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 索引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 ='IX_stu_writtenexam')  --<表名 --字段>

drop index stu .IX_stu_writtenexam  --如果存在删除索引

go

create  nonclustered(CLUSTERED) index ix_stu_writtenexam   --创建非聚居索引(聚集索引)

 on stu(wriittenexam)

 with fillfactor =20  --填充因子

go

一般索引的命名:IX_表名_字段
填充因子:下文详细讲述
索引的分类:
     唯一索引(UNIQUE):不允许两行具有相同的索引值(创建了唯一约束,系统将自动创建唯一索引)

     主键索引主键索引要求主键中的每个值是唯一的,(创建主键自动创建主键索引)
     聚集索引(CLUSTERED):表中各行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相同,表中只能包含一个聚集索引,主键列默认为聚集索引
     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表中各行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不匹配,表中可以有249个非聚集索引

关于理解索引通俗易懂的解释

      实际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目录。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两种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称非聚类索引、非簇集索引)。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其实,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索引。比如,我们要查“安”字,就会很自然地翻开字典的前几页,因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同样的,如果查“张”字,那您也会将您的字典翻到最后部分,因为“张”的拼音是“zhang”。也就是说,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个目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
  
  我们把这种正文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目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您认识某个字,您可以快速地从自动中查到这个字。但您也可能会遇到您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音,这时候,您就不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到您要查的字,而需要去根据“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但您结合“部首目录”和“检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面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面是“弩”字,页面是390页。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方,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目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
   我们把这种目录纯粹是目录,正文纯粹是正文的排序方式称为“非聚集索引”。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到什么是“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填充因子介绍(转载:http://space.itpub.net/16436858/viewspace-675093

      这个可能很少人会去注意它,但它也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有这个东西,但是如何去使用它,可能会比较迷糊。另外,即使你理解了它的原理,也不一定能使用好它,这个还要具体分析索引字段的更新频率等等。

      记得看书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都是看的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干吗的,好象设置不设置都一样的。其实,像索引这些东西,当数据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时候,它的效果就表现的很明显。

     填充因子定义:索引中叶级页的数据充满度。它的作用:当系统新建或重建索引时,在每一个索引页上预先留出一部分空间。使得系统在新增索引信息时能够保持索引页不分裂。它的目的是使索引的页分裂最小并对性能微调。

(图A)

     看图A,通过前面说的我们知道数据是按页存的,根据定义,填充因子是指图A中的Page100(Page110,Page120,Page130)的数据的充满度。如果按默认,填充因子是为0(0和100%是一样的),即完全充满。如果设置60%,则Page100的数据只充满空间的60%,会有40%的剩余空间。

填充因子只在创建索引时执行;索引创建后,当表中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或更新时,不会保持填充因子。即创建索引完后添加数据,比如添加”COM”,则会添加在Page100的”CON”的前面,此时Page100的剩余空间将小于40%。因为充满度只有60%,所以”Barr”和”CON”之间会有空隙,所以”COM”将直接插入他们之间,不会照成数据移动和页分裂。如果充满度是100%即整页充满数据,则会照成”CON”及它后面的数据都向后移动1位,然后在”CON”前面插入”COM”,而Page100会大约一半的行(后半部)移到新页中以便为新行腾出空间(这种重组称为页拆分。页拆分会降低性能并使表中的数据存储产生碎片.),在这些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速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会产生碎片。添加完数据后要使填充因子继续保持60%则需要重建索引。

   有人将填充因子比喻成下面这个例子:

为了给一个班的10个同学排一下顺序,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同学一个编号,如:
a. 从1,2,3,4,5,6,7,9,10。这时,我们说填充因子是100.
此时,如果又来了新同学,而其排名要在中间某位置的话,我们就要改变许多个同学的号码,如新同学排第5位,就需要4号以后的同学号码都加1,再将新同学编为5号才行.
b.我们又可以给同学这样编号:1,3,5,7,9,11,13,15,17,19
也同样完成了顺序的排列.我们说这时填充因子是50%,此时如果来了新同学,又是排在第5位的话,那么我们只需将其号码编为8就行了.其它同学都不用变.

可见,填充因子大的时候,点用的号码空间小,耗费资源少,小的时候,占用资源加大,但操作方便,迅速.

填充因子大的时候,插入或修改记录后重新索引的工作会很大,磁盘IO操作增加,性能必然降低,但其占用空间小.填充因子小的时候,索引文件占用磁盘及内存空间相对要大,但是,系统本身重新索引所需IO操作减少,性能提高,只是多占用一些存储空间. 孰轻孰重要自已决定。

通常只有当不会对数据进行更改时(例如,在只读表中)才会使设置100%。另外,只有当在表中根据现有数据创建新索引,并且可以精确预见将来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哪些更改时,将填充因子选项设置为另一个值才有用。所以填充因子不是很容易设置的。

posted @ 2011-09-08 15:50  小凤梨子  阅读(2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