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微调方法总结

大模型微调方法总结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132116949

前言:随着chatGPT的备受欢迎,大模型异常火爆,各大厂商相继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二级公司和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垂直领域微调这些具有语义理解能力的大模型,以满足特定领域的业务需求,如医疗,法律咨询等。

  但是当微调这一类比较大的模型时,更新所有参数不太可行。以 GPT-3 175B 为例——部署微调模型的独的成本极其昂贵。

 

huggingface上的框架。  如 1 指令微调 huggingface有PEFT  2 强化学习的human feedback  , huggingface有TRL框架

1 1 中 有6种方法, LORA, p-tuning-V1, p-tuning-V2等

2 TRL框架

   详细使用方法待后续补充

 一 LoRA:

1 低(秩)rank 自适应微调方法

2 背景及本质

  大模型的参数更新耗费大量现存为此, 微软的研究者们于2021年通过论文《LORA: LOW-RANK 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提出了低秩适应LoRA

  •   它冻结了预训练的模型权重,并将可训练的秩分解矩阵注入到 Transformer 架构的每一层中,大大减少了下游任务的可训练参数的数量

    We propose Low-Rank Adaptation, or LoRA, which freezes the pre-trained model weights and injects trainable rank decomposition matrices into each layer of the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 great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rainable parameters for downstream tasks.

  
      与使用 Adam 微调的 GPT-3 175B 相比,LoRA 可以将可训练参数数量减少 10,000 倍,GPU 内存需求减少 3 倍

Compared to GPT-3 175B fine-tuned with Adam, LoRA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trainable parameters by 10,000 times and the GPU memory requirement by 3 times.

                 

3 大致操作总览

  1 正向推理 的所有参数 结果

  2 反向梯度的所有结果

  3 反向梯度更新的计算, sGD不带状态的会相对省内存,但是adam 就会记录过往若干梯度参数。

  

      

 

  训练:

  图 W0+Lora层结果

    lora=w1 正态分布+w2 全0

       推理:lora层需要merge会W0,即w1*w2+w0即可。

 

4 实际操作

  4.1 微软DeepSpeed-Chat中对LoRA微调的实现

  # TODO 待补充--->>>>>>

  代码中体现

F.linear(input, self.weight, self.bias) + (self.lora_dropout(input)
@ self.lora_right_weight @ self.lora_left_weight) * self.lora_scaling

 加号左侧为原结构支路,加号右侧为新增支路,self.lora_right_weight self.lora_left_weight 分别为两个新引入线性层的参数.

  4.2 Huggingface上PEFT库对LoRA

  更详细使用方法

  # TODO 待补充--->>>>>>

5 另外应用

lora层可针对某一层参数,可插拔

对stable diffusion 也可用。

 

二 QLora微调方法

  2.1 前言

     QLoRA于今23年5月份通过此篇论文《QLORA: Efficient Finetuning of Quantized LLMs》被提出,本质是对LoRA的改进,相比LoRA进一步降低显存消耗。

  • 因为LoRa为LLM的每一层添加了少量的可训练参数(适配器),并冻结了所有原始参数。这样对于微调,只需要更新适配器权重,这可以显著减少内存占用
  • 而QLoRa更进一步,引入了4位量化、双量化和利用nVidia统一内存进行分页。

  所有这些对比Lora,进一步降低了显存消耗。

  下图总结了不同的微调方法及其内存需求,其中的QLoRA通过将模型量化到4位精度并使用分页优化器管理内存峰值来改进LoRA.

      

 

  2.2 模型量化

  原理:将浮点数值转化为定点数值,同时尽可能减少计算精度损失的方法。

    这样就减小了模型, 在计算时,最后再将定点数据反量化为浮点数据得到最终的结果。

      

   

  综合而言,我们可以对模型参数(weight)、激活值(activation)或者梯度(gradient)做量化。通常而言,模型的参数分布较为稳定,因此对参数 weight 做量化较为容易(比如,QLoRA便是对weight做量化)
至于模型的激活值往往存在异常值,直接对其做量化,会降低有效的量化格点数,导致精度损失严重,因此,激活值的量化需要更复杂的处理方法(如SmoothQuant)

  更多内容详见: 《zhouyi量化白皮书》

三 P-tuning V1/V2

  在学习P-tuning之前,需要先了解下prefix-tuning。

  它指的是在微调模型的过程中只优化加入的一小段可学习的向量(virtual tokens)作为Prefix,而不需要优化整个模型的 参数(训练的时候只更新Prefix部分的参数,而PLM中的其他部分参数固定)。原理如图。

对于不同的任务和模型结构需要不同的prefix, 微调时只更新prefix。

       

   1)在autoregressive LM 前添加prefix:

        

  2)在encoder和decoder之前添加prefixs:

         

        

  Encoder端增加前缀是为了引导输入部分的编码,Decoder 端增加前缀是为了引导后续token的生成。

 3.0 prefix前置知识 加前缀tuning

  hard prompt等同于discrete prompt;

  离散prompt是一个实际的文本字符串(自然语言,人工可读),通常由中文或英文词汇组成;

  soft prompt等同于continuous prompt。

  连续prompt通常是在向量空间优化出来的提示,通过梯度搜索之类的方式进行优化。

 

  所以离散的prompts中,提示语的变化对模型最终的性能特别敏感,加一个词、少一个词或者变动位置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变化。成本比较高,并且效果不太好。

  显然,Prefix Tuning属于Soft prompt。

  个人理解:instruction 用于训练的一种技术,推理阶段,可以叫其prompt。hard-prompt在训练阶段之所以有效果,相当于约束了模型的某一部分分布,训练阶段也就主要更新这块的分布情况,所以微调或再次训练效果就会显现。

  类似 luotuo的prompts。

def generate_prompt(instruction, input):
    if len(input) > 0:
        return f"Below is an instruction that describes a task,
paired with an input that provides further context.
Write a response that appropriately completes the request.
\n\n### Instruction:\n{instruction}\n\n### Input:\n{input}\n\n### Response:\n" else: return f"Below is an instruction that describes a task.
Write a response that appropriately completes the request.
\n\n### Instruction:\n{instruction}\n\n### Response:\n"

  

讨论一下Prompt Tuning : 提示词tuning

  论文:The Power of Scale for Parameter-Efficient Prompt Tuning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104.08691.pdf

  该方法可以看做是Prefix Tuning的简化版本,它给每个任务都定义了自己的Prompt,拼接到数据上作为输出,但只在输入层加入prompt tokens。

 举一个例子:

 

3.1 P-Tuning V1:将自然语言的离散模版转化为可训练的隐式prompt (连续参数优化问题)

  论文:GPT Understands, Too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103.10385

  该方法的核心是使用可微的virtual token替换了原来的discrete tokens,

       

  再使用prompt encoder(BiLSTM+MLP)对virtual token进行编码学习。

  

  缺点

    之前的Prompt Tuning和P-Tuning等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缺乏模型参数规模和任务通用性。 缺乏规模通用性:Prompt Tuning论文中表明当模型规模超过100亿个参数时,提示优化可以与全量微调相媲美。但是对于那些较小的模型(从100M到1B),提示优化 和全量微调的表现有很大差异,这大大限制了提示优化的适用性。 缺乏任务普遍性:尽管Prompt Tuning和P-tuning在一些 NLU 基准测试中表现出优势,但提示调优对硬序列标记任务(即序列标注)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 第二,缺少深度提示优化,在Prompt Tuning和P-tuning中,连续提示只被插入transformer第一层的输入embedding序列中,在接下来的transformer层中,插入连续提示的 位置的embedding是由之前的transformer层计算出来的,这可能导致两个可能的优化挑战。 由于序列长度的限制,可调参数的数量是有限的。 输入embedding对模型预测只有相对间接的影响。

    

3.2 P-Tuning V2:在输入前面的每层加入可微调的参数

  P1 问题在P-tuning v2得到了改进。

  论文:P-Tuning v2: Prompt Tuning Can Be Comparable to Fine-tuning Universally Across Scales and Tasks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110.07602

  P-Tuning v2主要是基于P-tuning和prefix-tuning技术,引入Deep Prompt Encoding和Multi-task Learning等策略进行优化的

    

   deep Prompt Encoding

   P-Tuning v2在每一层都加入了Prompts tokens作为输入,而不是仅仅加在输入层,这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 更多可学习的参数(从P-tuning和Prompt Tuning的0.01%增加到0.1%-3%),同时也足够参数高效。 加入到更深层结构中的Prompt能给模型预测带来更直接的影响。

  Multi-task learning

  基于多任务数据集的Prompt进行预训练,然后再适配到下游任务。对于pseudo token的continous prompt,随机初始化比较难以优化,因此采用multi-task方法同时训 练多个数据集,共享continuous prompts去进行多任务预训练,可以让prompt有比较好的初始化。

   总结

    P-Tuning v2是一种在不同规模和任务中都可与微调相媲美的提示方法。P-Tuning v2对从330M到10B的模型显示出一致的改进,并在序列标注等困难的序列任务上以很大的 幅度超过了Prompt Tuning和P-Tuning。

四 Freeze方法

     Freeze是冻结的意思,Freeze方法指的是参数冻结,对原始模型的大部分参数进行冻结,仅训练少部分的参数,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显存的占用,从而完成对大模型的微 调。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微调方法,由于冻结的参数是大部分,微调的参数是少部分,因此在代码中只需要设置需要微调的层的参数即可,核心部分如下:

for name, param in model.named_parameters():
    # 说明准备调整列表中的层,不在列表中的都被冻结。
    if not any(nd in name for nd in ["layers.27", "layers.26", "layers.25", "layers.24", "layers.23"]):
param.requires_grad = False

  缺点只微调接近下游任务的那几层参数,又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NPU

总结各种微调

微调后的模型 在SDK的使用

背景

  各个厂商的差异化场景落地势必会基于大模型的微调,

  微调后的模型可能产生zhouyi 的sdk 不适配情况。

  总结了主流的微调方法。以及后续会对sdk适配这些微调模型进行验证。

参考链接:

 

相关链接

大模型微调方法总结-训练总结 - lexn - 博客园 (cnblogs.com)

posted on 2023-10-17 09:30  lexn  阅读(28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