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产品质量原理。希袄特(Walter Shewart)在30年代发表了统计质量控制原理,戴明(W.Edwards)和朱兰(Joseph Juran)的关于质量的著作又进一步发展和论证了该原理。实际上,将质量原理变为成熟度框架的思想是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他在著作“Quality is Free”首先提出,他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网络描绘了采用质量实践时的5个进化阶段,而该框架后来又由IBM的拉迪斯(Rom Radice)和他的同事们在汉弗莱(Watts Humphrey)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以适应软件过程的需要。1986年,汉弗莱将此成熟框架带到了SEI并增加了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发展成为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形成了当前软件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框架。
随着软件技术多年的发展,软件过程的模型也已经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简单的编码加修正模型发展出许多适应不同需要的软件过程模型,比如瀑布型、转换模型、并行的瀑布模型、演进式开发模型以及螺旋式Spiral模型等等。这些模型各有利弊。并不能够十全十美地描述软件过程。因为软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不可能被简单地轻易地表示和确定。
虽然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通常非常详尽地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但是哪些改进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他们可能彼此有不同的意见。而且缺乏一个组织的改进策略,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之间在首先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终于认识到软件过程的改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改进,软件过程改进是在一系列微小、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革命性的创新步骤中实现的。为了从过程改进中努力中取得持久的结果,有必要设计一个改进路线来一步一步地改进软件机构的成熟度。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中得出的改进策略为连续的过程改进提供了路标。它指导了改进,指出软件机构的缺陷,然而它并不是为软件项目陷入困境时提供一个快速补救。CMM模型可指导软件机构在开发和维护软件时如何控制他们的过程,怎样改进他们的软件工程和管理,指导软件机构通过确定他们现在的成熟度等级,确定对于提高他们的软件质量和过程至关重要的问题,并选择过程改进策略。在CMM指导下通过关注一套有限的活动并积极努力地实现它们,一个机构将能够持续地改进它们的软件过程,这使得它们能够从软件过程能力中连续和持久获得收益。
提到过程改进,我们首先关心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改进?”。一个最有效的改进的刺激来自客户。在CMM 的案例中,美国空军要求软件工程研究所,设计一种改进方法来选择软件承包商。就拿出了CMM,这就是一个强迫的商业原因去改进他们的软件过程。现在CMM被更广泛地使用。一旦“为什么”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下一个问题就是“要想达到高级的软件能力,我们必须做什么”这是CMM要解决的原则问题。我们可以将当前的活动和CMM模型进行比较,看他们需要增加和改进什么活动。一旦一个组织知道如何做以便改进,紧接着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做这些改进”这个问题包括几个组织水平,在管理层,需要一个软件工程过程小组,帮助建立和定义、控制并改进,需要在改进程序中完成的任务。在下一个层次,TSP指导项目组和他们的管理者应用过程原则去达成项目目标。最后,PSP关注工程师开发产品的方式。
为什么软件项目失败?有许多地方阻碍了软件项目的完成如:无效的管理,执行很差的工程,混乱的设计。要想持续地成功,在重要的技术和管理范围都必须要考虑到。如果有一个地方没有被涉及到,例如需求分析,它可能变成唯一致命的弱点,导致项目的失败。尽管导致失败的原因也许对最终用户没什么影响(因为客户可以购买功能相同的其他商品),从过程改进的角度来看原因很重要。如果原因是管理或行政的,改进组织和项目管理一般就会解决问题。如果原因纯粹是技术上的,那解决起来就更复杂。对失败项目的仔细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问题集中在不好的时间表、计划和不加控制的需求管理,项目运行的不好也常因为失控的变化或者最基础的质量活动失败。因此,CMM模型中蕴涵的思想就是防止项目失败的思想,也就是下面要阐述的内容。
CMM的管理思想基础
CMM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产品质量原理。希袄特(Walter Shewart)在30年代发表了统计质量控制原理,戴明(W.Edwards)和朱兰(Joseph Juran)的关于质量的著作又进一步发展和论证了该原理。
将质量原理变为成熟度框架的思想是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他在著作“Quality is Free”首先提出,他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网络描绘了采用质量实践时的5个进化阶段,而该框架后来又由IBM的拉迪斯(Rom Radice)和他的同事们在汉弗莱(Watts Humphrey)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以适应软件过程的需要。1986年,汉弗苹将此成熟框架带到了SEI并增加了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发展成为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形成了当前软件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框架。
然而企业最终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让顾客满意,尽力使这个过程不断反复、且能够不断壮大,才能源源不断创造利润。所以,我们应该明白:
第一、企业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努力地为顾客创造价值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
第二、能为顾客带来价值的是企业的各种作业。而一个作业是由一系列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组成的,构成一个作业的各种活动是由员工完成的,但是各种活动本身对顾客来说毫无意义,顾客关心的是这些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各种活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作业才能创造价值,顾客并不关心怎样组合这些活动。因此,出于对顾客利益的考虑,作业的构造要努力做到“复杂其中,简便其表”。
第三、企业事业的成功来自优异的作业绩效。尽管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杰出的人才和优秀的战略对企业来说必不可少,但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因为,产品或服务、人才和战略只有存在于能为顾客带来价值的各种作业之中,才能对企业事业的成功有所贡献。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作业把这些高质量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它们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高绩效的作业,则是企业优势的集中体现。
第四,优异的作业绩效是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适当的人员配置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共同作用达到的。因为,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够灵敏地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作出反应,它是作业本身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适当的人员组合能获得集体智慧和战斗力;良好的环境则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它们不断超越自己。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它的成功来自优异的软件开发过程,要想取得优异的软件开发过程,就得按照以上四点要求进行管理和改进软件企业过程。所以,可以认为CMM模型其实质就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蕴涵的是当今欧美乃至日本日趋盛行的“Continuos Improvement”管理哲学,现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具体管理中去,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方向之一。
连续改进(Continuos Improvement)的含义是:以超前的视野预见过程执行实施中可能的引起要素(包括特定的设计、作业方式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成本要素),籍先期规范制约的各种手段作出最大可能效果创出(最优成本/效益比)的预期调整,并以相应的效果计量和评估方法相配合,以确保实际过程以预期的低成本运作的先导式控制。我个人认为,着眼于软件过程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是连续改进的表现,而着重于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价与改进相呼应,CMM模型中蕴涵的思想就是防止项目失败的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连续改进的思想所在。
虽然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通常非常详尽地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但是哪些改进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他们可能彼此有不同的意见。而且缺乏一个组织的改进策略,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之间在首先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终于认识到软件过程的改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是在一系列微小、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革命性的创新步骤中实现的。这正是连续改进思想的体现。
当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微少差异时就会产生变异性。当一个过程或系统的资源存在着变异性时,相应的系统输出也会有变异性。例如,当原材料或所制造的部件质量有偏差时,最终产品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正所谓“进废品,出废品”。所以,研究连续改进,就需要关注系统所使用资源的变异性及所采用生产过程的变异性。任何系统都会表现出变异性。一定程度的变异是自然的,这种变异并不一定意味着系统不稳定或质量低劣或成本偏高,但是太多的或反常的变异则表明系统不稳定——其输出的质量是不一致或不可预知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因为不稳定的质量将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要保持客户的满意,必须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产品的营销水平。要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产品的营销水平,必须减少系统的变异。研究连续改进过程就是明确系统中的变异在哪里发生,为什么发生。一旦了解到引起变异的原因,就可以寻找一些方法去减少这种变异,以稳定企业运行过程,使企业得到改进。
Austin Liu 刘恒辉
Project Manager and Software Designer E-Mail:lzhdim@163.com Blog:https://lzhdim.cnblogs.com 欢迎收藏和转载此博客中的博文,但是请注明出处,给笔者一个与大家交流的空间。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