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

教育观

考点一

  教育观的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根本宗旨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考点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比

考点三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

  1. 评价主体多元化(人多,相互之间评价,不是老师评价学生)
  2. 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评价学生)
  3. 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4. 评价手段多样化(评分、评语) 

考点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考点五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性:

  1. 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循序渐进)
  2. 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不搞一刀切)
  3. 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匀速,不同方面发展不同步。(关键期)
  4. 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互补、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互补。(扬长避短)
  5. 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材施教)

考点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 一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 教师由课程的“忠诚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 教师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 教师从学校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考点七

  劳动角色

考点八

  劳动特点

posted @ 2023-02-11 18:07  璃月第一环环  阅读(8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