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产品发布前的市场推广总结

移动互联网三类产品分析:

工具类,内容类,运营类

完全的工具产品,相对容易被抄袭,从而丧失竞争力

相对硬件产品,他少了更加丰富的体验

比如因为材料和工艺带来的触感,观感,荣誉感

因为设计和造型以及配件优化组合带来的美感,便利感,效率感

还有因为系统优化带来的流畅感

当然综合来看

无论软件还是硬件

还必须考虑服务带来的情感体验

好的工具类产品

需要精准的,逻辑清晰的设计

需要关键领先的技术

这在某个阶段可以让自己保持优势

内容类产品

优势是更具备不可复制性,有更高的竞争壁垒

他的核心往往在于产生内容的人

人是独特的,周期短的

所以这类产品生命周期难以预料

就如同一家生意火爆的餐馆

可能过两年就萧条了,因为他的厨师换了

虽然你可以制定人才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

但那实际上几乎无效

除非你能重现过去那种师徒传统或古典教育传统

否则依靠制度管理无法产生核心人才

因此当罗辑思维说他要通过团队运营塑造一个人格化的罗辑思维

你相信吗

同样的台词换了个主持人

那完全就是两回事了

人格魅力和人的个性是不可能复制的

那些仅仅依靠内容收集罗列,以及独家买断的内容产品

优势很难保持

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内容产生的互动性上

以及内容推送整合的精准化,个性化上下工夫

说到底又要扯到运营和工具,包括数据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

运营类产品

核心是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

优势体现在服务性上,标准化上,平台化上

这类产品更多的是依靠制度管理,逻辑化流程,并且依靠极致的执行

如淘宝,天猫,亚马逊,还有热火的OTO

事实上,工具和内容,以及运营三类产品

从来就不是截然分开的

也许在一个产品的萌生初期是很纯粹的

但当他成长成熟之后

就不会那么单一单纯了

所以不存在这样单一的产品

但一定存在侧重点不同的产品

他们的战术发力点不同,目的远景不同,用户需求不同

但可以想见的是,无论以哪一种为核心

都需要整合工具,内容,运营来搭建架构系统产品

一句话,就是一个中心,N个基本点

所谓工具类产品

顾名思义,自然是基于工具属性

为你提供某类核心功能

帮助你达成多个种目的或实现多个需求

比如QQ,微信,百度搜索,谷歌邮箱,鲜果新闻订阅

devonthinks,day one,reeder,evernote

内容类产品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具体想象具体体验的东西

他是需求本身,比如粮食就是具体的需求

当然这不是数字产品。和工具产品不同,工具本身不是需求

进一步说,文字图形声色光影都是载体,他们带来的感觉体验才是内容

你并不需要声音,你需要的是声音传递的知识或资讯

你并不需要图形画面,你需要的是他传递的情感共鸣和诉求

如迅雷,优酷,罗辑思维,为你读诗

运营类产品,其实啥都需要运营,到但有些产品的核心就是靠运营

他的精髓就是让信息流动起来,透明起来

依从于设定的流程和体系让信息自发作用起来,因此他也是平台

如维基百科,如亚马逊,如淘宝

事实上,三类产品无法绝对分开

你可以看到他们会有非常多的重合,但作为一个个成型成熟产品

在自己的属性和使命自己以及远景上,肯定有定位和规划的

而做为分析模型,也是必须的

 

作为一个跨界的创业者,从工程的背景跳到完全陌生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自己经历过了非常多的坎坷和失败。但一些过程过来更多的是收获到的知识和对自己现在从事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多的热爱。刚刚从头到尾看了老罗的新演讲,引起了很多共鸣;老罗反省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这些也是很多创业者容易犯的错误。因此反省和总结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这次为自己总结的是移动应用的发布的流程。最近团队重新定位了我们产品切入口,重新开发了一个新的产品(虽然是一个新的产品,但是我们面对的受众还是来华的外国朋友。在对这个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的前景我们还是保持一如既往的有信心)。

闲话说多了,移动应用的市场发布流程通常按开发阶段分为三个部分:发布前(产品分析和开发);发布期和发布后。这次总结的是发布前的一些工作内容。

产品发布前的阶段,通常有1-2个月时间(这个取决于项目和团队)。在这个1-2个月内,产品通常已经有一个原型demo了。这一阶段的初期市场推广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下列一些:1,建立忠实用户群;2,建立媒体渠道;3,验证产品需求和收集反馈。这里把建立忠实用户群体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不管从产品和市场的角度来说,这个用户群体的建立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产品的前1000个用户决定了这个产品的属性,从这个1000个初期用户的获取过程中,很多未来的产品发展和运营也可以初见端倪。比如,从什么样的渠道获得这些用户,这些用户的反馈,和对产品的付费意愿可以帮助产品的开发。通过他们的反馈,团队可以进一步确定产品的需求和方向。

实现建立忠实用户群的方式会有很多种,首先是建立社交媒体主页:国内的话就需要微信、微博的账号建立;开始发布和产品涉及领域相关的内容(如果实在没什么发布的,发布些笑话也行);第二,可以参加一些产品创新和创业的研讨会,听听别人的想法(很多人害怕分享自己的创意,担心别人偷自己的创意;确实需要注意这种情况,但是你只要注意选择参与的研讨会,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分享产品创意,可以得到外部的建议,而很多参与讨论的人通常对互联网产品都有很强的兴趣,他们会是非常好的口碑推广途径;第三,参与论坛和一些公共讨论网站,国内的话,例如知乎、豆瓣、baidu贴吧等等。国外的话,像quora、reddit和yahoo的贴吧都是非常好渠道。经常性的发布和回复一些产品相关的话题和讨论,积累关注度。第四,创建一个方便收集初始用户的网页(便于感兴趣用户第一时间获得产品的进度和有关信息)。比如一个提交邮件的用户注册获取产品信息的页面,或者一个带微信讨论组二维码的页面等等。然后通过社交途径发布这个网页。第五,收集和建立产品相关的媒体关系,例如微博上产品相关的微博账号,时不时的抱他们大腿。这里说了五个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其实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初期的忠实用户群体。在这个忠实用户群体基础上进行前期的产品验证是发布前的重心工作。

posted on 2015-04-02 17:22  麦芽城  阅读(5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