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笔记18_竞争市场

1. 竞争市场

1.1. 算法、大数据、超级平台的风起云涌似乎预示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加速终结,而我们似乎也对这种市场机制的衰退见怪不怪

1.1.1. 它有效节省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降低了市场准入壁垒,开辟了市场扩张与准入之间的崭新通道,并且最终活跃了市场竞争氛围

1.1.2. 在复杂的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共谋、行为歧视与竞合场景将改变市场竞争范式并有可能恶化市场竞争环境

1.2. 消费者,而不是企业,应有至高权力

1.2.1. 当我们回归现实后,生活中的市场环境却不得不令我们怀疑自己手中拥有的自主权与控制力还剩几何

1.2.2. 如果我们当真拥有至高权力,就可以利用手中的产品与服务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1.2.2.1. 我们就不需要为一款广告拦截App而等待数年

1.3. 合作

1.3.1. 在竞争市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激发产品升级与创新,企业之间免不了开展合作

1.3.2. 企业合力围剿消费者剩余,进而彼此就战利品展开争夺的过程

1.3.3. 在“生产者剩余”竞争过程中,竞争市场的固有属性也许仍然有所保留,但我们却无法再从中得到好处

2. 超级平台

2.1. 超级平台投入重金用于研发工作,并不断优化产品与用户的交互界面与服务质量

2.2. 不论我们几时想起这几家超级平台,我们都不会将它们视作优秀作品的创作者

2.2.1. 脸书不提供吸引用户的原创内容,这些内容来自用户的上传

2.2.2. 在推特、领英和谷歌的社交平台上,事实也是如此

2.2.3. 超级平台算法的职责是识别它们,并将它们推向大众,吸引大众驻足围观

2.3. 脸书清楚地知道,“用户基础和用户参与度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

2.3.1. 脸书一直在试图将我们架上“数据跑步机”,努力生产数据

2.3.2. 脸书巧妙利用了用户害怕错过好友更新或者一些新闻的心理

2.3.3. 脸书存在充分的动机引导我们常驻自己的平台,并且在我们心无戒备的情况下驱使我们为其工作

2.3.3.1. 上传内容

2.3.3.2. 评论他人

2.3.3.3. 点击页面广告

2.4. 不少消费者经常在超级平台上呕心沥血,不收取一分钱报酬地为平台提供各种原创内容

2.4.1. 当用户在脸书上点赞了某个产品、广告或者公司时,他们便成了这些事物的免费背书人(Endorsor)

2.4.2. 我们创建的内容越多越有趣,其他人就越有可能访问超级平台,平台获取的数据就越多,而我们将越有可能成为行为定向广告的靶子

2.4.3. 我们在超级平台上面的辛勤付出与贡献出的个人信息数据总价值早已超过了平台研发与运维费用

2.4.4. 金钱只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2.4.4.1. 并不等于我们的个人信息与原创内容投入已经得到了公正的补偿

2.5. 超级平台拥有了早年垄断企业为之艳羡的大数据工具,令它们得以把握先机,早于竞争对手(甚至政府)对市场趋势与潜在商业威胁做出识别与预判

2.6. 优势市场地位令超级平台不仅在与消费者打交道时占得上风,也令它在与中小企业的竞合中占尽了便宜,后者与我们一样缺少资源、数据和算法来有效抑制超级平台市场力量壮大

2.6.1. 在面对无人车的威胁时,即便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是十足地戒备,担心自己的饭碗被这些科技企业抢走

2.7. 没有哪家超级平台会鼓励隐私保护技术

2.7.1. 尤其当超级平台将他们踢出生态系统时,任何痛下决心要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独立战士”都有必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其间资金弹药的消耗不言而喻

2.8. 当超级平台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虚拟助手、物联网、智能感应设备时,它们的数据优势将演化为一种竞争优势和市场力量

3. 正反馈回路

3.1. 强者愈强的舞台

3.1.1. 正反馈回路与数据驱动的网络效应在互联网平台的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消费者不是必然地拥有至高权力

3.2.1. 需要一个市场闯入者迅速挺进市场,重塑市场竞争秩序,改善社会福利

3.3. 在实现遏制巨头的市场力量滥用与保障消费者隐私安全的双重目标之路上,市场透明度的提高斩断了这两个目标的出路

3.3.1.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价格不透明虽能促成市场操纵

3.3.1.1. 商家或与消费者达成秘密折扣,如在股票交易市场利用弱势有效市场进行套利

3.3.2. 市场透明度的改善将带来默许共谋的后果

3.3.3. 市场竞争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但是市场整体价格却有所抬高,个性化选择也在减少

3.4. 对于同质化产品来说,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共谋场景

3.5. 对于异质化产品而言,后果则倒向了行为歧视

3.6. 有些时候企业也会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商品或服务,反正这也无碍于它们通过行为定向广告来攫取财富

3.7. 另一个可能促成长期市场力量的原因是网络效应

3.7.1.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某家操作系统平台时,“软件开发人员同样也被吸引而来,积极为用户提供与该平台兼容的产品,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平台的普及”

3.8. 收集数据的能力令超级平台和卖家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进行客户分组与精准营销,并最终会聚更多利益相关者来到这个生态系统,众人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8.1. 成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有着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它能让算法的提供者更好地锁定潜在消费者,同时增强自己对于其他用户的吸引力

3.9. 拥有更多用户、更多用户数据、更先进算法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开展价格歧视或是在竞合场景中拥有更大的权势

4. 大数据军备竞赛

4.1. 谷歌与苹果已经意识到,如果它们不控制住产生知识的传感器和通道入口,它们就不能从事整理世界知识的业务

4.1.1. 互联网批评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

4.2. 自学习算法将进一步精进

4.3. 数据将创造更大价值

4.3.1. 既可以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平台服务,也可以开展行为歧视

4.4. 网络平台可以利用这笔丰厚的回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畴,汇聚更多用户、广告主和个人信息数据

4.5. 当网络平台最终进化为超级平台时,他们摇身成为新型市场规则的造物主

4.5.1. 作为数据的拥有者,他们在竞争中得以予取予求

4.6. 互联网巨头不仅限于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领域精耕细作,它们还忙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兴市场拓展

4.7. 对于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不信任的情绪在网民之中蔓延

4.8. 大数据技术的繁荣和信息不对称的加重将令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更为严重

4.8.1. 将大量有关用户兴趣、行为和欲望的知识转移到少数人的手中

posted @ 2024-03-23 06:40  躺柒  阅读(5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