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并行训练算法一锅炖: DDP, TP, PP, ZeRO

本文主要参考ColossalAI论文
Colossal-AI: A Unified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Large-Scale Parallel Training
ColossalAI框架开源提供了本文介绍的所有并行训练: https://github.com/hpcaitech/ColossalAI

前言

本文会介绍几种流行的并行方法,包括

  • 数据并行(data parallel)
  • 模型并行(model parallel)
    • tensor并行
    • pipeline并行
    • Sequence并行
  • Zero Redundancy Data Parallelism (ZeRO)

下图给出了这些并行方法的示意图,非常直观好懂。
Parallelism

不过在介绍各种并行训练方法之前,我们首先对一些概念做一个声明,方便后面理解

模型训练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主要包含两大类,model datanon-model data,具体表示如下:

  • model data
    • 模型权重
    • 模型权重的梯度
    • 优化器的状态
  • non-model data
    • 模型逐层的特征向量(也叫作activations)

Data parallelism (DP)

经典的数据并行算法是在多个设备上都拷贝一份完整的模型参数,彼此之间可以独立计算,所以每个设备传入的输入数据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叫数据并行。只不过,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batch或者若干个batch)后需要彼此之间同步模型权重的梯度​。随着模型大小不断增大,单个GPU的内存已经无法容纳现如今的大模型,所以便有了后面会介绍的模型并行​。

DP下有很多优化算法,具体的可以看看我们实验室的相关综述

Model Parallelism (MP)

Pipeline Parallelism (PP)

pipeline parallelism是比较常见的模型并行算法,它是模型做层间划分,即inter-layer parallelism。以下图为例,如果模型原本有6层,你想在2个GPU之间运行pipeline,那么每个GPU只要按照先后顺序存3层模型即可。

Pipeline

已经有很多Pipeline相关的研究工作了,例如PipeDream,GPipe,和Chimera。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降低bubble time。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Tensor Parallelism (TP)

前面介绍的Pipeline Parallelism是对模型层间做划分,叫inter-layer parallelism。那么另一种方式则是对模型层内做划分,即intra-layer Parallelism,也叫Tensor Parallelism。

Tensor Parallelism

1D Tensor Parallelism

Megatron-LM [1] 是最早提出1D Tensor并行的工作。该工作主要是为了优化transformer训练效率,把线性层按照行或者列维度对权重进行划分。如图4所示,原本线性层为\(Y=W_1W_2X\) ,这里将\(W_1\)按列进行划分,将\(W_2\)按行进行划分。这样,每个GPU只需要存一半的权重即可,最后通过All-reduce操作来同步Y的结果。当GPU数量为\(N\)时,每个GPU只需要存\(\frac{1}{N}\)的权重即可,只不过每层输出需要用All-reduce来补全结果之后才能继续下一层的计算。

Megatron-LM
对于土豪公司,可以使用NVLink来连接GPU(如图5a),从而提供高带宽来降低通信开销。但是土豪终归是少数的,大部分公司和个人是没法承担这昂贵的硬件费用,因此比较常见的GPU连接方式是图5b,即节点内花点钱实现NVLink连接,节点之间通过PCIe连接。

GPU Connection

1D Tensor并行对通信速度要求较高,不过1D在每层的输入和输出都有冗余的内存开销。以图4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模型权重被划分了,但是每个GPU都有重复的输入\(X\),另外All-reduce之后每个GPU也会有重复的输出\(Y\),所以后续一些工作尝试从这里做进一步改进,包括2D, 2.5D,和3D tensor并行。

2D Tensor Parallelism

2D Tensor Parallel [2] 基于SUMMA和Cannon矩阵相乘算法沿着两个不同的维度对 输入数据模型权重每层的输出 进行划分。给定\(N\)个GPU,tensor会被划分成\(N\)个chunk(使用torch.chunk),每个GPU保存一个chunk。这\(N\)个GPU呈方形网络拓扑结构,即每行每列均为\(\sqrt{N}\)个GPU。图6b展示了常见的4-GPU的节点划分示意图,假设tensor的维度大小是\([P,Q]\),那么划分后每个GPU上存的chunk大小即为\([P/\sqrt{N},Q/\sqrt{N}]\)。至此,每个GPU都只会保存部分的输入输出以及部分的权重。虽然相比于1D Tensor并行,2D额外增加了模型权重的通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GPU数量很多的时候,每个GPU上分配的模型权重就会小很多,而且因为使用的All-reduce通信方式,所以2D也还是要比1D更高效的。

2.5D Tensor Parallelism

2.5D Tensor Parallel [3] 是受2.5D矩阵乘法算法 [4] 启发进一步对2D Tensor并行的优化。具体来说2.5D增加了 depth 维度。当 depth=1 时等价于2D;当 depth>1 时,

同样假设有\(N\)个GPU,其中\(N=S^2*D\)\(S\)类似于原来2D正方形拓扑结构的边长,而\(D\) 则是新增加的维度 depth\(D\)可以由用户指定,\(S\) 则会自动计算出来了。所以一般来说至少需要8个GPU才能运行2.5D算法,即\(S=2,D=2\)

3D Tensor Parallelism

3D Tensor Parallel [5] 是基于3D矩阵乘法算法 [6] 实现的。假设有 \(N\)个 GPU,tensor维度大小为\([P, Q, K]\),那么每个chunk的大小即为 \([P/\sqrt[3]{N},Q/\sqrt[3]{N},K/\sqrt[3]{N}]\)。当tensor维度小于3时,以全连接层为例,假设权重维度大小为 \([P, Q]\) ,那么可以对第一个维度划分两次,即每个chunk的维度大小为 \([P/(\sqrt[3]{N})^2,Q/\sqrt[3]{N}]\) 。3D Tensor并行的通信开销复杂度是 \(O(N^{1/3})\) ,计算和内存开销都均摊在所有GPU上。

小结

1D Tensor并行每一层的输出是不完整的,所以在传入下一层之前都需要做一次All-gather操作,从而使得每个GPU都有完整的输入,如图7a所示。

2D/2.5D/3D Tensor 并行算法因为在一开始就对输入进行了划分, 所以中间层不需要做通信,只需要在最后做一次通信即可。在扩展到大量设备(如GPU)时,通信开销可以降到很小。这3个改进的Tensor并行算法可以很好地和Pipeline并行方法兼容。

1D vs 2D/2.5D/2D Tensor Parallelism

Sequential Parallelism

Tensor parallelism主要是为了解决由 model data (模型权重,梯度和优化器状态)导致的内存瓶颈,但是 non-model data也可能成为性能瓶颈。比如像AlphaFold和NAS任务中会存在很多中间特征值(也叫activations)。

以DARTS算法为例,它的模型参数量其实并不多,但是它有很多分支,所以activations会消耗大量GPU内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NAS算法只能在CIFAR-10上搜索到合适的模型结构后,再做人工扩展,最后应用到ImageNet上做性能验证。

同样地,在使用Transformer训练语言模型时,由于Transformer层中的Self-attention机制的复杂度是\(O(n^2)\),其中 \(n\) 是序列长度。换言之,长序列数据将增加中间activation内存使用量,从而限制设备的训练能力。

Sequential Parallelism (SP) [7] 就为了解决non-model data导致的性能瓶颈而提出的。下图给出了SP在Transform并行训练上的应用,具体的原理可以查看原论文。

Sequential Parallelism

Zero Redundancy Data Parallelism (ZeRO)

训练过程中GPU内存开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模型状态内存(Model State Memory):
    • 梯度
    • 模型参数
    • 优化器状态:当使用像Adam这样的优化器时,优化器的状态会成为GPU内存开销的大头。前面介绍的DP,TP, PP算法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 激活内存(Activation Memory):在优化了模型状态内存之后,人们发现激活函数也会导致瓶颈。激活函数计算位于前向传播之中,用于支持后向传播。
  • 碎片内存(Fragmented Memory):深度学习模型的低效有时是由于内存碎片所导致的。在模型之中,每个张量的生命周期不同,由于不同张量寿命的变化而会导致一些内存碎片。由于这些碎片的存在,会导致即使有足够的可用内存,也会因为缺少连续内存而使得内存分配失败。ZeRO 根据张量的不同寿命主动管理内存,防止内存碎片。

ZeRO针对模型状态的三部分都做了对应的内存改进方法:

  • ZeRO1:只划分优化器状态(optimizer states, os),即\(P_{os}\)
  • ZeRO2:划分优化器状态和梯度(gradient, g),即\(P_{os+g}\)
  • ZeRO3:划分优化器状态和梯度和模型参数(parameters, p),即\(P_{os+g+p}\)

下图给出了三种方法带来的内存开销收益
ZeRO

不管采用三种方法的哪一种,ZeRO简单理解就是给定\(N\)个设备,然后把一堆data等分到这些设备上,每个设备只存\(1/N\)的数据量,并且每次也只负责更新这\(1/N\)的数据。

因为对数据做了划分,ZeRO在每一层都需要有通信操作。我们考虑ZeRO在某一层的具体操作:

  • 在forward的时候,会首先使用all-gather让每个设备拥有该层完整的模型权重,然后计算得到输出,最后每个设备会只保留原来的权重,即把all-gather过来的权重扔掉,这样可以节省开销。
  • 在backward的时候,同样会先all-gather该层的所有权重,然后计算梯度,最后也会把梯度进行划分,每个设备上只会存1/N对应的梯度数据。

注意ZeRO对数据划分方式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可以是随意划分,因为最后反正会用all-gather使得所有设备商都有用完整的数据;当然,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Tensor Parallelism的划分方式,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降低通信开销,进一步提高效率。

关于ZeRO更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原论文或者看看这篇博客 [8]

未完待续。。。

微信公众号:AutoML机器学习
MARSGGBO原创
如有意合作或学术讨论欢迎私戳联系~
邮箱:marsggbo@foxmail.com


  1. M. Shoeybi, M. Patwary, R. Puri, P. LeGresley, J. Casper, and B. Catan-
    zaro, “Megatron-lm: Training multi-billion parameter language models
    using model parallelism,” arXiv preprint arXiv:1909.08053, 2019. ↩︎

  2. Q. Xu, S. Li, C. Gong, and Y. You, “An efficient 2d method for training
    super-large deep learning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104.05343,
    2021 ↩︎

  3. B. Wang, Q. Xu, Z. Bian, and Y. You, “2.5-dimensional distributed
    model train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105.14500, 2021. ↩︎

  4. E. Solomonik and J. Demmel, “Communication-optimal parallel 2.5d
    matrix multiplication and lu factorization algorithms,” in Euro-Par, 2011. ↩︎

  5. Z. Bian, Q. Xu, B. Wang, and Y. You, “Maximizing parallelism
    in distributed training for huge neural networks,” arXiv preprint
    arXiv:2105.14450, 2021. ↩︎

  6. R. C. Agarwal, S. M. Balle, F. G. Gustavson, M. Joshi, and P. Palkar,
    “A three-dimensional approach to parallel matrix multiplication,”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39, no. 5, pp. 575–582, 1995. ↩︎

  7. S. Li, F. Xue, Y. Li, and Y. You, “Sequence parallelism: Long
    sequence training from system perspective,” 2021. [Online]. Available:
    https://arxiv.org/abs/2105.13120 ↩︎

  8. https://www.cnblogs.com/rossiXYZ/p/15782054.html ↩︎

posted @ 2022-11-09 00:16  marsggbo  阅读(81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