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数据结构与算法揭秘18

这节我们介绍堆排序。

、堆排序

在直接选择排序中,顺序表是一个线性结构,要从有n个记录的顺序表中选择出一个最小的记录需要比较n-1 次。如能把待排序的n个记录构成一个完全二叉树结构,则每次选择出一个最大(或最小)的记录比较的次数就是完全二叉树的高度, 即log2n次, 则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 (nlog2n) 。 这就是堆排序(Heap Sort)的基本思想。
堆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两种。最大堆的定义如下:
设顺序表sqList中存放了n个记录, 对于任意的i(0≤i≤n-1), 如果2i+1<n时有 sqList[i]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1]的关键码;如果 2i+2<n 时有sqList[i] 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2] 的关键码,则这样的堆为最大堆。 如果把这 n 个记录看作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结点,则 sqList[0]对应完全二叉树的根, sqList[1]对应树根的左孩子结点, sqList[2]对应树根的右孩子结点, sqList[3]对应 sqList[1]的左孩子结点,sqList[4]对应 sqList[2]的右孩子结点,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只需调整所有非叶子结点满足:sqList[i] 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1] 的关键码和 sqList[i] 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2]的关键码,则这样的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最大堆。

如果把这 n 个记录看作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结点,则 sqList[0]对应完全二叉树的根, sqList[1]对应树根的左孩子结点, sqList[2]对应树根的右孩子结点, sqList[3]对应 sqList[1]的左孩子结点,sqList[4]对应 sqList[2]的右孩子结点,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只需调整所有非叶子结点满足:sqList[i] 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1] 的关键码和 sqList[i] 的关键码不小于 sqList[2i+2]
的关键码,则这样的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最大堆。

下图1(a)所示是一棵完全二叉树,下图1(b)所示是一个最大堆。

类似地,最小堆的定义如下:
设顺序表sqList中存放了n个记录, 对于任意的i(0≤i≤n-1), 如果2i+1<n时有 sqList[i] 的关键码不大于 sqList[2i+1] 的关键码;如果 2i+2<n 时有sqList[i] 的关键码不大于 sqList[2i+2] 的关键码,则这样的堆为最小堆。 如果把这 n 个记录看作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结点,则 sqList[0]对应完全二叉树的根, sqList[1]对应树根的左孩子结点, sqList[2]对应树根的右孩子点,sqList[3]对应 sqList[1]的左孩子结点,sqList[4]对应 sqList[2]的右孩子结点,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只需调整所有非叶子结点满足:sqList[i] 的关键码不大于 sqList[2i+1] 的关键码和 sqList[i] 的关键码不大于 sqList[2i+2] 的关键码,则这样的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最小堆。下图(a)所示是一棵完全二叉树,下图(b)所示是一个最小堆。

由堆的定义可知,堆有如下两个性质:
(1)最大堆的根结点是堆中关键码最大的结点,最小堆的根结点是堆中关键码最小的结点,我们称堆的根结点记录为堆顶记录。
(2)对于最大堆,从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的路径上,结点组成的序列都是递减有序的;对于最小堆,从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的路径上,结点组成的序列都是递增有序的。
堆排序的过程是:设有 n 个记录,首先将这 n 个记录按关键码建成堆,将堆顶记录输出,得到 n 个记录中关键码最大(或最小)的记录。然后,再把剩下的n-1 个记录,输出堆顶记录,得到 n 个记录中关键码次大(或次小)的记录。如此反复,便可得到一个按关键码有序的序列。 

因此,实现堆排序需解决两个问题:
(1)如何将 n 个记录的序列按关键码建成堆;
(2)输出堆顶记录后,怎样调整剩下的 n-1 个记录,使其按关键码成为一个新堆。
首先,以最大堆为例讨论第一个问题:如何将 n 个记录的序列按关键码建成堆。
根据前面的定义,顺序表 sqList 中的 n 个记录构成一棵完全二叉树,所有的叶子结点都满足最大堆的定义。 对于第 1 个非叶子结点 sqList[i] (i=(n-1)/2) ,由于其左孩子结点 sqList[2i+1]和右孩子结点 sqList[2i+2]都已是最大堆,所以,只需首先找出 sqList[2i+1]结点和 sqList[2i+2]结点中关键码的较大者,然后与 sqList[i]结点的关键码进行比较,如果 sqList[i]结点的关键码大于或等于这个较大的结点的关键码,则以 sqList[i]结点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已满足最大堆的定义;否则,对换 sqList[i]结点和关键码较大的结点,对换后以sqList[i]结点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满足最大堆的定义。按照这样的方法,再调整第 2 个非叶子结点 sqList[i-1] (i=(n-1)/2) ,第 3 个非叶子结点sqList[i-2],……,直到根结点。当根结点调整完后,则这棵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最大堆了。
当要调整结点的左右孩子结点是叶子结点时,上述调整过程非常简单;当要调整结点的左右孩子结点不是叶子结点时,上述调整过程要稍微复杂一些。因为调整过后,可能引起以左孩子结点(或右孩子结点)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不是一个最大堆,这时,需要调整以左孩子结点(或右孩子结点)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使之成为一个最大堆.

下图3

说明了如何把图1(a)所示的完全二叉树建成图1(b)所示的最大堆的过程。

第一步:从 i=(n-1)/2=(7-1)/2=3 开始,sqList[3]的关键码 27 小于sqList[7]的关键码 48, 所以, sqList[3]与 sqList[7]交换, 这样, 以 sqList[3]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是一个最大堆,如图(b)所示。

第二步:当 i=1 时,由于 sqList[1]的关键码 20 小于 sqList[3]的关键码48,所以将 sqList[1]与 sqList[3]交换,这样导致 sqList[3]的关键码 20 小于sqList[7]的关键码 27, 所以将 sqList[3]与 sqList[7]交换, 这样, 以 sqList[1]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是一个最大堆,如图(d)所示。

第三步:当 i=0 时,对堆顶结点记录进行调整,由于 sqList[0] 的关键码42小于sqList[1] 的关键码 48,所以将 sqList[0]与 sqList[1]交换,这样,
以 sqList[0]为根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是一个最大堆,如图(e)所示,整个堆建立的过程完成。

建堆的算法如下所示,算法中记录的比较表示记录关键码的比较,顺序表中只存放了记录的关键码。

//创建堆的算法
public void CreateHeap(SeqList<int> sqList, int low, int high) 
    { 
        //判断是不是    小于这个   最大值是否是小于  他的count
        if ((low < high) && (high <= sqList.Last)) 
        { 
           // 他的j的值
            int j = 0; 
            //交换的变量
            int tmp = 0;
            //默认k的计数 
            int k = 0; 
            for (int i = high / 2; i >= low; --i) 
            { 
                //取得的i值
                k = i; 
                //左子树
                j = 2 * k + 1; 
                //相应的变量
                tmp = sqList[i]; 
                while (j <= high) 
                { 
                    //寻找下一个值
                    if ((j < high) && (j + 1 <= high)  
&& (sqList[j] < sqList[j + 1])) 
                    { 
                        ++j; 
                    } 
                    //就想起商议5
                    if (tmp < sqList[j]) 
                    { 
                        sqList[k] = sqList[j]; 
                        k = j; 
                        j = 2 * k + 1; 
                    } 
                    else 
                    { 
                        j = high + 1; 
                    } 
                 } 
                sqList[k] = tmp; 
            } 
        } 
 }
//双层循环 算法的时间的复杂度是O(n2)

 

把顺序表中的记录建好堆后,就可以进行堆排序了。

堆排序的算法如下所示,算法中记录的比较表示记录关键码的比较,顺序表中只存放了记录的关键码:

 1 //进行堆排序
 2 public void HeapSort(SeqList<int> sqList) 
 3     { 
 4         //当前的变量
 5         int tmp = 0; 
 6  
 7          //创建相应的队
 8         CreateHeap(sqList, 0, sqList.Last); 
 9  
10         //进行循环遍历
11         for (int i = sqList.Last; i > 0; --i) 
12         {  
13            //进行相应交换的值
14             tmp = sqList[0]; 
15             sqList[0] = sqList[i]; 
16             sqList[i] = tmp; 
17            //创建相应的值
18             CreateHeap(sqList, 0, i-1); 
19         } 
20 }
21 //由于用到递归,所以时间的复杂度是O(nlog2n)

 

下图4是图3(d)所示的最大堆进行堆排序的过程。
第一步:将堆顶记录(关键码为 48)与顺序表最后一个记录(关键码为 20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 20 比根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42 小,于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二个记录,为了表示出顺序表的最后一个记录不在调整的范围之内,下图4(a)已经把最后一个结点从完全二叉树中去掉,以下同)。调整过程见下图4(b)所示。
第二步:将堆顶记录(关键码为 42)与顺序表倒数第二个记录(关键码为17*)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 17*比根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22小,于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三个记录) 。调整过程见下图4(c)所示。
第三步: 将堆顶记录 (关键码为 27) 与顺序表倒数第三个记录 (关键码为 8)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 8 比根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20 小,于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四个记录) 。调整过程见下图4(d)所示。
第四步:将堆顶记录(关键码为 20)与顺序表倒数第四个记录(关键码为13)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 13 比根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17*小,于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五个记录) 。调整过程见下图4(e)所示。

第五步:将堆顶记录(关键码为 17*)与顺序表倒数第五个记录(关键码为8)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比根结点的右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17 值小,于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六个记录) 。调整过程见图 下图4(f)所示。
第六步: 将堆顶记录 (关键码为 17) 与顺序表倒数第六个记录 (关键码为 8)进行交换,使得堆顶记录的关键码 8 比根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关键码 13 小,于1是重新调整堆(记录的范围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记录到倒数第七个记录) 。调整过程见图4(g)所示。

第七步:将堆顶记录(关键码为 13)与顺序表第二个记录(关键码为 13)进行交换,调整过程结束。调整过程见图4(h)所示

堆排序是一种较难的排序,思路是构建堆,在排序。 下节我继续介绍排序的内容。

 

 

 

posted on 2012-11-15 15:41  laozhu1124  阅读(1365)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淘宝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