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的草根程序员

导航

Tech.ed2007之思想篇

 

               Microsoft Tech.ed 2007廣州站 思想篇

話說俺們歷經千辛萬苦抵達了廣州,吃了午飯便直奔 Tech ED 會場--廣州白雲國際中心。開幕式已經開始了, 趕緊找位置坐下, 演講者是微軟大中華區的首席技術官李博士,聽完後感覺還不錯. 印象最深是這兩句話”用模型收集知識, 促進標準化,一致性., 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Ray Ozzie提出的”軟件末來發展是Software plus ServicesS+S)模式”.這兩句話感覺也是整個技術大會的根本原則與主基調. 所有產品發佈會或說明會均是從這兩個出發點來構建及說明的.特別是成形的,已上市的近幾年出的產品. 比如微軟的商務智能(Ofiice+Sql2005),如CRM(CRM+OutLook+Publish), 還有安全方面的forefront由(Forefront Security for Exchange+Forefront Security for sarePoint+Live Communications Server)組成.等等無不驗證了上面的這兩句話的意思. 下面就來談談對這些話語的理解. 從四個方面來說明這句話的理解.

一: 用模型設計應用

 企業系統集成應用,要用模塊化,模型化的方式去構建各種應用系統和工具, 用積木的方式,讓用戶(企業)自已去搭建, 去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已(企業)的工具和系統. 典型的就是現在流行的SOA架構模式.在此過程中, Microsoft發現在實際選擇及使用當中,用戶(企業)並不是只需要軟體或者只需要服務,而往往是對兩者都有欲罷不能的需求, 所以才有了後面的S+S, 因為S+S的核心要義在於,並不是軟體服務,而是軟體服務——你不必在軟體和服務當中選擇,你可以也應該兩者兼備。軟體與服務在S+S中扮演了互補的角色. 而不是現在流行的SaaS, 至於為什麼, 也許有真如Lucky所說的害怕這種模式盛行,並發展成為取代現行的軟件營運模式,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其營利模式”, 也許還有SaaS單純地依靠服務的模式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我們並不是活在一個尺碼全適用的世界裏.”. 而這點也正是微軟提出S+S戰略的初衷. 這裏還有一點需要說明. SaaS的特點是軟體部署為託管服務,通過Internet進行存取. 目前成功案例有GoogleDesktopAmazonAWS都是SaaS的代表產品,無論是面向個人還是企業的服務,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微軟在這時推出S+S是否源於SaaS的壓力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微軟之所以推出S+S戰略和其積累多年的強大產品基礎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近十年來微軟最大的賭注.NET仍然是微軟所仰仗的支柱;

 其次,微軟的WCF所蘊含的宏大願景使得WCF成為微軟的SOA方面的實現基礎;

 其三,以WPF以及Silverlight為代表的新一代用戶體驗技術構成了S+S中新的用戶介面模型;

 其四,微軟Office已經成為商業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應用軟體,另外微軟推出的VSTO給微軟Office的應用和整合提供了更加完備的技術集。

雖然微軟在面向服務領域的腳步貌似遲到了一些,但誰也不敢忽視“軟體霸主”的每一手出招。至於最終結局如何,尚不可知。SaaS和開源軟體密不可分,Gartner的資料顯示“開源軟體在2011年預計達到的1692億美元的收入中佔據27%的份額,較2006年的13%增長近一倍”。而微軟公司的一名資深員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

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並不能終結用戶端軟體,比如Salesforce實際上是提供用戶端軟體,Google的SaaS應用也需要安裝用戶端軟體,所以SaaS只是一種想像中的軟體線上訂閱模式,而SOA更加集中在Server端技術和服務整合上。微軟的S+S是指整合“服務+用戶端+伺服器端”,只有微軟才能提供這個最完整的整合服務,因為微軟在這三個領域都很強。

誰將最終勝出,是SaaS?還是S+S?我們且拭目以待,也許若干年後就會有答案了.

二: 收集知識

各種所需的模型搭建好后, 就需要找到各個流程間工序的分割點, 要善於發現每種應用系統的核心流程工序, 並能合理的切割好構成整個應用系統的每一最小顆粒,也叫緯度, 通俗的講也就是最小的工序. 李博士用醫院的流程作了比喻. 顆粒或緯度分好后, 需要收集各種流程間相關聯的數據, 讓每一應用系統產生價值並正確折射出各工序間的,反映整個流程面的說明性數據,也就是各個系統提供的隱含的知識, 必須挖掘出來, 讓決策者提供決策使用. 因為應用系統是根據實際的流程中設計而來的, 所以也最能反映實際流程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所隱含的問題點及中間階段的各項數據, 它是一個間接的,需要人不斷的去作比較,挖掘出真正對后續改善的有意議的說明性的數據, 因為只有不斷真正持續的改善, 企業基業才能長久.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應用系統的功能,才能真正體現應用系統的價值. IT人員各項指標也才能真正得到本質上的提升.

        大家經常聽見有IT人員講, 為某個部門或工廠所做的系統, 得不到人家的認可,系統的價值也較模糊, 好象做與不做都一個樣, 效益不明顯或根本就沒有效益, 正式上線后, 管理者, 使用者普遍反映不能最大化的體現預期的價值,或系統人員根本不知道從何方面體現價值以及現在的實況,現在有了,是什麼呢? 就是要從應用系統中,找到各核心流程工序數據所反映的知識, 折射出各種數據間所隱含的有關各相關流程間的問題點, 現在的流程工序設計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 那里是有瓶頸, 應該如何去改善它, 讓它更順暢, 人員的配置是否合理, 各流程整體運作的的指標是否一直在成長前進, 各相關指標的變動,對整體流程績效的影響層面有多大. 應用系統如何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各顆粒與緯度之間所存在知識呢,等等.

在這里, 請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 自已開發的系統已經能夠提供出此各種企業者所需的知識了嗎? 您所設計的系統又有多少真正的站在了企業家或是管理者或是用戶的角度去設計並能體現出來的呢? 試想一下,您的應用系統如果不能體現企業家或管理者的意願或價值出來, 您還想要人家如何評論呢? 所以問題根源內在的來自我們自已身上, 外在是市場經濟環境,因為所有提供的商品,要想在市場上流通,必須要有價值, 並且整體價值越大,市場越受歡迎, 如果價值反映不出來, 人家如何評論,都是正常合理的. 所以要改變的只能是我們自已.先要從思想認識上改變.

三. 促進標準化, 一致性.

各種應用系統把各流程相關聯的知識挖掘出來后, 找到最合理的顆粒組合方法:企業最好的工序組合設計,企業最好的部門組合設計,企業最好的人員組合設計等, 更多的是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所需的知識, 確認哪些核心工序及流程是可以定制的, 可以標準化的, 統一處理的, 用ISO或是其它標準文件規範起來, 作成流水線式的處理, 最終是提高工作整體效益. 發揮出企業每一工序,每一部門,每一人員的效益,最終使企業效益最大化. 使所有人員行動聽指揮, 步調一致.

四. 用模型收集知識,促進標準化,一致化,周而复始循環

用模型收集知識,促進標準化,一致性,每一階段都不可或缺, 都是構成完整的一部分, 應該是一個整體,需要周而复始循環的去實施. 每一階段既是起點,又是終點.

 

待續: 產品篇

1.                  Microsoft Dynamics CRM3.0 確實牛, 客戶電話,OutLook,CRM,Office2007所有軟件都集成起來了, 不用切換系統及用戶名,

2.                  商務智能2.0 . 采用前端office2007+后端Sql server2005, 全部都用已存在軟件制作, 圖形化, 方便性, 動態方面確實很牛.

3.                  Silverlight技術, 1.43M大小的包, 下載很快, 但功能很強大, 是WEB人員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

4.                  當然VS.2005,VS.NET2008 ,WINDOWS SERVER 2008, 虛擬化技術都延用了微軟方便, 強大,美觀的特點,

5.                  LINQ的魔力. 3.5以上的版本把SQL及ADO.NET控件寫法混在了一起了.

6.                  Share Point2007 及BizTalk RFID. SQL Server2005 沒有去聽過, 但感覺應該羅列出來.

因為只是看PPT, 也只是聽, 所以現在了解得不夠深入, 只是簡單的羅列下來,具體技術,后續了解更深入后,再以課件或上課的方式來處理.

posted on 2008-05-05 08:17  Jimmyzhang  阅读(1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