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JavaWeb(2)
HTTP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定义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数据交换的过程,遵守一定的通讯的格式;
HTTP请求——包括请求行和多个信息头
- 请求行:包含请求方式(常用的GET、POST等)、URL(可附加参数,在URL后接?,若多个数据可用&隔开)、HTTP的版本号
- 信息头:
- Accept:表示浏览器所支持的数据类型
- Accept-Charset:表示浏览器所支持的字符集
-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的语言环境
-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支持的压缩格式
- Host:告诉服务器所要访问的主机
- If-Modified-Since:告诉服务器缓存数据的时间
- Referer:告诉服务器客户机是从哪个页面来的,防盗链
- Connect:请求完后是断开连接还是保持连接
HTTP响应——包含状态、信息头、实体内容
- 状态行:HTTP版本号、状态码、原因叙述(如:OK)
- 信息头:
- Location:告诉浏览器跳到哪(重定向)
- Server:告诉服务器的型号
- Content-Encoding:告诉浏览器数据的压缩格式
- Content-Language:告诉浏览器的语言环境
- Content-Type:告诉浏览器回送数据的类型
- Contennt-Length:告诉浏览器数据的长度
- Refresh:告诉浏览器定时刷新
- Content-Disposition:告诉浏览器以下载的方式打开数据
- Transfer-Encoding:告诉浏览器数据以分块的方式回送
- Expires:-1 :控制浏览器不要缓存
Servlet接口
Servlet是一个用于处理连接请求的接口,处理过程如下:
- web服务器检查是否已经装载了该Servlet的实例对象,如果是,直接走3,否则,执行2;(首次访问才会创建目标Servlet)
- 装载并创建一个Servlet实例对象,并调用实例对象的init()方法;
- 创建一个封装HTTP请求信息的HttpServletRequest对象和一个代表HTTP响应信息的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后调用Servlet的service()方法并将请求和响应对象作为参数传递进去;
- WEB应用程序被停止或重新启动之前,Servlet引擎将卸载Servlet,并在卸载之前调用Servlet的destroy()方法;
Servlet接口的实现类:GenericServlet、HttpServlet。
平时用的比较多的是HttpServlet类,它是在原有的Servlet接口上添加了一些HTTP协议处理方法,且覆写了service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判别请求方式,如GET,则调用doGet;如POST,则调用doPost方法,因此我们在编写Servlet时,只需覆写doGet和doPost方法即可;
为了让客户端通过URL访问到Servlet接口程序,我们通常需要在web.xml这个配置文件中配置URL;通过<servlet>和<servlet-mapping>这两对元素完成;
<servlet>包含两个子元素<servlet-name>和<servlet-class>;分别表示Servlet的注册名和完整类名;
<servlet-mapping>包含两个子元素<servlet-name>和<url-pattern>;分别用于指定注册名的对外的访问路径,可以是正则表达式,匹配原则是“越像谁就找谁”;且一个<servlet>可以对应多个<servlet-mapping>;
如果在<url-pattern>中仅设置一个斜杆/,则表示该<servlet>为缺省Servlet,即将匹配不到的url都交给缺省Servlet处理;
Servlet与普通java类的区别是:Servlet是一个供其他java程序调用的java类,不可以单独运行;在Servlet整个生命周期中,只会调用一次init方法,即Servlet实例一旦创建,会被保存在内存中,为其服务后续的请求,而service方法却是每次请求都调用一次;
当有多个客户端连接到同一个Servlet时,Servlet并不会再实例化,而是通过多线程调用service方法进行处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会造成线程的安全问题,而引起这种问题的往往是存在全局变量,当多个service方法调用该变量时就会造成错误,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设置局部变量,即每个线程各种操作各种线程内的变量,互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