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2021年5月6日,住建部官网公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首批示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市入选。 [13]
产生背景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者——智能建造师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江苏集群智慧城市总体架构5大平台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台体系”,已在智慧城市案例智慧徐州、智慧丰县、智慧克拉玛依等项目中得到应用。
团队总结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形成因素
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
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如果说创新1.0 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 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博士在“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与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中,从三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脉络出发,对创新形态转变带来的产业形态、政府形态、城市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Living 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他结合北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设对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专业人才
智能建造师 [11]
发展历程
2012年
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0个)
北京市: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学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
天津市: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
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
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朔州市平鲁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生态科技新城
吉林省:辽源市、磐石市
黑龙江省: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
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
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盐城市城南新区、昆山市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张浦镇
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诸暨市、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镇海区
安徽省:芜湖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
福建省:南平市、平潭市、福州市仓山区
江西省:萍乡市、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山东省:东营市、威海市、德州市、新泰市、寿光市、昌邑市、肥城市、济南西区
河南省:郑州市、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新郑市、洛阳新区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江岸区
湖南省: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浏阳市柏加镇、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服务区
广东省:珠海市、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坪山新区、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乐从镇
海南省:万宁市
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
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温江区、郫县
贵州省: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奎屯
智慧城市
随着世界大部分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地区,水、电及交通等关键城市系统已不堪重负、几近崩溃。对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轻松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线、供水供电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如今的消费者正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希望在城市负担人口流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最近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智慧的城市”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公布IBM公司“智慧的城市”的概念和智慧的12个城市的软件解决方案。“智慧”是“聪明”的策略,上海、广东、南京、沈阳、昆山等,由当地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始“智慧的城市”战略。成都政府打算将开发合作、相关的宏伟蓝图构建数字化成都市,通过“智慧”软件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更高效施工,方便信息网络系统的组建等。
2013年
国家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双试点)
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9个。其中山东省共有两座城市入选,分别是济南和青岛,其余18座城市分别为南京、无锡、扬州、太原、阳泉、大连、哈尔滨、大庆、合肥、武汉、襄阳、深圳、惠州、成都、西安、延安、杨凌示范区和克拉玛依。 [1]
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是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中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共同开展的一项示范性工作,旨在形成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
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2] (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市辖区/县/)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区
重庆市:永川区、江北区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
吉林省: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
辽宁省:营口市、庄河市、大连市普湾新区
山东省:临沂市、淄博市、烟台市、曲阜市、济宁市任城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市昌乐县、平度市明村镇
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南通市、丹阳市、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宿迁市洋河新城、昆山市、盐城市城南新区、徐州市丰县、连云港市东海县
安徽省:阜阳市、黄山市、淮北市、合肥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六安市霍山县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含海曙区、梅山保税港区、鄞州区咸祥镇)、金华市、宁波市宁海县、临安市昌化镇
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台商投资区
江西省:新余市、樟树市、共青城市、上饶市婺源县
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舞钢市、灵宝市
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长沙市长沙县、郴州市永兴县、郴州市嘉禾县、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
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含鱼峰区)、桂林市、贵港市、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含仁怀市、湄潭县)、毕节市、凯里市、六盘水市盘县
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敦煌市
四川省:绵阳市、遂宁市、崇州市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
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含大武口区)、银川市永宁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伊宁市
2012年试点扩大范围(9个)
常州市试点新增新北区
沈阳市:新增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2012年已批复浑南新区
南京市:新增高淳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2012年已批复河西新城区(建邺区)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增洋湖生态新城和滨江商务新城,2012年试点含梅溪湖区
佛山市:新增南海区,2012年已批复顺德区、顺德区乐从镇
2014年
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
2018年
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 [4]
经过十年的探索,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一座座更高效、更灵敏、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正在应运而生。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2019年
赛迪网继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以城市为单位发布“2018年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之后,经过一年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审慎观察,“2019年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评选如期而至,本次评选紧贴城市脉搏,以“数字基建精准‘智’城”为主题,为真正带有区域特色、智能引 领、 产城融合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广为推介,汇聚智慧城市资源池,打造互利共赢生态。 [5]
最终北京市、贵阳市、海口市、湖州市、济南市、丽水市、天津市、深圳市、无锡市、郑州市十座城市,以优秀的城市建设经验、切实的城市运营数据和高口碑的市民反馈,被评为“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5]
2021年
2021年5月6日,住建部官网公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首批示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市入选。 [13]
建设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 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提高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 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各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视,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对中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而易见。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中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际实践
全球智慧城市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6]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巴塞罗那等城市从Fab Lab到Fab City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要实现该目标,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在力争取得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时,许多城市的挑战在于维持环保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渐接近目标。哥本哈根的研究显示,其首都地区绿色产业5年内的营收增长了55%。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
2013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
全球超过400个城市竞逐最有智慧城市头衔,最后选出这7个城市,分别是:
1、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
2、芬兰的奥卢;
3、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
4、中国台湾地区的台中市;
5、爱沙尼亚的塔林;
6、中国台湾地区的桃园县;
7、加拿大的多伦多。
台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信息化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创新了发展模式,提高了发展质量。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将可以实现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从而使地球达到“智慧”的状态,使建设智慧地球从技术上成为可能。
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
1993年以来,智慧城市理念即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等。在中国,一些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信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大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大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李德仁院士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胡小明则从城市资源观念演变的视角论述了数字城市相对应的信息资源、智能城市相对应的软件资源、网络城市相对应的组织资源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也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 Lab计划,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为开放创新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生态。
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六方面的差异。
其一,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
其二,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其三,当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其四,当数字城市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市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
其五,当数字城市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
其六,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智慧城市不但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也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智慧城市将是创新2.0时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
现状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
发展智慧城市,是中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从设备厂商角度来说,光通信设备厂商、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将充分发挥所属技术领域的优势,将无线和有线充分进行融合,实现网络最优化配臵,以加速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与之相对应的通信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等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主要城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
领跑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
追赶者:重庆、无锡、大连、福州、杭州、青岛、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门、东莞、东营
准备者:沈阳、株洲、伊犁、江阳
推动智能城市的模式分为全面推进或重点突破,大致区分为五类:中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天津、重庆、无锡、深圳、沈阳、武汉、成都等主要都市建立了RFID产业园区,期望能率先发展物联网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国内前列,各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策略详如下:
主要城市
北京
《智能北京行动纲要》,包含智能交通、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家庭、电子商务等,希望2015年,形成覆盖全市的物联基础网络。
上海
打造城市光网,发展3G、WIFI等多种技术的无线宽带,推动智能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
宁波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杭州湾新区做为建设智慧城市的试验区,提出「智慧新城」及「生态家园」的目标定位。
佛山
2015年将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提出智慧服务基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希望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及加快国际化的作用。
广州
建设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牵手营运商」的无线城市官方门户网站,推动市民、企业及社会各界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
深圳
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致力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动智能交通、培育智能产业基地。希望在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认证中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中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撬动的更以万亿元计,新一轮产业机会即将到来。
国家鼓励开展应用模式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深圳市、昆明市、宁波市等多个城市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北京市拟在完成“数字北京”目标后发布“智能北京行动纲要”,上海市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此外,佛山市、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等都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国内优秀的智慧产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智慧城市的研究,特别是对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和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智慧产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翘楚。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
中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58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最新启动了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每年将选择10个左右城市进行试点,每个试点项目建设周期为2至3年,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数字生活等所带来的便捷服务,“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7]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和进展。2020年3月31日,***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希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12]
中国规模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中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
在“无线城市智慧生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讲述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底,中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2013年4月10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织培训会在京举行。来自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继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两家商业银行作出承诺,表示将提供不低于国开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另有其他投资机构也在4月初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粗略估计,相关投资或将超过44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使得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智慧城市”由此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指利用领先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据赛迪信息预测,到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的IT投入预计可达到1700多亿元的规模。
截至2020年4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近800个,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国。 [8]
中国建设
新冠疫情暴露出的问题
新冠疫情暴露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和不足。
1、“口罩预约”成为短期超高频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些地方面临“上线即崩溃”的尴尬,面对大量用户的极限需求,一些还未做好压力测试的网上政务系统一度出现瘫痪停摆的局面。
2、在疫情监测方面,为了确保全覆盖,各地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网格化排查的模式。由于智能化手段还未能全面普及,一些地方只能采取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地毯式排查,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效率不高又层层加码,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负担。
3、在疫情追踪方面,并非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采用实名制,一些城市公共视频监控依然存在盲区且视频分析算力不足,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之间的数据还不能完全无缝对接,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在时空上难以快速叠加,从而无法实现主动式的精准追踪。 [9]
原因
1、规划缺乏顶层设计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城市治理面临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城市病”问题。由于初期缺乏顶层设计,很多城市不能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统筹规划,数据“聚而不通、通而不用”。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中往往不能达成跨领域、跨系统之间接口和标准的统一,在维持城市常规运行时尚可,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就难免出现混乱。
2、建设盲目追求规模速度
“重硬件、轻应用”的观念和跟风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基础设施的搭建,忽视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社会生态结构的合理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技术为人所用”的人本价值。
3、管理运营能力不足
一是数据治理能力不足,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核心是互联互通,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就无法高效流转与整合,也就无法快速匹配高精度要求的疫情追踪场景;二是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一些城市的监督监管体系不够完备,导致疫情期间系统故障、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运行反馈机制不健全,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迭代演进的过程,既要有自上而下的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 [9]
应对策略
1、具备全域全量全时的综合感知能力。
一方面,要统一规划和集成利用,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空间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社会感知,构建多维融合的泛在感知体系。要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把城市感知的触角延伸到社交媒体、电商平台、交通出行等应用场景中,从感知市民诉求、诊断城市问题、监测社会风险等维度构建立体化的泛在感知体系。
2、打造城市“智脑”的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于“高质量”,要分级分类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以数据质量和数据流动逻辑为抓手,构建高质量数据治理体系,推进资源整合共享。二是着力于“优协同”,要坚持市级统筹原则,强化平台协作能力,聚焦打造公共服务超级应用。三是着力于“可使用”,要在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从相关主体(如公共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等)掌控的数据资源中识别公共数据并纳入城市公共数据体系中,着眼并落脚于让公共数据处于“可使用”的状态。
3、深耕细作,把“智慧城市”运营好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高效组织体系,既要有智慧城市建设领导机构,又要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运营队伍,形成纵横协作模式。二是强化“全周期管理”模式,把“数字政府”的政务服务应用向“共治共理”模式延伸,利用“新基建”拓宽多元主体表达意见、提供决策支持的渠道。三是打造持续创新的应用生态,围绕“政府主导分清角色、市场主体打造生态”的主要原则优化市场参与机制,以智能化场景的供给来培育解决“城市病”的新业态新产品,推广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应用,建立动态、人本、全周期的智慧城市运营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创新生态。 [9]
应用体系
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
应用项目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
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落地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该项目为满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需要,对区内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智能视觉分析设备,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对整个和平区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和平区经济建设中将为领导的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体验馆
智慧城市体验馆
东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都在摸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大众还是处在一个纯概念的理解中,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单位去简述和演绎这一个新兴概念,智慧城市还没有实地开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去开发智慧城市体验馆,让大众去体验去了解这一概念,体验智慧城市和大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支持政府的高科技建设,让百姓明白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百姓获利的政府投资行为。
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需要针对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的深体会和深研究,去解读智慧城市的科技概念,智慧城市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智慧城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贯穿;同时也需要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功能、受众群体和行业、特殊性、未来价值等知识以另外的一种展示文字表述出来,将智慧城市的内涵通过一条逻辑思维线贯穿。同时还需要和展示设计的空间要结合。在展示策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展示内容的互动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让受众在体验中去阅读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比方说在策划内容上,设置智能电网体验区,让电的是怎么产生,怎么传输、怎么升压和降压,能量怎么损耗,怎么转换。还可以让电在功能上去体验。
“智慧深圳”、“低碳工业城市”。在2010年2月4日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出炉了上述两个关于深圳未来走向的最新名词。代市长王荣指出,深圳要抓住城市竞争能力要害,“不能工业上比不过内地、服务业又不如香港,那么城市将变得不伦不类,没有特点”。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主持会议。
北京
自2008年举办奥运会以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据了解,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首都机场吞吐量达到6000万,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65家大使馆,23家国际组织驻华机构,337家外国新闻机构等,北京有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具备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基础。
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认为,北京有条件率先实现由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战略转型和提升。
依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北京正在推进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北京智慧城管建设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实践也是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案例。
4G助力
智慧城市
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病人能通过手机在家“看”医生……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日前披露了建设“无线城市”、助力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移动上海公司透露,十二五初期,TD-LTE将在上海实现密集城区、普通城区、城镇中心连续覆盖及其他区域热点覆盖,为上海带来全新“无线宽带速度”,上海的移动通信服务将站上新高点。
由中国主导的TD-LTE技术,其理论传输速率可以达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是3G网络速度的数十倍。世博期间,TD-LTE技术及其应用已在中国国家馆日、国际电信联盟荣誉日等重大庆典活动直播中大放异彩。
在2010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上海公司世博指挥中心、上海公司网络优化中心、世博TD-LTE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上海电信为此在构筑适应“智慧城市”的新型信息网络、推进社会信息化、服务上海经济发展方面精心准备着。上海电信积极响应国家“两化融合”的要求,在企业自身全面转型的同时,通过提供专业的信息通信服务来大力支撑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来构筑上海的“智慧城市”。部署有线和无线无缝链接、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 投入巨资,精心为构筑“智慧城市”部署有线和无线无缝链接、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
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周民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为智慧城市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血管”,使得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云计算是智慧城市的“心脏”,所有数据、所有服务都由它来提供,所以它是一个“心脏”,为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而大数据则好比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智慧引擎,在这些新技术与新应用的支撑下,智慧城市得以快速推进和发展。
社会影响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的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智慧的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智慧城市”的行动正成为“智慧的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现实举措。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进程中,“智慧城市”旨在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息化样本,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此次昆山-昆山中创软件-IBM的合作项目,也体现了IBM与包括软件开发商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IBM“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先进技术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昆山市政府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的高度契合,让本次的三方合作成为可能。
牛文元说,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引 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性,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九项“基本任务”和六大“保障措施”。该指导意见的发布,为中国物联网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公布之后,相关的一些涉及到民生领域的物联网的产业确实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像一些智能安防以及智能交通企业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对于整个物联网来讲,未来围绕着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细分子板块依旧面临比较好的推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认为,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是信息技术挑战。其次是能力亟待提升的挑战。第三,认识、习惯、制度需要适应智慧城市的应用。第四,法律环境需要调整。
城市与农业
有人把智慧城市简单解释为智能化的城市或者数字城市,其实是不准确的,智慧城市要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度创新、市民智慧高效的生活状态。然而,不管城市怎么“智能化”,最后智慧城市的工作难点还会落在农业上,城市居民的吃喝用,绝大多数产品或者说原材料是来自农业,而中国的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实现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农业的普及应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平台,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远程诊断交流、远程咨询、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可视化传播与应用模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精准监测和控制,提高设施农业建设管理水平,依靠存储在知识库中的农业专家的知识,运用推理、分析等机制,指导农牧业进行生产和流通作业。
可见,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与目标与智慧城市是不谋而合的,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智慧农业的普及,智慧农业的成功应用是智慧城市的有力支撑。据悉,
发展预测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智慧城市”运动在各级政府不断涌现和发展,IDC Government Insights的全球智慧城市分析团队提出了 2013 年该市场的10大预测,认为其将对技术投资、管理和评估的方向及幅度产生最为重大的影响。
10大预测如下:
- 在 2013 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 70% 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
- 至少 50% 的智慧城市计划将在业务线或城市职能层面发起。
- 智能水资源解决方案的全球支出在 2013 年达到 18 亿美元。
- 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挑战将开始被视为一个大数据问题。
- 地方政府在机器对机器(M2M)的通信技术方面将仍然停留在研究和评估阶段,而针对非常具体的城市功能的增长将主要出现 在大中型城市。
- 使用开放数据措施的城市所推动的专属型、大众型和众包型移动应用程序将比其它城市多出50%。
- 在2013年,地方政府将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社交媒体实现与市民的交流,从而加快一种新型市民/政府关系的诞生。
- 智慧城市计划将尝试一种新的、风险回报共享的公私合作伙伴模式,使资金保持可持续状态。
- 至少又将有三家一线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供应商带着自主品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进入这个市场,导致现有供应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 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获得成功的智慧城市计划中至少有70%将由市领导作为关键管理代表的合资企业完成。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试点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 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 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2013年,中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2万亿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掀起一轮新的热潮,正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Austin Liu 刘恒辉
Project Manager and Software Designer E-Mail:lzhdim@163.com Blog:https://lzhdim.cnblogs.com 欢迎收藏和转载此博客中的博文,但是请注明出处,给笔者一个与大家交流的空间。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