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从二进制部署的 k8s 集群 到 kubeadm 部署的 k8s 迁移测试
更好的阅读体验建议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http://maoqide.live/post/notes/upgrade-kubernets-from-binary-to-kubeadm/
记一次从二进制部署的 k8s 集群 到 kubeadm 部署的 k8s 迁移测试。
原有 k8s 集群为二进制形式部署,集群管理不太方便,准备在集群升级的机会,将集群部署方式改为 kubeadm部署,本文记录测试迁移的过程。
部署新的 master 集群
etcd 数据迁移
为了完全不影响原有集群的运行,将 etcd 也做迁移,新的 master 连接新的 etcd,不对老集群造成影响。
首先新建一个 etcd,并使用 etcd 的 make-mirror 功能将原有集群的 etcd 数据同步到新的etcd中。
# 新起一个 etcd,为了方便这里新建不带证书的 http 端口
docker run -d \
--name etcd \
--net host \
-v /data/etcd:/var/lib/etcd \
quay.io/coreos/etcd:v3.3.13 \
etcd --listen-client-urls http://0.0.0.0:2379 --advertise-client-urls http://0.0.0.0:2379
# 迁移数据
export ETCDCTL_API=3
etcdctl --endpoints=https://etcd-ip:2379 --cert=/etc/kubernetes/ssl/etcd.pem --cacert=/etc/kubernetes/ssl/ca.pem --key=/etc/kubernetes/ssl/etcd-key.pem make-mirror http://destination-ip:2379
由于 kubeadm 会自动新建 dns,所以在新的 etcd 中,将导入过来的 kube-dns 相关数据手动删掉。
# 执行如下命令知道删掉所有 kube-dns 相关的key
echo $(etcdctl get / --prefix --keys-only | grep 'kube-dns') | awk -F ' ' '{ print $1}' | xargs etcdctl del
新建 master 集群
使用 kubeadm 新建集群,要注意集群配置要和之前一致,如 serviceSubnet, netSubnet 等,并指定 etcd 为刚才新建的 etcd,以下为 kubeadm 配置文件(用的老版本配置,最新版本的 kubeadm 已经不支持)。
apiVersion: kubeadm.k8s.io/v1alpha1
kind: MasterConfiguration
api:
advertiseAddress: 172.27.32.165
etcd:
endpoints:
- http://172.27.32.165:2379
networking:
serviceSubnet: 10.254.0.0/16
podSubnet: 172.41.0.0/16
kubernetesVersion: 1.10.13
imageRepository: harbor.guahao-inc.com/kubernetes
apiServerExtraArgs:
insecure-bind-address: 172.27.32.165
kubeletConfiguration:
baseConfig:
clusterDNS:
- 10.254.0.2
nodeName: 172.27.32.165
# kubelet.service 加上如下配置
Environment="KUBELET_EXTRA_ARGS=--pod-infra-container-image=harbor.guahao-inc.com/kubernetes/pause-amd64:3.1 --hostname-override=172.27.32.165"
kubeadm 配置文件中设置了nodeName,要同时在 kubelet 的 kubelet.service文件中加上 --hostname-override 参事,否则 kubelet 注册 apiserver 时会出现node forbidden 错误
# 使用配置文件新建 master 节点,目前所用 k8s 集群版本较老,不支持新版本docker,忽略docker版本校验
# 创建之前可以先 dryrun 进行校验,没问题再真正执行,dryrun 会将需要做的步骤模拟执行并输出,不会真正操作
kubeadm init --dry-run --config kubeadm.yaml --ignore-preflight-errors=SystemVerification
kubeadm init --config kubeadm.yaml --ignore-preflight-errors=SystemVerification
完成后会提示新建成功,并提示后续操作命令,及node节点加入集群的命令。
# 配置 kubectl
mkdir -p $HOME/.kube
sudo cp -i /etc/kubernetes/admin.conf $HOME/.kube/config
sudo chown $(id -u):$(id -g) $HOME/.kube/config
# 加入集群的命令可以用 kubeadm 重新生成
kubeadm token create --print-join-command
此时已经建好新的 master 节点,并且使用 kubectl get no 可以看到原有集群的节点信息,但这时只是导过来的 etcd,实际上此时 master 节点并未控制 node 节点,node 节点的 kubelet 依然是注册到老的 master 节点,想要将原来的 node 节点迁移到新的 master 节点下,还需要逐台修改每台 node 节点的配置。
迁移 node 节点
迁移 node 节点要注意首先要备份原node节点的 /etc/kubernetes/
、/var/lib/kubelet/
和 /etc/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
、/etc/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
文件及目录,以便出现异常时可以快速回滚恢复。
做好备份后,将当前节点kubelet
、kube-proxy
停掉,并执行如下命令,由于节点上 kebelet 已经启动且已有 pod 在运行,需要加上 --ignore-preflight-errors=all
强制执行,主要是为了生成 kubelet 相关证书及配置文件,并重启 kubelet 注册到新的 master 节点的 apiserver,此时 --node-name
要指定和之前一样的节点名称,如果 kubelet.service 配置不正确的话,需要手动修改相关配置(参考 kubeadm 新建节点的配置)。
kubeadm join --node-name 192.168.l96.31 172.27.32.165:6443 --token qfr5ff.sd7qn0tlx2a3kxtl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0f7175e3cf8e40d41983688aeb8e80153c2502cd375629379a5abb53f71bce0d --ignore-preflight-errors=all
成功的话,在新的 master 节点执行kubectl get no
会能够看到迁移的节点已经变成 ready 状态。
若出现异常,将之前备份的目录和文件还原,并重启kubelet
和kube-proxy
,即可恢复节点。
以上是经测试验证过的一种思路,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用这种方式进行迁移,还是会对在运行容器产生影响,若要应用到生产环境,还需更严谨详细的测试,并且此种方式的迁移风险较大,测试中遇到很多坑,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