
8)rpoplpush resource destination:将链表中的尾部元素弹出并添加到头部
9)llen key:返回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元素的数量。
10)lset key index value:设置链表中的index的脚标的元素值,0代表链表的头元 素,-1代表链表的尾元素。
11)lrem key count value: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如果count大于0,从头向尾遍历并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如果count小于0,则从尾向头遍历并删除。如果count等于0,则删除链表中所有等于value的元素。
12)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在pivot元素前或者后插入value这个 元素。
存储sets类型
在Redis中,我们可以将Set类型看作为没有排序的字符集合,和List类型一样,我 们也可以在该类型的数据值上执行添加、删除或判断某一元素是否存在等操作。需要 说明的是,这些操作的时间是常量时间。Set可包含的最大元素数是4294967295。
和List类型不同的是,Set集合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元素。和List类型相比,Set类 型在功能上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在服务器端完成多个Sets之间的聚合计 算操作,如unions、intersections和differences。由于这些操作均在服务端完成, 因此效率极高,而且也节省了大量的网络IO开销
l2)smembers key:获取set中所有的成员l1)sadd key value1、value2…:向set中添加数据,如果该key的值已有则不会 重复添加
l3)scard key:获取set中成员的数量
l4)sismember key member:判断参数中指定的成员是否在该set中,1表示存 在,0表示不存在或者该key本身就不存在
l5)srem key member1、member2…:删除set中指定的成员
6)srandmember key:随机返回set中的一个成员
l7)sdiff sdiff key1 key2:返回key1与key2中相差的成员,而且与key的顺序有 关。即返回差集。
l8)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key1、key2相差的成员存储在 destination上
l9)sinter key[key1,key2…]:返回交集。
l10)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返回的交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l11)sunion key1、key2:返回并集。
l12)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返回的并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存储sortedset
Sorted-Sets和Sets类型极为相似,它们都是字符串的集合,都不允许重复的成员出 现在一个Set中。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是Sorted-Sets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有一个分 数(score)与之关联,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然 而需要额外指出的是,尽管Sorted-Sets中的成员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分数(score) 却是可以重复的。
在Sorted-Set中添加、删除或更新一个成员都是非常快速的操作,其时间复杂度为 集合中成员数量的对数。由于Sorted-Sets中的成员在集合中的位置是有序的,因此, 即便是访问位于集合中部的成员也仍然是非常高效的。事实上,Redis所具有的这一 特征在很多其它类型的数据库中是很难实现的,换句话说,在该点上要想达到和Redis 同样的高效,在其它数据库中进行建模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游戏排名、微博热点话题等使用场景。
l1)zadd key score m setember score2 member2 … :将所有成员以及该成员的 分数存放到sorted-set中
l2)zcard key:获取集合中的成员数量
l3)zcount key min max:获取分数在[min,max]之间的成员
l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设置指定成员的增加的分数。
lzrange key start end [withscores]:获取集合中脚标为start-end的成员,[withscores]参数表明返回的成员包含其分数。
l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offset count]:返回分数在[min,max]的成员并按照分数从低到高排序。[withscores]:显示分数;[limit offset count]:offset,表明从脚标为offset的元素开始并返回count个成员。
lzrank key member:返回成员在集合中的位置。
lzrem key member[member…]:移除集合中指定的成员,可以指定多个成员。
lzscore key member:返回指定成员的分数
存储hash
Redis中的Hashes类型可以看成具有String Key和String Value的map容器。所 以该类型非常适合于存储值对象的信息。如Username、Password和Age等。如果 Hash中包含很少的字段,那么该类型的数据也将仅占用很少的磁盘空间。每一个Hash 可以存储4294967295个键值对。
1)hset key field value:为指定的key设定field/value对(键值对)。
2)hgetall key:获取key中的所有filed-vaule
l3)hget key field:返回指定的key中的field的值
l4)hmset key fields:设置key中的多个filed/value
l5)hmget key fileds:获取key中的多个filed的值
l6)hexists key field:判断指定的key中的filed是否存在
l7)hlen key:获取key所包含的field的数量
l8)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设置key中filed的值增加increment,如:age 增加20
l
事务控制(https://www.runoob.com/redis/redis-transactions.html)
开启事务:
Multi
提交事务
Exec
回滚事务
Discard
Redis事务不具备原子性,只要是正常执行的指令就会正常执行,遇到错误跳过错误,后面指令继续执行。
Java连接redis
Redis不仅是使用命令来操作,现在基本上主流的语言都有客户端代码支持,比如java、C、C#、C++、php、Node.js、Go等。
在官方网站里列一些Java的客户端,有Jedis、Redisson、Jredis、JDBC-Redis、等其中官方推荐使用Jedis和Redisson。 在企业中用的最多的就是Jedis,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下Jedis。
Jedis同样也是托管在github上,地址:https://github.com/xetorthio/jedis
问题:连接出现超时等问题。
解决办法
(1)在Linux找到你的redis.conf配置文件,到该目录下使用命令:vi 配置文件名
打开配置,将bind 127.0.0.1 注释掉(最前面加个 #)
原因:bind 127.0.0.1是只允许本机访问,就是只允许Linux虚拟机自己访问,而我们要用Windows去访问,显然它不认得
(2)关闭防火墙 6379端口有没有开启
Centos版本命令service iptables stop 关闭,重启Redis服务。
在防火墙中过滤掉这个端口
(3)设置连接Redis的密码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456 123456是设置的密码,Java添加设置密码的部分
添加jar包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9.0</version> </dependency> |
单实例连接
@Test public void testJedis() { //创建一个Jedis的连接 Jedis jedis = new Jedis("127.0.0.1", 6379); //密码认证 如果设置了密码,就需要进行认证 jedis.auth("123456"); //执行redis命令 jedis.set("mytest", "hello world, this is jedis client!"); //从redis中取值 String result = jedis.get("mytest"); //打印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ult); //关闭连接 jedis.close(); } |
连接池连接
@Test public void testJedisPool() { //创建一连接池对象 JedisPool jedisPool = new JedisPool("127.0.0.1", 6379); //从连接池中获得连接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密码认证 如果设置了密码,就需要进行认证 jedis.auth("123456"); String result = jedis.get("myte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关闭连接 jedis.close(); //关闭连接池 jedisPool.close(); } |
Spring整合redis
添加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hxh</groupId> <artifactId>redis01</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roperties> <spring.version>4.1.3.RELEASE</spring.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 Spring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re</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ntext</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ntext-support</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eans</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tx</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mons-logging</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logging</artifactId> <version>1.1.3</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simple</artifactId> <version>1.7.5</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9.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
Spring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1.xsd"> <!-- 创建连接池属性配置 --> <bean id="poolConfig"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Config"> <!-- 最大连接数 --> <property name="maxTotal" value="10"/> <!-- 空闲连接数 -->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2"/> <!-- 设置链接池的连接耗尽时,是否等待 --> <property name="blockWhenExhausted" value="true"/> <!-- 最大等待时间 --> <property name="maxWaitMillis" value="30000"/> <!-- 获取到连接时,是否检查链接的有效性 --> <property name="testOnBorrow" value="true"/> </bean>
l <!-- 创建jedispool --> <bean id="jedisPool"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 destroy-method="close"> <!-- 池的属性 --> <constructor-arg name="poolConfig" ref="poolConfig"/> <!-- redis主机地址 -->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0.10.22.189"/> <!-- redis主机端口 -->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6379"/> <!-- redis密码 --> <constructor-arg name="password" value="123456"/> <!-- 可以选择redis数据库(要选择数据库,必须开启了密码) --> <constructor-arg name="database" value="0"/> <!-- 链接超时时间 --> <constructor-arg name="timeout" value="30000"/> </bean> </beans>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redis.xml"); JedisPool pool = context.getBean(JedisPool.class); Jedis client = pool.getResource();
client.lpush("l111", "aaa","bbb","ccc","ddd","aaa"); List<String> list = client.lrange("l111", 0, -1); for (String s : list) { System.out.println(s); } client.close(); pool.close(); } |
Redis操作java对象
public class SerializeUtil { // 序列化 public static byte[]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ull; byte[] bytes = null; try {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aos); oos.writeObject(object); bytes = baos.toByteArray();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序列化失败" + e.getMessage()); } return bytes; }
// 反序列化 public static Object deserialize(byte[] bytes)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ByteArrayInputStream bais = null;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ba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ytes);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bais);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反序列化失败" + e.getMessage()); } return ois.readObject(); } } |
具体操作
jedis.set("user".getBytes(), SerializeUtil.serialize(user)); User userResult = (User) SerializeUtil.deserialize(jedis.get("user".getBy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