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编程需要知道的运行机制
HTML 表单用于搜集不同类型的用户输入。
表单是一个包含表单元素的区域。
表单元素是允许用户在表单中(比如:文本域、下拉列表、单选框、复选框等等)输入信息的元素。
表单使用表单标签(<form>)定义。
<form> <input> <input></form>
表单标签
<form> |
定义供用户输入的表单 |
<input> |
定义输入域 |
<textarea> |
定义文本域 (一个多行的输入控件) |
<label> |
定义一个控制的标签 |
<fieldset> |
定义域 |
<legend> |
定义域的标题 |
<select> |
定义一个选择列表 |
<optgroup> |
定义选项组 |
<option> |
定义下拉列表中的选项 |
<button> |
定义一个按钮 |
<isindex> |
已废弃,由<input>代替。 |
http响应码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处理可能是成功、可能是失败、可能没有
权限访问等原因,服务器会通过响应码来告诉浏览器处理结果。
• "200" : OK
• 301" :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转移
• "302" : Found 暂时转移
• "307" : Temporary Redirect
• "400" : Bad Request 错误请求,发出错误的不符合Http协议的请求
• "401" : Unauthorized 未认证。一般需要用户名、密码才能登陆。
• "403" : Forbidden 禁止
• "404" : Not Found 未找到。演示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页面看报文
•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内部错误。演示页面抛出异常。
• "503" : Service Unavailable。一般是访问人数过多。
200段是成功;300段需要对请求做进一步的处理;400段表示客户端请求错
误;500段是服务器的错误。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角色:
客户端是浏览器,浏览器的作用是将从服务器端发送过来的页面数据进行显示,客户端的功能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接受页面并处理页面到浏览器显示,提交页面中的数据给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完后将处理过的页面返回给客户端。
服务器端是IIS:IIS的作用是放置已经编译好的网站程序,功能是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将对应的请求信息处理为客户端提交的信息和定位到具体的页面,然后发送给客户端页面。
区别:一切资源都在服务器端放着,客户端只能让服务器端给自己发送页面,自己再把自己的“意见”给服务器端,让服务器端处理,服务器处理完以后再根据自己已经事先设置好的流程返回个客户端。
形象化:客户端就是一个想看电影的人,服务器端就是一个买影碟的商家,他们之间通过送货商来行进交易,买家(客户端)要到卖家(服务器端)那里买好影碟,先给送货商说自己要什么店的什么名字的影碟,供货商就把买家的要求记下来到卖家那里想卖家说出买家的请求,卖家就会把碟子给送货商让其给买家送过去,买家拿到货时用DVD放映出来以供欣赏,看完之后买家可能觉得这个影碟不好看想再看点别的,就要给送货上说我想看另一个影碟,送货商说你把你想看的东西写下来我去到卖家那里给你拿,于是送货商就把新的要求反映给卖家,卖家有自己的营销策略:如果有人要那种影碟,咱们就给他。卖出去的东西不允许退货。卖家将找的的符合要求的影碟给了送货商,送货商就把新的影碟送给了买家。于是这种模式就形成了:买家只给送货商说自己要那个店(网站)的那个影碟(网站的页面),送货商把买家的信息写到一个单子上(URL),卖家得到送货商的单据后,就把影碟(网站的页面)给送货商,送货上拿着影碟(页面)就给买家,买家拿到影碟后通过DVD(浏览器)将影碟放出来。总结特点:影碟只能从卖家流向买家的手中,买家手中的影碟都是卖家给的,买家只能接受影碟,不能退影碟。但可以提给买家要求。买家给送货商说的话中只包含两种东西:影碟的名字+要求的质量。买家索取,卖家给予。每次给予的只能是一个新的完整碟子(网页),索取的只是名字和要求质量(页面名字+表单),送货商只能在买家那里要“名字+要求”,在卖家那里只能要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