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其实,我大学的第一个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后来转专业到了计算机专业。想转到这个专业是因为当初大一的时候考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因为在青海这边高中的时候不怎么上微机课,也不会操作那些软件,当时就觉得自己想学计算机,也不了解计算机主要的就是学习编程,所以就转到了计算机专业。读研选择读计算机专业是因为,在本科的时候觉得自己编程这方面学的不错,就想着考一个计算机比较好一点的学校继续学习,毕业之后能进一个比较好的软件企业工作。最后也没考上想考的学校就调剂到了青海大学学习。因为在大学四年没有学习过第二学位之类的,相比起其他方面,我觉得我比较擅长的还是计算机方面的。我对智能机器人这方面的比较感兴趣,但是来青海大学之后就选择了一个相对较感兴趣的高性能计算,我觉得学这个方向学的内容比较深刻,而且现在技术越来越高,但是有的性能不是很好,学习这个可以研究怎么提高性能,学习并行和混合程序的编程,方便以后的就业。距离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硕士,我在专业知识方面差的比较多,有的专业知识基本没有接触过,比如python语言等。还有读论文也很慢,有的英文读不懂,需要继续努力。还有编程技能也不符合一个计算机硕士的水平,有的硕士生可能都写过好多项目,但是我没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写软件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我觉得我的优势是比较踏实,努力,Java编程基础还可以;但是相对于其他同学,我可能在编程方面赶不上男生。

     在这三年,我计划第一年认真的上完学校安排的课程,在课余时间学习Android的编程,作一个Android的APP;争取在研二的时候能发一篇论文,学习好自己专业方向的知识,尽量在研三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毕业成绩。这个就是我大概的规划,尽量在这个三年震荡中不要浪费时间,以一个研究生该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

     读完《构建之法》,对软件的开发过程和以前的想法不一样了。认识到开发一个项目,最重要的还是需求分析,在开发之前就要对选取的框架,方法之类的都选择好,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项目分成几个模块,方便后期的扩展之类的。这本书中作者用到了很多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很容易读懂;学习到了以前没有决出过的名词,比如断言、PM等等,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团队必须要团结,分好每个人的职务,在团队中,不能老强调个人能力,要协助队友完成任务。书上讲的知识都比较的好,读完之后能清楚开发一个软件应该怎么样做、什么比较重要,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软件开发思想。读完这本书我对第四章两人合作理解的最好,主要讲的是如何写一个比较规范的代码,比如命名变量格式、代码的缩进格式等,这样方便后面的额开发人员容易上手,看懂你写的代码;还有一个就是讲了结对编程,以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看完之后理解特别深刻。我觉得平时可以结对编程,一方面能互相提高,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通过交流还可以写出比较高质量的代码;另一方面,经过两人磨合,可以互相督促,遇到问题合作解决就比较快。还有对分而治之理解的也挺好的。比较不理解的就是,如何测试,书中讲到的单元测试,有的测试是需要自己去编写测试程序还是有现成的测试工具,还有一个就是能效分析,这个是具体怎么去测试,虽然书上讲了方法,但是我觉得比较抽象,理解的不是很好。我还是会继续看书,再理解理解。

posted on 2017-09-17 14:15  非洲的黑人  阅读(12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