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无机)

注:把书读薄,下一轮复习可以从中删减记住的,留下重点的,再归纳一遍。

离子共存问题

无法大量共存的情况:

  1. \(\text H^+\)\(\text{OH}^-\)
  2. 生成难溶或易挥发盐的阴阳离子
  3. 弱酸酸式根离子和 \(\text H^+\)\(\text{OH}^-\)
  4. 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5. 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
  6. 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双水解产生沉淀或气体(双水解
  7. 络合反应(如\(\text {Fe}^{2+}\)\(\text {Fe}^{3+}\) 不能和\(\text {CSN}^{-}\) 共存)
  8. 溶液颜色,如 \(\text{Cu}^{2+}\) 蓝色,\(\text{Fe}^{2+}\) 浅绿色,\(\text{Fe}^{3+}\) 黄色,\(\text{MnO}_4^{2+}\) 浅绿色

溶解性: 酸能溶解,硝酸铵钠钾四个基础都能溶,碳酸根没有额外的,碱多个钡。氯只有银不能,硫酸只有钡不能。

强还原性的离子: \(\text S^{2-},\text{HS}^-,\text{SO}_3^{2-}, \text I^-,\text {Fe}^{2+}\)

强氧化性的离子: \(\text {Fe}^{3+}\) ,酸性条件下的 \(\text{MnO}_4^-,\text{Cr}_2\text O_7^-,\text{NO}_3^-,\text{ClO}^-\)

硅用途

  1. 硅单质:半导体,芯片,太阳能(高科技)。
  2. 氧化硅:光缆纤维,玻璃,水泥,陶瓷(装修)。

离子方程式书写

  1. 可溶的强酸强碱和盐该拆,否则不拆。
  2. 违背客观事实,如 \(2 \text{Fe}+ 6 \text{H}^{+} === 2 \text{Fe}^{3+}+ 3 \text{H}_2\),不正确,因为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应为 $ \text{Fe}+ 2 \text{H}^{+} === \text{Fe}^{2+}+ \text{H}_2$
  3. 电荷不守恒,元素原子不守恒。
  4. 反应没写全。

实验室制 \(\text{Cl}_2\)

\(\text{MnO}_2\) 和浓盐酸加热,生成 \(\text{MnCl}_2+\text{Cl}_2\uparrow+\text{H}_2\text{O}\)
\(\text{MnO}_2\) 为氧化剂。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尾气用 \(\text{NaOH}\) 处理。
\(\text{AgCl},\text{Ag}_2\text{CO}_3\) 都是白色沉淀,检测氯离子时先加硝酸排除碳酸根干扰。

铁及其化合物

强氧化剂:臭氧,氯气,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

与硝酸反应,硝酸多生成铁离子,否则亚铁离子。同时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硝酸少量,系数为28324。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text{FeO}\) 与稀硝酸反应会被氧化,和稀硫酸不会。
硝酸被氧化产生 \(\text{NO}\)
四氧化三铁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会产生两种阳离子。

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

反应结果类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大量连续气泡出现后,点燃有爆鸣声,说明反应生成氢气。
生成的固体用铁棒靠近,会吸附,说明有 \(\text{Fe}_3\text{O}_4\) 生成。

二价三价铁离子的检测

\(\text{KSCN}\) 检测 \(\text{Fe}^{3+}\),溶液显血红色。(硫氰化钾)
\(\text{K}_3\text{Fe(CN)}_6\) 检测 \(\text{Fe}^{2+}\),出现蓝色沉淀。(铁氰化钾)

鉴别二价和三价铁离子还可以用 \(\text{NaOH}\)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等。

与碱反应

铝和碱反应时,会先和水反应变成 \(\text{Al(OH)}_3+3\text H_2\uparrow\)
然后和 \(\text{OH}^-\) 反应

\[\text{Al(OH)}_3+\text{OH}^-===\text{Al(OH)}_4^- \]

\[\text{Al(OH)}_4^-===\text{AlO}_2^-+2\text{H}_2\text O \]

得到偏铝酸根
和氢氧化钠总反应系数为 22223。

氢氧化铝的酸性电离(就是把所有水拿掉,然后出一个氢离子,一个偏铝酸根)

酸性电离

\[\text{Al(OH)}_3\rightleftharpoons \text H^++\text{AlO}_2^-+\text{H}_2\text{O} \]

补充

氧化铝不溶于水

氢氧化铝不溶与弱酸弱碱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为氧化铝和水。

从酸性到碱性排序

\[\text H^+,\text{Al}^{3+},\text{Al(OH)}_3/\text{Al}/\text{Al}_2\text O_3,\text{AlO}_2^-,\text{OH}^- \]

任意两边反应,得到中间一个。
\(\text{AlO}_2^-\) 其实就是 \(\text{Al(OH)}_4^-\)

胆矾:五水硫酸铜
绿矾:七水硫酸亚铁
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硫单质

显还原性和弱氧化性。

其中弱氧化性,如和 \(\text{Fe}\) 反应,生成二价铁,而不是三价铁。
和铜反应也是生成一价的亚铜。

要生成三氧化硫一定要有催化剂,直接和氧气反应一定不行。

和氢氧化钠加热的歧化反应(\(2\)\(4\) 歧化):

\[3\text{S}+6\text{OH}^-===2\text{S}^{2-}+\text{SO}_3^{2-}+3\text{H}_2\text O \]

二氧化硫

显还原性

只在和 \(\text{HS}\) 反应时显氧化性,(\(2\)\(4\) 归中):

\[\text{SO}_2+2\text{H}_2\text{S}===3\text S+2\text H_2\text O \]

二氧化硫只能欺负 \(\text{HS}\)
附:\(2,4\) 两个价态,酸性归中,碱性歧化。(许多卤素也会酸性归中)

实验室制备(硫酸浓度 \(95\%\)\(98\%\)):

\[\text{Cu}+2\text{H}_2\text{SO}_4===\text{CuSO}_4+\text{SO}_2\uparrow+2\text{H}_2\text O \]

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改良法制备(硫酸浓度 \(70\%\)

\[\text{Na}_2\text{SO}_3+\text H_2\text{SO}_4===\text{Na}_2\text{SO}_4+\text{SO}_2+\text{H}_2\text{O} \]

\(\text{SO}_2\) 常用干燥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text P_2\text O_5\)\(\text P_2\text O_5\) 为酸性专用干燥剂)

硫化氢

能溶于水,弱酸性,还原性较强

制备(稀硫酸):

\[\text{FeS}+\text H_2 \text{SO}_4===\text{FeSO}_4+\text{H} _2\text{S}\uparrow\]

\(\text{Cl}\) 反应:

\[\text{Cl}_2+\text H_2\text{S}===2\text{HCl}+\text S \downarrow \]

硫化氢其他反应

\(\text S^{2-}\)\(\text{Cu}^{2+},\text{Zn}^{2+},\text{Ag}^+\) 等许多重金属反应产生沉淀,可作为沉淀剂。

\[\text H_2\text S+\text{CuSO}_4===\text{CuS}\downarrow+\text H_2\text{SO}_4 \]

同时可以得到硫酸,因为有沉淀所以才能用弱酸制得强酸,\(\text{CuS}\) 沉淀快于 \(\text H_2\text S\) 飘散。

\[\text{FeS}+\text H_2\text{SO}_4===\text{FeSO}_4+\text H_2\text{S}\uparrow \]

这是因为 \(\text{FeS}\) 可溶。

硫酸

吸水性:有自由水和结晶水的都算吸水性(如使五水硫酸铜变色)
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只剩碳)。

强氧化性:如和铜、碳等反应。(金属单质容易被氧化,但是有的会钝化,生成致密保护层)
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钝化,所以可以用铁和铝容器装硫酸。

硫酸根检验

先加 \(\text H^+\)(排除 \(\text{CO}_3^{2-}\)\(\text{SO}_3^{2-}\) 干扰),再加 \(\text{Ba}^{2+}\) 看是否白色沉淀(\(\text{BaSO}_4\)

硫代硫酸根

\(\text S_2\text O_3\)
反应时候直接当 \(\text{SO}_3^{2-}\bullet\text S\) 就可以了。
如,加 \(\text H^+\) 生成 \(\text{SO}_2\)\(\text S\),实际只有 \(\text{SO}_3^{2-}\) 和水的反应。

酸雨防治

吸收二氧化硫(钙基固硫,高温条件):

\[2\text{SO}_2+2\text{CaCO}_3+\text O_2===2\text{CaSO}_3+2\text{CO}_2 \]

吸收氮氧化物: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器

反应图

低价到高价:

\[\text{HS}_2,\text S,\text{SO}_2/\text{SO}_3^{2-},\text{SO}_3/\text{SO}_4^{2-} \]

同价变化复分解,变价变化氧化还原。

附: \(\text C\) 可以一步变成 \(\text{CO}_2\)\(\text S\) 不能一步变成 \(\text{SO}_3\)\(\text N\) 也不能一步变成 \(\text{NO}_2\)

氮气

\(\text{Mg}\)\(\text N_2\) 中点燃生成 \(\text N_2\text{Mg}_3\)
哈伯反应(人工固氮,合成氨):与 \(\text H_2\) 高温高压催化剂情况下,生成 \(\text{NH}_3\)
放电或高温情况下和 \(\text O_2\) 生成 \(\text{NO}\) (属于自然固氮)
自然固氮 还有豆科植物根瘤菌转化氮气。

一氧化氮

无色有毒,不溶于水,常温下易与 \(\text O_2\),反应。
验证气体为 \(\text{NO}\):无色且通入 \(\text O_2\) 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氮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text N_2\text O_4\) 无色 )
变硝酸(歧化):

\[2\text {NO}_2+\text H_2\text O===\text{HNO}_3+\text{HNO}_2 \]

两个 \(\text{NO}_2\) 一起水解,一个拿 \(\text H\),一个拿 \(\text{OH}\),变成 \(\text{HNO}_2\)\(\text{HNO}_3\)。然后 \(\text{HNO}_2\) 不稳定(\(\text{NO}_2^-\) 酸性歧化),发生:

\[3\text{HNO}_2===\text{HNO}_3+2\text{NO}+\text H_2\text O \]

歧化分解为 \(\text{NO}\)\(\text{H}_2\text O\)
总反应为:

\[3\text {NO}_2+\text H_2\text O===2\text{HNO}_3+\text{NO} \]

工业制 \(\text{HNO}_3\) 步骤:

\[\text N_2\to\text{NH}_3\to\text{NO}\to \text{NO}_2\to\text{HNO}_3 \]

附:\(\text{NO}\)\(\text{NO}_2\) 都不为酸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化合生成酸或和碱反应(会变价不算),只有 \(\text N_2\text O_3\)\(\text N_2\text O_5\) 是酸性氧化物。

氮氧化物的吸收

碱液吸收法

\[2\text{NO}_2+\text{NaOH}===\text{NaNO}_3+\text{NaNO}_2+\text H_2\text O \]

\[\text{NO}_2+\text{NO}+\text{NaOH}===2\text{NaNO}_2+\text H_2\text O \]

第一个类比二氧化碳变硝酸的第一步,先变成两种酸,然后直接和 \(\text {NaOH}\) 反应,所以不会歧化。
第二个相当于第一个少个 \(\text O\)
\(\text{NO}_x\),只要 \(n(\text{NO}_2)\ge n(\text{NO})\) 就可以被此法完全吸收。

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和 \(\text{HN}_3\) 完全反应变成 \(\text N_2\)\(\text H_2\text O\)
一定温度下和 \(\text {CO}\) 反应变成 \(\text N_2\)\(\text{CO}_2\)

\(\text{NH}_3\) 为氨,\(\text N_2\text H_4\) 为肼,肼的碱性和氨类似。
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汽化放大量热,液氨常做制冷剂。

氨气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抢 \(\text H^+\)\(\text{NH}_4^+\)
如,和 \(\text{HNO}_3\) 反应生成 \(\text{NH}_4\text{NO}_3\),虽然一个有还原性一个有强氧化性,可是硝酸被抢走 \(\text H^+\) 就没有强氧化性,且 \(\text{NH}_4^+\) 很稳定,难体现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

  • 纯氧中燃烧(无催化剂):

\[4\text{NH}_3+3\text O_2===2\text N_2+\text H_2\text O \]

  • 催化氧化(有催化剂):

\[4\text{NH}_3+5\text O_2===4\text {NO}+\text H_2\text O \]

无催化剂变最稳定的 \(\text N_2\),有催化剂变可以用的 \(\text{NO}\)

\(\text{NO}\) 归中成 \(\text N_2\)

\[4\text{NH}_3+6\text{NO}===5\text N_2+6\text H_2\text O \]

检测氯气管道泄漏(看哪里冒 \(\text{NH}_4\text{Cl}\) 白烟):

\[2\text{NH}_3+3\text{Cl}_2===\text N_2+6\text{HCl} \]

置换然后 \(\text{HCl}\) 与 $\text{NH}_3 $ 继续反应,总反应:

\[8\text{NH}_3+3\text{Cl}_2===\text N_2+6\text{NH}_4\text{Cl} \]

与氧化铜反应(加热,体现氧化性,可以把 \(2\text{NH}_3\) 看成 \(\text N_2\ \bullet3\text H_2\),氧化性只有 \(\text H_2\) 体现)。

\[2\text{NH}_3+3\text{CuO}===\text N_2+3\text{Cu}+3\text H_2\text O \]

铵盐

常用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生成氨。

实验室制备(铵盐加碱加热,试管口放干棉花防对流,棉花外部蘸一点稀硫酸吸收尾气):

\[2\text{NH}_4\text{Cl}+\text{Ca(OH)}_2===2\text{NH}_3\uparrow+\text{CaCl}+2\text H_2\text O \]

不用 \(\text{NaOH}\) 因为吸水容易结块,反应不充分,且容易腐蚀试管。
净化用碱石灰吸水(主要成分为 \(\text{CaO}\)\(\text{NaOH}\)
尾气处理:棉花上的稀硫酸,如果通入烧杯吸收尾气装则要用倒置漏斗防倒吸。

工业制备(哈勃反应,可逆):高温高压催化剂,氮气氢气变氨气。

硝酸

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与水互溶,无色,浓硝酸久置成黄色(不稳定,分解)。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不稳定, \(\text N\) 降价 \(\text O\) 升价):

\[4\text{HNO}_3===2\text H_2\text O+4\text{NO}_2\uparrow+\text O_2\uparrow \]

故保存在棕色瓶内,放置冷,暗处。

强氧化性

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还原产物一般:浓硝酸 \(\to\text{NO}_2\),稀硝酸 \(\to\text{NO}\),极稀的硝酸 \(\to\text N_2/\text{NH}_4^+\)

浓硝酸常温下使铁、铝钝化(和浓硫酸一样)

稀硝酸与铜反应(\(38324\)):

\[3\text{Cu}+8\text{HNO}_3===3\text{Cu(NO}_3\text )_2+2\text{NO}\uparrow+4\text H_2\text O \]

浓硝酸与铜反应(\(14122\)):

\[\text{Cu}+4\text{HNO}_3===\text{Cu(NO}_3\text )_2+2\text{NO}_2\uparrow+2\text H_2\text O \]

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能是浓硝酸。

可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注意不能和 \(\text{NH}_3\) 氧化还原,氨板块有说过)。

附:\(\text N\) 低价到高价:

\[\text{NH}_3/\text{CN}^-,\text N_2\text O_4,\text N_2,\text {NO},\text{NO}_2^-,\text{NO}_2,\text{NO}_3^- \]

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他们之间怎么转化。
重点:亚硫酸根 \(\text{NO}_2^-\),碱性稳定,酸性歧化。
氮氧化物变成 \(\text N_2\) 都可用 \(\text{CO}\)\(\text O\)
归中时,如果可以归到零价,一律归到最稳定的零价。

附:王水:硝酸 \(:\) 盐酸 \(=1:3\),可以溶解金和铂(溶解主要靠 \(\text{Cl}\) 生成配合物 \(\text{AuCl}_3\),所以 \(\text{Cl}\) 多。

附,各种溶液显黄色的原因:

  • 工业盐酸常略带黄色:含少量 \(\text{FeCl}_3\)
  • 久置 \(\text{KI}\) 呈黄色:\(\text{KI}\)\(\text O_2\) 氧化生成 \(\text I_2\) 溶于水。
  • 久置浓硝酸呈黄色:分解产生 \(\text{NO}_2\) 溶解于其中。

常见气体制备

固、固加热:
\(\text O_2\)\(\text{KMnO}_4\) 加热 或 \(\text{KClO}_3\)\(\text{MnO}_2\) 加热。(\(\text{MnO}_2\) 为催化剂)
\(\text{NH}_3\)\(\text{NH}_4\text{Cl}\)\(\text{Ca(OH)}_2\) 加热。

固、液/液、液加热:
\(\text{Cl}_2\)\(\text{MnO}_2\) 和 浓\(\text{HCl}\) 加热。

\[\text{MnO}_2+4\text{HCl}===\text{MnCl}_2+\text{Cl}_2+2\text H_2\text O \]

\(\text{HCl}\)\(\text{NaCl}\)\(\text H_2\text{SO}_4\)

固、液/液、液不加热(启普发生器):
\(\text H_2\)\(\text{Zn}\) 和 稀\(\text H_2\text{SO}_4\)
\(\text {CO}_2\):大理石 和 稀\(\text{HCl}\)
\(\text H_2\text S\)\(\text{FeS}\)\(\text H_2\text{SO}_4\)\(\text{FeS}\)\(\text{HCl}\)

固、液/液、液不加热(简易装置):
\(\text{SO}_2\)\(\text {Na}_2\text{SO}_3\)\(\text H_2\text{SO}_4\)
\(\text{NO}\)\(\text{Cu}\) 和 稀\(\text{HNO}_3\)
\(\text{NO}_2\)\(\text{Cu}\) 和 浓\(\text{HNO}_3\)

踩过的坑

制造按其一定要加热。(一水合氨不加热不容易分解成氨气)

吸收氨气加水蒸气用 \(\text{CaCl}\),复分解产生 \(\text{NH}_4\text{Cl}\)

吸收热氨气的 \(\text{HCl}\) 瓶外用冰盐水是为了防止 \(\text{NH}_4\text{Cl}\) 分解。

\(\text{NaOH}\) 用间接法配置是因为 \(\text{NaOH}\) 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

\(\text{HCl}\) 用间接法配置是因为 \(\text{HCl}\) 易挥发。

杂项

间接配置:先配差不多的溶液,再根据该溶液的浓度加水(或其他操作),得到需要的浓度。(配置浓度会变化的溶液如 \(\text{NAOH}\)\(\text{HCl}\) 使用)

少女祈祷中 \(\cdots\)

posted @ 2023-06-18 21:53  zc_li  阅读(1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