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 集群篇
三种集群方式
-
主从同步:主从复制模式中包含一个主数据库实例(master)与一个或多个从数据库实例(slave)
- 优点:
- master能自动将数据同步到slave,可以进行读写分离,分担master的读压力
- master、slave之间的同步是以非阻塞的方式进行的,同步期间,客户端仍然可以提交查询或更新请求
- 缺点:
- 不具备自动容错与恢复功能,master或slave的宕机都可能导致客户端请求失败,需要等待机器重启或手动切换客户端IP才能恢复
- master宕机,如果宕机前数据没有同步完,则切换IP后会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 难以支持在线扩容,Redis的容量受限于单机配置
- 优点:
-
哨兵模式: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模式,只是引入了哨兵来监控与自动处理故障
- 过程:
- 哨兵负责持续监控主从节点的健康,当主节点挂掉时,自动选择一个最优的从节点切换为主节点
- 客户端来连接集群时,会首先连接sentinel,通过sentinel来查询主节点的地址,然后再去连接主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 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客户端会重新向sentinel要地址,sentinel会将最新的主节点地址告诉客户端
- 后续原先挂点的主节点恢复后会变成了从节点,从新的主节点那里建立复制关系
- 优点:
- 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模式,所以主从复制模式有的优点,哨兵模式也有
- 哨兵模式下,master挂掉可以自动进行切换,系统可用性更高,如此应用程序将无需重启即可自动完成节
点切换。
- 缺点:
- 同样也继承了主从模式难以在线扩容的缺点,Redis的容量受限于单机配置
- 需要额外的资源来启动sentinel进程,实现相对复杂一点,同时slave节点作为备份节点不提供服务
- 采用异步复制,当主节点挂掉时,从节点可能没有收到全部的同步消息,这部分未同步的消息就丢失了,若主从延迟特别大,那么丢失的数据可能就会特别多,所以哨兵模式无法保证消息完全不丢失,但也尽可能保证消息少丢失
- 过程:
-
Cluster:实现了Redis的分布式存储,即每台节点存储不同的内容,来解决在线扩容的问题
- 优点:
- 无中心架构,数据按照slot分布在多个节点。
-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关系,每个节点都保存各自的数据和整个集群的状态。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而且这些连接保持活跃,这样就保证了我们只需要连接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就可以获取到其他节点的数据。
- 可线性扩展到1000多个节点,节点可动态添加或删除
- 能够实现自动故障转移,节点之间通过gossip协议交换状态信息,用投票机制完成slave到master的角色转换
- 缺点:
- 客户端实现复杂,驱动要求实现Smart Client,缓存slots mapping信息并及时更新,提高了开发难度。目前仅JedisCluster相对成熟,异常处理还不完善,比如常见的“max redirect exception”
- 节点会因为某些原因发生阻塞(阻塞时间大于cluster-node-timeout)被判断下线,这种failover是没有必要的
- 数据通过异步复制,不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
- slave充当“冷备”,不能缓解读压力批量操作限制,目前只支持具有相同slot值的key执行批量操作,对mset、mget、sunion等操作支持不友好
- key事务操作支持有线,只支持多key在同一节点的事务操作,多key分布不同节点时无法使用事务功能
- 不支持多数据库空间,单机redis可以支持16个db,集群模式下只能使用一个,即db 0
- 优点:
-
总结
- 主从复制模式能实现读写分离,但是不能自动故障转移
- 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模式,能实现自动故障转移,达到高可用,但与主从复制模式一样,不能在线扩容,容量受限于单机的配置
- Cluster模式通过无中心化架构,实现分布式存储,可进行线性扩展,也能高可用,但对于像批量操作、事务操作等的支持性不够好
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非要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