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读后感

短短几十页的小说,或者说叫文章开头自述的“记事簿”更加合适,对现实的记录中杂糅着对过去的回忆、反思和自我解析—正如“正中划有一条直线的一本记事簿”。我忽然想起之前的的一个点子:把每天的梦记录下来。

发现村上春树的作品都应该在读完之后重读一遍开头,因为他往往在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思考总结、将书的精神浓缩,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他总是最后才写开头。

读之前了解这是他第一部作品,依此获得了1979年群像新人文学奖并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读完有些莫名的感觉,不明白其好在哪儿和表达的内涵?确实能看出来本书和之后的作品是有一种统一性的—尤其是在读完《挪威的森林》之后。首先两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十分接近的:都有一种对日本人刻有印象中的纠结与忧伤,其次所表露的心态也很类似:虽然是在以“我”叙事却总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疏远和迷惘。至于更多的优点我则没有注意。

于是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好的作品是脱不开时代背景的。这些变动其实在书中有侧面的体现,比如女友的自缢、旁人的口述;另一本书中其实也有描述,只是被无意地忽略了。那么这样一来就能更明确地体会主角的彷徨与迷惘了。

1960年代的日本社会风云激荡。从旧金山和约至安保斗争为止,贯穿社会能量之中巨大的思想源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反安保、全共斗等运动从东京大学开始,迅速波及日本全国各大学的校园,演变成反对大学与国家强权结为一体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获奖的原因估计是其文风的变革: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氛围的源头与雏形,是作家从摆脱日文小说文本平庸拖沓的理念出发,借鉴美国现代小说简洁明快的文风,所完成的小说文本的革命性变革,是当代日本小说精神和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照例是印象深刻的句子,这次是开头作者自述被哈特费尔德启蒙和影响的话:“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posted @ 2022-11-28 10:23  月的光景  阅读(1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