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Redis配置文件详解
配置与特性详解
1. 在redis中,合法的"尺寸单位",无大小写区分.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tes # 1gb => 1024*1024*1024 bytes
2.将redis是否以后台进程的方式运行,默认为"no"
daemonize no
如果"daemonize yes",那么将会把进程id信息写入文件中.请注意:启动redis进程的用户需要具有写入此目录的权限.
##pidfile ~/redis.pid ##指令操作:./redis.server --daemonize yes --pidfile ~/redis.pid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指定server需要侦听的客户端连接端口,client与server在此端口进行TCP通信.
port 6379
4.如果你的物理服务器有多个网络接口,请你为将server socket绑定在指定IP上.
# bind 127.0.0.1
5.指定socket连接空闲时间(秒).如果connection空闲超时,将会关闭连接(TCP socket选项)如果为0,表示永不超时。
timeout 0
6.指定TCP连接是否为长连接,"侦探"信号有server端维护,长连接将会额外的增加server端的开支(TCP socket选项),默认为0.表示禁用,非0值表示开启"长连接";"侦探"信号的发送间隔将有linux系统决定,在多次"侦探"后,如果对等端(客户端socket)仍不回复,将会关闭连接,否则连接将会被保持开启。client端socket也可以通过配置keepalive选项,开启"长连接".(单位:秒)
tcp-keepalive 0
7.server日志级别,合法值: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默认为notice
debug适合开发环境,客户端操作信息都会输出日志
verbose输出一些相对有用的信息,目前效果不明
notice适合生产环境
warning异常信息
loglevel notice
8.指定redis日志文件目录,默认为stdout
##logfile ~/redislog.log
logfile stdout
9.设定redis所允许的最大"db簇"的个数,默认为16个簇。客户端可以通过"select"指令指定需要使用的"db簇"索引号,默认为0。redis的顶层数据结构中,所有K-V都潜在的包括了"db簇"索引号,任何一个key都将隶属于一个"db"。任何对数据的检索,只会覆盖指定的"db";例如数据被插入到"db 10"中,那么在"db 1"中去get,将会返回null。对数据归类到不同的db簇中,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特定的需求,比如根据不同客户端连接,来指定不同的db索引号。
databases 16
10.持久化snapshot配置,save <seconds> <changes>,用来描述"在多少秒期间至少多少个变更操作"触发snapshot##snapshot最终将生成新的dump.rdb文件,save ""用来禁用snapshot功能。如下表示12小时内至少一个key变更,触发snapshot
save 43200 1
11.如果snapshot过程中出现错误,即数据持久化失败,是否终止所有的客户端write请求。这个选项很让人为难,"yes"表示终止,一旦snapshot故障,那么此server为只读服务;
如果为"no",那么此次snapshot将失败,但下一次snapshot不会受到影响,不过如果出现故障,数据只能恢复到"最近一个成功点"。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12.是否启用rdb文件压缩手段,默认为yes.压缩可能需要额外的cpu开支,不过这能够有效的减小rdb文件的大小,有利于存储/备份/传输/数据恢复。
rdbcompression yes
13.是否对rdb文件使用CRC64校验和,默认为"yes",那么每个rdb文件内容的末尾都会追加CRC校验和。对于其他第三方校验工具,可以很方便的检测文件的完整性。
rdbchecksum yes
14.指定rdb文件的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15.指定rdb/AOF文件的目录位置
dir ./
16.将当前server做为slave,并为其指定master信息.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7.当前server的授权密码,任何客户端或者slave与此server交互前,需要提交密码,其他server的masterauth配置和此参数值保持一致,密码应该足够复杂(64字节)
requirepass <foobared>
18.以认证的方式连接到master.如果master中使用了"密码保护",slave必须交付正确的授权密码,才能连接成功, "requirepas"配置项指定了当前server的密码。此配置项中<master-password>值需要和master机器的"requirepas"保持一致。此参数配置在slave端。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19.如果当前server是slave,那么当slave与master失去通讯时,是否继续为客户端提供服务,"yes"表示继续,"no"表示终止。##在"yes"情况下,slave继续向客户端提供只读服务,有可能此时的数据已经过期.##在"no"情况下,任何向此server发送的数据请求服务(包括客户端和此server的slave)都将被告知"error"。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20.slave是否为"只读",强烈建议为"yes。
slave-read-only yes
21.slave向指定的master发送ping消息的时间间隔(秒),默认为10。
repl-ping-slave-period 10
22.slave与master通讯中,最大空闲时间,默认60秒.超时将导致连接关闭.
repl-timeout 60
23.slave与master的连接,是否禁用TCP nodelay选项。"yes"表示禁用,那么socket通讯中数据将会以packet方式发送(packet大小受到socket buffer限制), 可以提高socket通讯的效率(tcp交互次数),但是小数据将会被buffer,不会被立即发送,对于接受者可能存在延迟。"no"表示开启tcp nodelay选项,任何数据都会被立即发送,及时性较好,但是效率较低##建议为"no"。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24.适用Sentinel模块(unstable,M-S集群管理和监控),需要额外的配置文件支持。slave的权重值,默认100.当master失效后,Sentinel将会从slave列表中找到权重值最低(>0)的slave,并提升为master,如果权重值为0,表示此slave为"观察者",不参与master选举。
slave-priority 100
25.重命名指令,对于一些与"server"控制有关的指令,可能不希望远程客户端(非管理员用户)链接随意使用,##那么就可以把这些指令重命名为"难以阅读"的其他字符串。
例如"slaveof" "CONFIG" "BGREWRITEAOF" "BGREWRITE" "FLUSHALL"等指令需要被限制访问。
##配置项格式: rename-command <command> <newCommand> rename-command CONFIG 3ed984507a5dcd722aeade310065ce5d (方式:MD5('CONFIG^!'))
26.所允许的客户端连接数,默认为10000。此值不可能被设置成过大,因为每个socket连接都会以"文件描述符"的方式被系统打开,它受到系统"文件打开个数"的限制,如果超过此值,server将会拒绝连接。
maxclients 10000
27.redis-cache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bytes),默认为0,表示"无限制",最终由OS物理内存大小决定(如果物理内存不足,有可能会使用swap)。如果此值设置过小(比如32字节),将直接导致server无法使用。此值尽量不要超过机器的物理内存尺寸,从性能和实施的角度考虑,可以为物理内存3/4。此配置需要和"maxmemory-policy"配合使用,当redis中内存数据达到maxmemory时,触发"清除策略"。如果使用"清除策略"后,仍无法得到足够的内存来存储新的数据,那么write操作的客户端将会收到"error OOM.."信息,此时server只读。在"内存不足"时,任何write操作(比如set,lpush等)都会触发"清除策略"的执行。在实际环境中,建议redis的所有物理机器的硬件配置保持一致(内存一致),同时确保master/slave中"maxmemory""policy"配置一致。
maxmemory <bytes>
28."内存不足"时,数据清除策略,默认为"volatile-lru"
volatile-lru ->对"过期集合"中的数据采取LRU(近期最少使用)算法.如果对key使用"expire"指令指定了过期时间,那么此key将会被添加到"过期集合"中.
将已经过期/LRU的数据优先移除.如果"过期集合"中全部移除仍不能满足内存需求,将OOM.
allkeys-lru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LRU算法
volatile-random ->对"过期集合"中的数据采取"随即选取"算法,并移除选中的K-V,直到"内存足够"为止.
如果如果"过期集合"中全部移除全部移除仍不能满足,将OOM
allkeys-random ->对所有的数据,采取"随即选取"算法,并移除选中的K-V,直到"内存足够"为止。
volatile-ttl ->对"过期集合"中的数据采取TTL算法(最小存活时间),移除即将过期的数据。
noeviction ->不做任何干扰操作,直接返回OOM异常。
如果数据的过期不会对"应用系统"带来异常,且系统中write操作比较密集,建议采取"allkeys-lru"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29.是否开启aof功能,"yes"表示开启,在开启情况下,aof文件同步功能才生效,默认为"no",对master机器,建议使用AOF,对于slave,建议关闭(采用snapshot),
appendonly no
30.aof中文件同步机制
always ->任何一个aof记录都立即进行文件同步(磁盘写入),安全性最高;如果write请求比较密集,将会造成较高的磁盘IO开支和响应延迟。
everysec ->每秒同步一次,性能和安全性都较高的策略,也是默认值。
no ->不直接同步,让文件同步交给OS控制,OS将会根据文件流通道中buffer情况/空闲情况进行择机写入磁盘.安全性和效率与OS设定有关。
appendfsync everysec
31.在aof rewrite期间,是否对aof新记录的append暂缓使用文件同步策略,主要考虑磁盘IO开支和请求阻塞时间。
默认为no,表示"不暂缓",新的aof记录仍然会被立即同步。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32.aof rewrite触发时机,最小文件尺寸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33.aof每次rewrite之后,都会记住当前aof文件的大小,当文件增长到一定比例后,继续进行aof rewrite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34.aof rewrite过程中,是否采取增量"文件同步"策略,默认为"yes",而且必须为yes。rewrite过程中,每32M数据进行一次文件同步,这样可以减少"aof大文件"写入对磁盘的操作次数.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35.lua脚本运行的最大时间
lua-time-limit 5000
36."慢操作日志"记录,单位:微秒(百万分之一秒,1000 * 1000),如果操作时间超过此值,将会把command信息"记录"起来.(内存,非文件),其中"操作时间"不包括网络IO开支,只包括请求达到server后进行"内存实施"的时间."0"表示记录全部操作。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37."慢操作日志"保留的最大条数,"记录"将会被队列化,如果超过了此长度,旧记录将会被移除。可以通过"SLOWLOG <subcommand> args"查看慢记录的信息(SLOWLOG get 10,SLOWLOG reset),通过"SLOWLOG get num"指令可以查看最近num条慢速记录,其中包括"记录"操作的时间/指令/K-V等信息。
slowlog-max-len 128
38.通过"TYPE key"指令查看key的数据类型,通过"OBJECT encoding key"查看key的编码类型,hash类型的数据结构在编码上可以使用ziplist和hashtable,ziplist的特点就是文件存储(以及内存存储)所需的空间较小,在内容较小时,性能和hashtable几乎一样.因此redis对hash类型默认采取ziplist。如果hash中条目的条目个数或者value长度达到阀值,将会被重构为hashtable。
ziplist中允许存储的最大条目个数,建议为128。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39.ziplist中允许条目value值最大字节数,建议为1024
hash-max-ziplist-value 64
40.对于list类型,将会采取ziplist,linkedlist两种编码类型。同hash。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list-max-ziplist-value 64
41.zset为有序集合,有2中编码类型:ziplist,skiplist,因为"排序"将会消耗额外的性能,当zset中数据较多时,将会被重构为skiplist。同hash。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42.intset中允许保存的最大条目个数,如果达到阀值,intset将会被重构为hashtable。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43.是否开启顶层数据结构的rehash功能,如果内存允许,请开启。rehash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K-V存取的效率。
activerehashing yes
44.客户端buffer控制
在客户端与server进行的交互中,每个连接都会与一个buffer关联,此buffer用来队列化亟待被client接受的响应信息。如果client不能及时的消费响应信息,那么buffer将会被不断积压而给server带来内存压力.如果buffer中积压的数据达到阀值,将会导致连接被关闭,buffer被移除."
buffer控制类型包括:
normal -> 普通连接
slave ->与slave之间的连接
pubsub ->pub/sub类型连接,此类型的连接,往往会产生此种问题;因为pub端会密集的发布消息,但是sub端可能消费不足。
指令格式:client-output-buffer-limit <class> <hard> <soft> <seconds>",其中hard表示buffer最大值,一旦达到阀值将立即关闭连接;
soft表示"容忍值",它和seconds配合,如果buffer值超过soft且持续时间达到了seconds,也将立即关闭连接,如果超过了soft但是在seconds之后,buffer数据小于了soft,连接将会被保留。其中hard和soft都设置为0,则表示禁用buffer控制.通常hard值大于soft。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45.Redis server执行后台任务的频率,默认为10,此值越大表示redis对"间歇性task"的执行次数越频繁(次数/秒),"间歇性task"包括"过期集合"检测、关闭"空闲超时"的连接等,此值必须大于0且小于500.(参见redis.h源码),此值过小就意味着更多的cpu周期消耗,后台task被轮询的次数更频繁,此值过大意味着"内存敏感"性较差。建议保持默认值。
hz 10
46.include指令用来载入额外的配置文件模板,也可以在redis server启动时,手动指定需要include的配置文件。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文章转自:
1.http://leonmau.iteye.com/blog/1395690
Not more, but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