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为什么大学老师上课普遍都很水?
为什么大学老师上课普遍都很水?
作者:刘石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23379399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回答对我来说真的醍醐灌顶🍒
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上一门“不水”的课,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就的,而且年级越高,学生占的比重越大。小学教师可以掌控90%的课堂,中学教师可能60~70%,而大学的课堂,大概需要学生和教师各完成50%。
教师一方需要付出每周几课时的上课时间,部分有课下个别指导和office hour时间,或助教指导课/习题课。
学生一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按照大学的学分设计,每周上课1课时,课下自己学习1课时,标记为1学分。也就是一门2学分的课,学生需要每周听2课时,课下学习2课时,也即“课时-自习比”至少是1:1。
但是,这只是最低标准。
即使是中学,如果只满足于上课听讲,完成课后练习,一个学生大概只能达到会考水平,连高考都过不了。
而到了大学,对于自学能力和“课时-自习比”的要求,至少几倍于中学时代。
根据我的经验,大学里一门“不水”的课,“课时-自习比”估计要到1:4~1:5,也就是一门2学分的课,每周至少砸进去10小时,而4学分的课,每周要砸进去20小时。而且这必须是扎扎实实的学习时间,不能是划水抄作业开着视频课玩手机的时间。
而一个本科生每学期可能要上20学分,还有多少时间分配给课下的自习?
如果像这样学习,一个学生能经得起几门“不水”的课?
这种课也有个外号,叫“虐课”。大概国家觉得这俩字太难听,叫它“金课”。但实际大学里基本没人这么叫,毕竟金不金的可能一眼看不出来,虐不虐可是马上就能感受到的。
一学期如果有2门这样的课,几乎就能吃掉全部的课余时间。如果有3门……意味着你没有时间去搞学工玩社团,辅修和双学位更是想都不用想,更不要提实习和兼职。
我的专业是教育学,这个专业如果想水,有很多办法可以水。但非常庆幸的是,每个阶段我都上到一些很好的课。
大一的“外国教育史”,教课的是我们的老院长,老师对读书的要求极高。那一学期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半夜熄灯之后去走廊上读书到两点,然后第二天六点多起来接着读。有些同学可能没这么夸张,但也读得挺拼命的,可老师还是经常不满意,我们也不敢有半点懈怠。但说实话,这门课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当年学到的很多东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
大三的“中国教育名著研读”,这门课我们专业是必修其他专业是选修。记忆中这门课上得痛苦无比,我们明明是学教育学的,要我们读无标点的尚书是几个意思?但一学期啃下来之后,读中国文献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那以后再看中教史基本上不怕文献挡路了。
博士阶段我导师的课是全校有名的,号称选了这门课最好就不要选别的课。我在博一就把其他学分都修够了,博二只上了这一门课,也是我整个学生生涯最后一门课。我上得还算比较顺利,但也搭进去至少一半的时间。而且我后来用到的一些教学的方法和组织课堂的技巧,也是在这门课上学到的。
这些课的考试也都不容易,没有划重点,复习很考验,成绩也不一定给得高。不过最后收获都会很大,比如博士那门课,很多同学的作业最后都C刊见了。
我能上到这样的课,只是因为遇到的老师好吗?
并不,我还是要重申,好的课堂学生和老师是共同成就的。
如果老师给出严格的要求,学生怨声载道,想办法糊弄:要求读10本书只读两三本,要做一学期的田野作业随便搞点材料混过去,期末搞点考古题押宝过关……如果一门需要每周投入20小时的课,学生实际上只搞了几小时,连续几届学生都这样,你猜猜接下来老师会怎么上课?省点时间多发个S发个C不香么。
很多答主都提到在大学里,教学并不能带来高回报。事实上多数教师并也不指望通过教学得到回报,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蜕变,看到伟大的精神通过自己在学生的心灵中得到延伸,这就最好的回报。而这本质上,是要靠学生的努力和自我磨练才能实现的。只有老师这一头热,它不管用啊。
我现在自己也当老师了,说实话,我不太敢像我当年的老师那样提要求。
实际上现在学生都很聪明:
多数同学的策略是:在精力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几门确有所获的“虐课”,再搭配一些投人时间少、给分高的“ 水课”。……学生说“我为什么要选水课?一个学期那么多门课,有水课,我们才能活下来。”(刘云杉《自由选择与制度选拔:大众高等教育时代的精英培养》)
总之,按照现在的学分要求(四年160-190学分),在整个大学修的课里,能够有1/5到1/4是扎扎实实的课,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一个学生主动选1/3的硬课,我就该考虑这是不是块搞学术的材料了。至于大多数普通人,水和不水的课混在一起,顺利拿到漂亮的GPA好好毕业,就挺好的不是么。
......................................🌈🌈...................................
作者:温水宁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23394266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是一个很爽的地方。爽在哪儿呢?
爽在老师是来摸鱼的,学生也是来摸鱼的
老师知道学生是来摸鱼的,学生也知道老师是来摸鱼的
老师能拿学校工资摸鱼,学生也能拿家长生活费摸鱼
这是真正能实现双赢的地方,也是无数卷省学子最快能躺平的天堂
对很多人来说,这辈子不可能有比大学更爽的日子了,因为无论他们做何选择,社会洪流都将从他们身上无情碾过
学校明白这一点,老师明白这一点,唯独一些学生不明白这一点
......................................🌈🌈...................................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25599545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毕业去大学当老师的时候热情满满,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每次备课都要查阅大量文献,希望自己上课能做到旁征博引、出口成章。
是从什么时候这份热情开始减退了呢。
年终算超课时费的时候,全年上课总量减去每年本职任务量之后,一节课大概只有25块钱。其实,选择当老师也没指望拿高薪,与同时毕业进企业的同学相比,我一年拿的钱只有他们年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但是,让人沮丧的是由于刚去学校不久,花费的精力都在教学上,没有做科研,一年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没有达标,结果还被扣了五千多块钱。这样辛辛苦苦上课的超课时费更没剩多少了。
不过,当时我很乐观,本着作为教师的良心还是兢兢业业地上课。我的同事们都说干的是份良心活。而尽管我多么认真地上课,每年评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时候永远轮不到我,我也一直都在找自身的原因。这个奖在学校公布的评选标准表中涉及两个指标,分别是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没法看到最后得分的,永远只看得到最终是哪些人当选。但是有年我积极地搞好同事关系,积极地上课,学生也很喜欢我,我自认为我的教学评价应该会不错。恰好那年专业评估,我负责的那个项目需要评教结果材料,于是我找教务办导出了网络评教的结果,意外地发现我那年学生评教在全院排行第二,同行评教的结果也在前三。可是当年教学质量优秀奖依然没有我,全院10几个名额居然我不在里面。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每年的教学质量奖都是内定的。而且每年都有固定人选。我突然就释然了,随便吧。上课依然认真备课,但是已经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学校总是开会讨论怎么提升教学质量,让老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什么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却丝毫不关心教师的利益。一个月就几千块钱,没有做科研年底还要扣钱,评奖各种内幕,再认真的老师也会失去上课的激情吧。
所以大学里非常认真上课的老师大概就是责任心很强,或者热爱教学的那种人吧。老师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用道德的神圣光环来激励老师努力上课太不切实际了。我的同事们很多都不愿意上课,领导开会的时候还问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不语。
......................................🌈🌈...................................
教学安排不合理。
毫不夸张的说,大学任何一门课的内容量,都要远超中学6年一门课的内容量。但是这么大的内容量却要在一学期内学完,而且一学期还要学好几门这样的课。学校还喜欢贪多务得,还要给学生们安排好几门其他乱七八糟的课。学生一学期下来少的也有六七门,多的甚至有十几门课,老师和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课讲好学好吗?
......................................🌈🌈...................................
作者:知乎用户iwJt3F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32535286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水不行。我第一年上课,备课非常认真,把所有要板书的内容都在本子上写好,拿到课堂上推公式,习题都是我精选的比较能够考察学生水平的题目,考试题目也都比较难。我读本科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是这么干的,我也有样学样,结果评教得了个C,再往下一级到D我就要被教务处约谈了。私下跟学生和辅导员交谈,原来大家觉得太难了,投入时间太多。啊,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第二年,我把难度大大降低了,公式量减去一半,考试题目也都改得跟作业题难度一致。嗯,不错,评教得了B。看来我的改进力度还不够。第三年我学乖了,公式量再减去1/3,考试题目难度再降低,大作业取消,平时作业比例由10%升到40%。公式我也基本不板书了,就站着念PPT,关键公式圈出来,告诉他们用这个算就行。当年评教上了A,学生好评如潮。到底是既折磨学生又折磨自己,落得个天怒人怨,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
作者:明月双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23428104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
我在国内的靠前的985学习过。
我在国内的一般211教过课。
我在国内的双非学校教过课。
其次,
顶级985的课,尤其是专业课,水的很少(当然水专业除外哈)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讲课很水,然后连续好几年被学生投诉,后来就不敢水了。而他被投诉就是因为他讲的太水,我记得我室友跟我说,一学期的课,一星期就背下来了,考试就满分,这是什么烂课。
但是我们另一位老师挂科能挂三分之一学生,却好评如潮,因为很多学生认为这个课很有用,学好了将来考研,或者读研读博后都能省不少力气。
还有一位我博士的同学给我讲过,他来自于另一个顶级985,他说他们有个数学老师,讲的非常难,但是大家都很喜欢他的课,因为学懂了后其他数学课就很轻松了。
还有北大有个著名的公知,因为讲课太水被年年差评最后开除了,结果到处宣扬自己遭到了迫害。
我在211教书的时候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大概就是你要是讲得太难,学生们就会感觉耗费精力太多,选课的人会变少。但是学生倒是不会因为你讲的不水给你差评,总体状态就是他们知道你讲的是好的,是不水的,但是太费力,有很多人选择不上。但是如果你上的是专业课,必须上的话,他们会采取另一个策略,就是不要太卷,大家都考得一般,一般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然后我在双非教书的时候,我们系有一位海归的大牛,做理论的,我去听过他的课,绝对不水,属于前沿中的前沿。然后学生评价,听不懂,讲课枯燥。后来他发现,学生听不懂是因为学生数学基础不够,理论基础不够,于是他去找上数学的老师和理论基础的老师问他们,怎么讲的那么简单,那些老师说,讲的难了太累了,而且学生全都不会,你总不能全挂了吧?要降低难度,直到降低到大部分都能过,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越来越水咯,这时候老师学生全都满意。大牛听了不以为然,认为不应该妥协,多挂几次,学生就意识到要好好学习了,然后就努力了,结果大牛自己的课就疯狂挂人,结果呢?结果是学院不然他开课了。大牛去找院长理论,院长笑嘻嘻地说”x教授,你讲那么难,你以为我们是北大清华吗?你不能因为你本科时候那么学的就给我们的学生这么上啊?”
后来我上课,期中考试是让学生做presentation。
我说大家找一篇前沿论文来讲解
结果大家都是找一篇很短的中文论文来念一遍
第二次,我说必须找英文文献,不能念,必须要讲
结果学生都是找一篇很短的英文文献,用百度翻译一下,贴在ppt上念ppt
第三次,我说ppt上不能有长段文字,不许念ppt
结果学生用了好多张,没张上一两句,然后念半句,自己换几个词讲半句
然后期末考试我出了一道我讲过四次的题目,而且只需要背诵
人类理性思考的大脑皮层是——额叶
结果全班90%的人做不对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讲知识,学生们是很不愿意听的,
我把知识融进段子里,学生喜闻乐见,哈哈大笑,
结果知识没记住,我想那段子总记住了吧?
有一次我讲了一个诺奖得主的段子,大家笑得很开心
然后考试,我问以下哪个我们领域的诺奖得主,50%的人打错了。
......................................🌈🌈...................................
作者:joj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30753162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还是那句话,青年大学老师一定要学会糊弄。
不要完美主义。
备课去找找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要ppt,随便改改直接上。有能力的可以讲的有趣一点,没能力的直接念ppt。一定要记住,无论你上课上的多好,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听的,人家有自己的事儿忙。只要你别天天点名,记得多划考试重点,你名声就会好的不得了。
备课不要超过半小时。开会就更没啥了,我开会都在写论文写小说,笔记本太显眼就用手写,除了室外的那种,怎么可能认真开会啊。
记住,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和不值得的事,费一丁半点心思。
你作为一个青椒,一定要以科研为第一要务,你科研能力上去了,哪怕课上的稀烂,学生们照样要舔你。
没错,大家就是这么现实。
而且等你科研上去了,手下牛马多了,这个时候才是你磨炼自己讲课能力提升个人形象吸引本科苗子的时候,前期你课讲的再好,连个副教授都没上,哪个学生鸟你。
自己好好想想吧。
别学生思维,什么都想做好。
p.s.我尊重认真授课的有编制老师,也羡慕家里有矿就想上课不在乎职称的老师,对单纯有信仰内心坚定的虽然不理解但也竖大拇指,剩下的我劝他不要说风凉话,谁当初还没个教书育人的梦了,承认自己平庸不行么
......................................🌈🌈...................................
作者:日辛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373378/answer/35779670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以后要去哪🍒
隔壁师姐去某专科当老师,日常风格就是上一半课,写作业+自习半节课,让我想到我本科也有这种基操。
当时的想法是,可能这节课内容就是不多,老师给作业也挺满的,说这上面都是重点,期末要考,为了不让大家掉队。
后来师姐讲的是,那天来事儿了,是在讲不下去,差点跪讲台上了,所以临时留作业(效仿大龄老师)
事后证明,这种办法还真不错,与其巴拉巴拉讲的口吐白沫,不如多留点作业,考前再给大家划划范围,卷子出的简单点,你好我好大家好。
因为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最后基本都能过,不认真学的,你讲出个天花乱坠,最后还是低过不了60,老师心里也都明白这一点。
另外很多硕导博导同样会给本科生代课,日常也都是按照“教材”去讲,多数这种课和专业方面相关,因此良心导师会多提一些“延伸性”内容,本科生认真学,在极大程度上会拓宽视野,这样你才会知道,原来本专业还有这么多的“研究方向or发展方向”。(对于继续攻读学位的宝子,还是很有用处的,也方便你日后选择科研方向)特别是年轻硕导博导这种,日常有研究生培养计划,本科生授课计划,同时每年也都会带竞赛,主要集中在本硕群体,所以对于本科生,导师一方面会“掺杂点新内容”,一方面看看班里哪个学生对这方面感兴趣。师生两者日常关系好不好,值不值得培养,如果老师看你还不错,会邀请你组队打比赛,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是大学老师对学生最中肯的培养方式。
尽管老师日常代课会有课时费,但平摊下来,一节课几十块,从动力方面,老师的积极性并不高。赶紧发paper,其余加分项多抓抓,评职称拿项目,来钱反倒更快。
另外还有一些大龄待退休老师,日常上课更佛系,班里就算“开party”,他也不会抬头瞅几眼,戴个眼镜,赶紧把课讲完,完事再自习,纯等下课+溜之大吉,算是一众“躺平老师”的骚操作。读研同样如此,如果你跟了一个“放养”导师,那么三年下来,基本上也就凉凉了。
其实每个老师也都是从“学生年代”走过来的,一些“圆滑型+美女型”老师,为了评优评分,上课会和学生打成一片,授课质量方面,还是以学生“舒服”为主,不会过于为难你,或者给你讲太深入的内容,容易打消学生积极性,因此这也是“大家感觉课程比较水”的原因。
很多时候,学校的培养计划,是落后于实际企业生产的,因此矛盾点就来了,毕业找工作,高薪高精尖岗位,多数人是“不达标的”,重复性、机械性、偏体力劳动性生产,还是占据绝大多数,而且很多人去了企业,会重新开始学习“生产技能”。
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然而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吗?不会的,老师负责把教材讲好,就可以了。至于讲的是什么,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去走,合理合规即可。
至于学生们怎么办?能怎么办?每年一批一批,在老师们眼里,都视觉疲劳了。宝子们需要明白的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优质的”,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实力,相差是很悬殊的。
有的年纪轻轻都快成研究员了,有的还天天“照本宣科”,讲那些“落后的内容”,此时部分老师可能会讲,不给你们说这些基础内容,怎么学习更高级的知识?
事实则是,一开始就“多讲点实际开发or专业相关内容”,学生们会少走几年的弯路。
为什么不讲?一是学校的教育体系多年不变,二是老师也是人,脱离实际生产好多年,他们甚至也不知道,真正的“厂子”需要什么技术,哪怕知道,这些老师也学不下去了。所以出现了b站大学,csdn大学,gpt大学,github大学等等。
人的巅峰年龄,主要就是在二十多岁区间段,这期间是你精力最旺盛,出成果最多的时候。(大器晚成的确存在,但从基本面来看,还是小众的)
宝子们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向上兼容,有资源多去争取,无论是奖学金、竞赛等等。一是money不少,二是这些荣誉,你会写在简历上,考研复试自荐上,应用在等等未来场景。
问题来了,这些东西有用吗?实话实说,是有的,作用就是在一众“平庸人里”,你拿着这个,起码证明你是努力的,这就是差距。
所以很多秋招春招企业,实在实在挑不出“优等生”,怎么办?四六级,平时成绩,那些看似不起眼,或者你平时认为无用的东西,此时都算是“刷人指标”。
另外如果本科期间,对于offer不是很满意,或者即便你去工作了,也不安于现状,那么考公or考研两条路,至少在现在看来,是不错的方向。考研一定不要将就,同样不能“眼高手低”,平台越高,你的发展前景就越大,你的paper水平就会“水涨船高”。
一个学院,一学期如果凑不出两篇SCI,那么这个东西,基本上也就和大多数人擦肩而过了,反之,如果SCI作为毕业条件,那么在一众人看来,这些“软黄金”也并没有那么遥不可攀,站在更好的平台,意味着具备更“前瞻的学术视野”,这对于以后去大城市卷高薪,还是很有帮助的。反之,不想考研的,考公算是不错的路线,大学期间与其“混混度日”,不如锻炼锻炼身体,平时看看相关资料,平稳未尝也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不管怎么去走,大学期间一定要有“主心骨”。这句话送给宝子们,你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以后要去哪,似乎这才是比较有意思的“大学必修课”,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