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运营是个很宽泛的词。往大说,可以上升到运作,管理,这就包括决策,内容,技术,市场,销售。不考虑金钱和远景很大的话,重要级就是先后顺序。(不自信地说,一家之言,具体有待商榷)

在这里,我理解为题主问的是狭义的运营,即针对内容团队。其他因素完全忽略。当然,除非内容端是无可取代性,否则狭义运营再好,也白搭。俗话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

回归问题,从内容端入手首先保证三个关键词,稳定,规律,及时。重要性同样是先后顺序。

这里应该会有不同观点,即及时。常关注互联网的人的人回知道这么一句话,唯快不破。这句话,尤其被小米,雷军作用的最为熟练。

其实纵观小米的发展你回发展快是一个伪命题,如果真的为快不破,就不会有饥饿营销,期货的言论了。换而言之,你只要给人感觉上快即可,实际上并不重要。这点最值得玩味。

好了,话题扯远了。我的观点是,你要看你手中的资源来决定运营手段。比如你始终有第一手资源,那肯定无疑的快字当头。在别人还没得到消息源的时候,就爆出消息,熟练以后,再加以包装(特色,伪深度)。

相反,如果你没有别人快,比如一场新品发布会,你没有被邀参加,那么没必要再快了,理论上你不可能比现场快。稳定更新即可,要做的就是再加工能力。即把不够新内容,往特色包装。

当你够快的时候,就要深。当你够深的时候,就要快。两者缺一不可,你某一方面,足够好,只能弥补一定的不足。

举个例子吧,以这次马航事件为例。
快就是中央电视台和新浪微博,它们对应自己的群体显然是最快的(并不是其他媒体不够快,但加上平台影响力,这两者就显得突出了)。

如果是你围绕灾难为核心做个社区的话,只需要及时转载上面这两个平台的内容,然后在深度上下功夫。

比如,加上这些消息,制作诸如马方疑点的内容,整个一系列事件让这次空难一定不是简单的坠海,恐怖袭击,军方击落,或者根本没坠落,已经在小岛坠落,这些推断合理的可能。如果在24小时之内你就得出并推送这些内容,用户看到很有可能开始关注你的站点,长此以往,滚雪球了。

最后,以上均为理想状态。事实上还有很多变量,比如整个过程都没有讨论市场,技术,管理的干扰因素,以及内容团队给力的基础上。而在现实中,小团队不可能同时有几个给力的团队,大团队利益冲突,100分的战斗力,团队倦怠,内耗直接自损5成。

以上是特色层面,快或深。其实狭义运营在我看来更像是持久战,只有长时间的优质表现才能迎接质变。(公关市场给力的话,可以大大缩短质变需要时间)

与特色同样重要的是日常的稳定和规律。仍以灾难社会为例,马航事件过后你能得到一些用户,那么这个事件之后怎么留住他们?这才是运营真正的考验。比如你可以讨论灾难后遗症,怎么对待身边的幸存者或者身亡家属。

一句话总结:做内容,基本功是平时永远努力。特色要么够快,要么做经过内容团队大脑加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