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4版系列33_信息化发展

1.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要点

1.1. 【高22下选12】

1.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3.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

1.4. 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1.5.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6.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1.7. 企业信息化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1.8. 因地制宜推动企业信息化

2. 信息

2.1. 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2.2. 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

2.3. 特征

2.3.1. 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

2.4. 特性

2.4.1. 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2.4.2. 依附性:信息的依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另一方面,任何信息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2.4.2.1. 【高22上选01】

2.4.3.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2.4.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3.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3.1. 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3.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

4. 信息化

4.1.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4.2.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宄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4.3.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4.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4.5. 信息化体系

4.5.1.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

5. 现代化基础设施

5.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1.1. 信息基础设施

5.1.1.1. 技术新

5.1.1.2. ①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5.1.1.3. 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5.1.1.4. 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5.1.1.5. 【高23上选01】

5.1.2. 融合基础设施

5.1.2.1. 应用新

5.1.2.2.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5.1.3. 创新基础设施

5.1.3.1. 平台新

5.1.3.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6. 工业互联网

6.1. Industrial Internet

6.2. 平台体系

6.2.1. 网络是基础

6.2.1.1. 包括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三部分

6.2.2. 平台是中枢

6.2.2.1. 边缘层、IaaS、PaaS和SaaS四个层级

6.2.2.2. 数据汇聚

6.2.2.3. 建模分析

6.2.2.4. 知识复用

6.2.2.5. 应用创新

6.2.3. 数据是要素

6.2.3.1. 重要性

6.2.3.2. 专业性

6.2.3.3. 复杂性

6.2.4. 安全是保障

6.2.4.1. 涉及范围广

6.2.4.2. 造成影响大

6.2.4.3. 企业防护基础弱

6.3. 融合应用

6.3.1. 平台化设计

6.3.2. 智能化制造

6.3.3. 网络化协同

6.3.4. 个性化定制

6.3.5. 服务化延伸

6.3.6. 数字化管理

7. 车联网

7.1.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7.2. 场景应用

7.2.1. 实用类场景应用

7.2.2. 便捷类场景应用

7.2.3. 效率类场景应用

8. 现代化创新发展

8.1. 农业农村现代化

8.1.1. 建设基础设施

8.1.2. 发展智慧农业

8.1.3. 建设数字乡村

8.2. 两化融合

8.2.1. 技术融合

8.2.2. 产品融合

8.2.3. 业务融合

8.2.4. 产业衍生

8.3. 智能制造

8.3.1.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

8.3.2. GB/T 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8.3.2.1. 一级(规划级)

8.3.2.2. 二级(规范级)

8.3.2.3. 三级(集成级)

8.3.2.4. 四级(优化级)

8.3.2.5. 五级(引领级)

8.4. 消费互联网

8.4.1. 基本属性

8.4.1.1. 媒体属性

8.4.1.2. 产业属性

9. 数字中国

9.1. 数字经济

9.1.1. 数字产业化

9.1.1.1. 云计算

9.1.1.2. 大数据

9.1.1.3. 物联网

9.1.1.4. 工业互联网

9.1.1.5. 区块链

9.1.1.6. 人工智能

9.1.1.7.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9.1.2. 产业数字化

9.1.2.1. 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9.1.2.2.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9.1.2.3. 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9.1.2.4. 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9.1.2.5. 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

9.1.2.6. 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9.1.3. 数字化治理

9.1.3.1. 对数据的治理

9.1.3.1.1. 数据治理
9.1.3.1.1.1. 理:梳理业务流程,规划数据资源

9.1.3.1.1.1.1. 【高21下选07】

9.1.3.1.1.2. 采:ETL 采集、去重、脱敏、转换、关联、去除异常值前后端将采集到的数据给到数据部门, 数据部门通过 ETL 工具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转换、加载至目的端的过程, 目的是将散落和零乱的数据集中存储起来
9.1.3.1.1.3. 存:大数据高性能存储及管理这么多的业务数据存在哪里?这需要有一高性能的大数据存储系统,在这套系统里面将数据进行分门别类放到其对应的库里面,为后续的管理及使用提供最大的便利。
9.1.3.1.1.4. 用:即时查询、报表监控、智能分析、模型预测数据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业务进行决策,前面的几个流程都是为最终的查询、分析、监控做铺垫。

9.1.3.2. 运用数据进行治理

9.1.3.2.1. 数字赋能

9.1.3.3. 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

9.1.4. 数据价值化

9.1.4.1.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上述三个要素构成数据价值化的“三化”框架,即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

9.1.4.1.1. 【高23上选02】

9.1.4.2. 数据资源化

9.1.4.3. 数据资产化

9.1.4.3.1. 数据资产
9.1.4.3.1.1. 【高22下选71】
9.1.4.3.1.2. 数据资产一般具备如下特点:虚拟性、共享性、时效性、安全性、交换性和规模性

9.1.4.3.1.2.1. 【高20下选06】

9.1.4.4. 数据资本化

9.1.4.4.1. 数据信贷融资
9.1.4.4.2. 数据证券化

9.2. 数字政府

9.2.1. 协同化

9.2.2. 云端化

9.2.3. 智能化

9.2.4. 数据化

9.2.5. 动态化

9.2.6. 共享

9.2.7. 互通

9.2.8. 便利

9.2.9. 主要内容

9.2.9.1. 一网通办

9.2.9.2. 跨省通办

9.2.9.3. 一网统管

9.2.9.3.1. 一网
9.2.9.3.2. 一屏
9.2.9.3.3. 联动
9.2.9.3.4. 预警
9.2.9.3.5. 创新

9.3. 数字社会

9.3.1. 数字民生

9.3.1.1. 普惠

9.3.1.2. 赋能

9.3.1.3. 利民

9.3.2. 智慧城市

9.3.2.1. 数据治理

9.3.2.2. 数字孪生

9.3.2.3. 边际决策

9.3.2.4. 多元融合

9.3.2.5. 态势感知

9.3.3. 数字乡村

9.3.4. 数字生活

9.3.4.1. 生活工具数字化

9.3.4.2. 生活方式数字化

9.3.4.3. 生活内容数字化

9.4. 数字生态

9.4.1. 数据要素市场

9.4.2. 数字营商环境

9.4.2.1. 数字支撑体系

9.4.2.2. 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

9.4.2.3. 数字市场准入

9.4.2.4. 数字市场规则

9.4.2.5. 数字创新环境

9.4.3. 网络安全保护

10. 数字化转型

10.1. 【高23上选73】

10.2. Digital Transformation

10.3. 驱动因素

10.3.1. 生产力飞升:第四次科技革命

10.3.1.1. 第一科学范式为经验范式

10.3.1.2. 第二科学范式为理论范式

10.3.1.3. 第三科学范式为模拟范式

10.3.1.4. 第四科学范式为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

10.3.2. 生产要素变化:数据要素的诞生

10.3.3. 信息传播效率突破:社会互联网新格局

10.3.4. 社会“智慧主体”规模:快速复制与“智能+”

10.4. 越来越难以支撑组织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

10.4.1. 决策瓶颈

10.4.2. 变革制约

10.4.3. 知识资产流失

10.4.4. 需求响应延迟

10.5. 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

10.5.1. 业务融合

10.5.2. 持续坚持

10.5.3. 文化冲突

10.5.4. 效果判别

10.6. 智慧转移

10.6.1. “智慧一数据”过程

10.6.2. “数据一智慧”过程

10.6.3. 图

10.7. 持续迭代

10.7.1. 信息物理世界(也称数字孪生,CPS)建设

10.7.2. 决策能力边际化(Power to Edge, PtoE)部署

10.7.3. 科学社会物理赛博机制构筑(Cyber-Physical-Solial Systems, CPSS)

10.7.4. 数字框架与信息调制(Digital Frame and Information Modulation,DFIM)

10.7.5. 图

11. 元宇宙

11.1. Metaverse

11.2. 从时空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空间维度上虚拟而时间维度上真实的数字世界

11.3. 从真实性来看,元宇宙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11.4. 从独立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与外部真实世界既紧密相连,又高度独立的平行空间

11.5. 从连接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来的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11.6. 特征

11.6.1. 沉浸式体验

11.6.2. 虚拟身份

11.6.3. 虚拟经济

11.6.4. 虚拟社会治理

11.7. 扩展现实技术

11.8. 数字孪生

11.9. 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

11.10. 【高22上选07】

12. 其他

12.1. 群智协调计算

12.1.1. 超出教材

12.1.1.1. 【高21下选03】

12.1.2. 在基础理论方面

12.1.2.1. 重点突破群体智能的组织、涌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可表达、可计算的群智激励算法和模型,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理论体系

12.1.3. 在关键技术方面

12.1.3.1. 重点突破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化协同、大规模协作的知识资源管理与开放式共享等技术,建立群智知识表示框架,实现基于群智感知的知识获取和开放动态环境下的群智融合与增强,支撑覆盖全国的千万级规模群体感知、协同与演化

12.2. 虚拟化技术与多任务以及超线程技术是完全不同的

12.2.1. 【高23上选04】

12.3. 数据元是数据库、文件和数据交换的基本数据单元

12.3.1. 【高23上案三】

13. 3版

13.1.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信息资源(核心)、信息网络(必要手段)、信息技术和产业(基础)、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根本保障)6 个要素

13.1.1. 【高21上选01】

13.2. 商业智能

13.2.1. 【高18下选04】

13.3.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

13.3.1. 【高19下选02】

13.4.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①目标不明确;②需求变化频繁;③智力密集型;④设计队伍庞大;⑤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⑥涉及的承包商多;⑦各级承包商分布在各地,相互联系复杂;⑧系统集成项目中需研制开发大量的软硬件系统;⑨项目生命期通常较短;⑩通常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⑪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非常复杂

13.4.1. 【高18下选32】

13.5. Volume:指的是数据体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别(1PB=1024TB)、EB 级别(1EB=1024PB), 甚至于达到 ZB 级别(1ZB=1024EB)。 截至目前,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 200PB, 而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 5EB。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 TB 量级,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 EB 量级

13.5.1. 【高21上选15】

13.6. 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含义是线上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实体店提货或 者享受服务

13.6.1. 【高20下选04】

13.7. MongoDB 是非关系型的数据库

13.7.1. 【高20下选03】

13.8. “互联网+”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

13.8.1. 【高20下选14】

13.8.1.1. 【高19上选20】

13.8.1.2. 【高18下选20】

13.8.2.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四是尊重人性。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

13.8.2.1. 【高19下选14】

13.9. 2019 年 8 月,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

13.9.1. 【高19下选06】

13.10.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13.10.1. 【高19上选02】

13.10.2. 利用 SOA、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共享资源

posted @ 2023-10-21 08:52  躺柒  阅读(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