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原理
概述:
单张表格存储所有数据——(改进)——>关系型数据库:将单张表格分成拥有不同主题的多张表格
——(在多张表格里进行数据查询很不方便)——>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一、数据库概述
1.1数据库的由来(发展历史)
-
- 在出现数据库之前,人们都是使用单张数据表来存储数据,这种方式存储数据不利于数据的修改,所以人们就想办法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存储数据。
-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被称作关系模型的方法渐渐崭露头角,成为广为推崇的数据存储方案。
- 在关系模型下,人们不再将所有数据存放至单张数据表中,而是建立起一个关系型数据库。
- 关系型数据库是由多张数据表构成的表格集合,含有多张数据表,并且这些数据表一般都含有各自的主题(即每张数据表中的数据都是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当某张表中含有多个主题时,需要将该表分成若干个子表格。
- 小结:
- 原始数据存储方式下将所有数据存放在同一张表格中,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科目信息都存储在一张表格中,这些信息作为同一张表格的若干有效字段
- 关系型数据库中则是将数据按照主题分成若干个子表格,这些表格组成一个表格集合,即数据库。依然是上面例子中的数据,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则按照主题将这些数据分别存放在三张表格中: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科目信息表
- 由发展历史而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
1.2 使用数据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
-
- 注:下面的表述不见得正确哦
-
-
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3.1 概述,通用结构
3.2实例一,个人数据库系统
3.3实例二,大型 企业级数据库系统
三、数据库的使用(SQL)
-
- SQL语言的起源:前面一个章节已经讲述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原理,其实就是将杂乱无章的单个数据库表格划分成基于主题的多张表格。划分成多张表格后对于数据的修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却不利于查询,查询时需要在多张表格之间切换。针对这一缺点,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数据库管理办法,专门用于数据库的管理: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 Query Language(SQL)
- SQL语言的作用:
- 管理数据表:创建、删除表格
- 管理表格中的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数据项
- 查询:根据特定的查询条件进行查询
- 计算: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认真地将它们记录下来并分享给每一个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它们的人,然后意外地收获某个读者的评论,从而激发出新的感想,是一件十分令人欢快的事。如果你也在研习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和我们一起进步吧(^_^)
posted on 2017-02-22 16:26 LXRM-JavaWeb、ML 阅读(200)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