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

一转眼距离《基督山伯爵》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距离上上本书更是有6个月之久,这期间精力主要是投入在了游戏上,荒野大镖客2、全面战争三国、骑砍2......不过也告一段落了,重拾电子书。

这本1749年成稿1768年出版的《儒林外史》,按照的鲁羊先生的观感来说:俗——庸俗、恶俗。通篇离不开“势利”二字,或微于毫末、或大如椽木。

这本书中,有我们熟知的为了讽刺科举而被节选的范进,寒窗苦读越读越傻;也有不讲情理的严贡生、沽名钓誉的蘧公孙。其中不乏上进努力的匡超人,结果升官之后另娶新欢,恰逢发妻去世,反倒成了“顺势而为”。另一个爱读书的牛浦,竟然冒用牛布衣之号,在人家著作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后边“泰伯祠”的祭礼,众名士推崇虞博士。这位虞博士也确实称得上大儒,不仅是学问渊博,更是品德高亮,算是书里为数不多的几位“好人”,即便是他却也被官场上的势利者嘲笑“将书里写的当了真”,更是加深了这种讽刺。如果忘了都有哪些人物,作者甚至贴心的在最后一回封了幽榜。

对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感觉序中说得很好,只是描绘了一幅众生相而已,不在乎讽刺。因为凡是讽刺都必有期望,是由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才会让人讽刺,目的是让被讽刺的对象或者观众读者朝着期望的方向前进。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一个个人物在莺胶续弦的手法中登场又退场,一件件事发生又终止,拆出来就是一桩桩荒唐故事——典型便是我们中学都学过的《范进中举》——合起来就是一篇《儒林外史》。书史者不带立场、不加情感,这么一想,这本书的名字真是恰当,可内容也真是让人无奈,终了是深深的无力感。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

posted @ 2023-08-21 17:59  月的光景  阅读(5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