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们在北大博雅召开了京沪高铁与区域经济论坛。与之前的会议相比,这是我们第一次完全的聚焦在了区域经济的事件上了。基于区域经济热点地区和事件的会议营销不论是对学界还是对企业都是无比重要的。由此联想,伴随着西咸新区、舟山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我们未来关注的区域经济事件和地区就有了新的焦点。
关于京沪高铁与区域经济论坛。在媒体报道和宣传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次我主持感觉比之前的几次感觉底气更足一些。整体上办的比较成功,总体感觉下来,不管是会议本身还是媒体报道,大家对京沪高铁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产业投资,科技进步,票价,站点,新城建设,旅游,安全问题相对比较关注,但对高铁所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格局变动还有所忽略,这也正是我们召开这次论坛的初衷。
在论坛开始的时候,我提到:
京沪高铁的开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条总长度上千公里的黄金走廊承载了沿线23个城市经济腾飞的梦想,它的开通运营注定将重塑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京沪高铁的带动之下,沿线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与产业转移浪潮将使得“十二五”期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迎来重要的历史拐点。为此,我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破解京沪高铁所带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命题,探讨和解析在高铁带动之下沿线区域分工与产业转移的重要契机,相信本次大会将为高铁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各位老师都讲了各自的观点,我点评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也提了提。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大致包括资源沿线配置,城市群深度融合;长三角京津冀辐射半径增大;沿线城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影响;由此而来的产业升级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进程;影响城市化进程;释放的巨大货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站点周边的新城建设;对各个行业的直接影响,旅游业和房地产的博弈;行政壁垒的突破等等。
根据王老师讲的我提到:京沪高铁所连接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它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长三角与京津冀的经济辐射半径,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将构建起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轴心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深刻关注京沪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应及早谋划,主动对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城市服务功能,从容的应对可能由于“通道效应”和“虹吸现象”所引发的挑战与风险。
根据张老师讲的我提到,从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相互作用分析的视角看,一方面,高铁将进一步提升沿线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创造“同城效应”,另一方面,高铁将提升沿线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辐射能力.促进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与演化。这种耦合关系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各种经济要素和资源沿着高铁沿线进行不断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根据孙总讲的,我提到可以把这种影响延伸到文化与公共管理层面,比如,在京沪高铁影响之下,伴随着长三角资金北上的可能是市场经济理念与细节的传播,是地域间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再比如,京沪高铁对中国完善区域管理制度和界定地方政府职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冲击沿线地区行政区划中的制度壁垒。这些都是高铁可能带给我们的诸多改变,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讨。
根据赵老师讲的我提到,京沪高铁将促进沿线城市和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三大都市圈因京沪高铁联为一体加速融合之后,将在更广阔的国际区域经济视野中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一体式区域经济圈——大京沪经济圈,这片区域将可能成为一个托起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带,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
当我们把目光从宽广的经济圈聚焦到具体的站点时,会发现,伴随高铁而来的是一场大规模“造城运动”,以济南西部新城和无锡锡东新城为代表的高铁新城与高铁商务区成为这一造城运动的主要表现,那么,如何对高铁新城进行规划和实施,是摆在地方政府与规划师面前的重要命题,在温博士讲完之后,我提到,高铁新城规划与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复杂的城市化过程,而系统规划正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系统规划所倡导的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项目落地为导向,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打造城市品牌名片的规划方式是未来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核心理念。
最后我提到,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高铁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探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那就是,京沪高铁将对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使得我国几大城市群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并加速走向城市群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而言,京沪高铁的建成将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它改写了沿线城市的命运,它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活。因此,无论机遇还是挑战,高铁终将改变中国。
这次论坛起到了很好的媒体传播效应,会后可以看到各大媒体的报道,我们对媒体抱着一种即需要又担忧的复杂心态,弄得好了皆大欢喜,弄不好了就会出现问题。
插一个段子,在会议召开之前,有个媒体得知我们要召开论坛,就采访我,电话里一一作了解答,被记者采访对我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宣传论坛的机会,我就一点点给记者回答,主要是聊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的时候,记者问我有没有去现场考察,我说我没去,都是看的报道,只是N久之前在南京的时候,路过过南京南站,觉得离主城比较远。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结果在第二天,我在腾讯搜狐上都看到了题为“京沪高铁今迎客 部分站日客流量暂不足2千人次”的新闻,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国家经济地理网副总经理张进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幸买到车票的乘客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到了目的地一下车,眼前有可能看到的不是繁华城市,而是一片荒野。”看完直接崩溃,这个记者不知道为啥没有听我说的内容,而扭曲夸张,把我没有说过的话加在我身上,而且用一种很幸灾乐祸的语气表达出来,让我很无语。还好我没说是北大这边的,不过也让我体会到了媒体的双刃剑的厉害了。
说点后话,高铁开通至今,人们似乎过于关注高铁的负面新闻了,对高铁的各种疑问和质疑过于苛刻了,即使高铁由于为建党庆典献礼而提前工期所导致了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整体上这个质量和安全问题要远远低于人们的质疑和媒体的发难,高铁所带来的科技创新价值和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这些负面的内容,从我的角度看,即使仅仅考虑国防因素,高铁所带来的快速机动和军力布防集结的能力,都远远大于所谓的负面效应。更远的说,待中国高铁网彻底建成之后,几小时之内覆盖全国的通达能力,将给中国带来几乎难以想象的社会经济影响,我们应该对高铁充满信心,然后静下心来等待那个时候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