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析与投资分析有联系但是不是一回事儿。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可以饶有兴致的分析分析,甚至做成一个研究课题。但是这种“企业分析”与投资决策是完全两码事儿的。经常见到有人,抓住企业的一两个点无限放大(不管是看好还是不看好),然后以此来作为投资的依据,不得不说比较危险。

 

那么作为投资决策要分析哪些问题呢?答案是:从企业整体经营结构和未来盈利态势出发,以风险机会比的评估结束。至少回答3个问题:企业的生意属性和差异化优势是什么?企业当前处于哪个盈利阶段和哪个估值阶段?企业隐含的风险和潜力是什么以及市场已经反映了多少?

 

第一个问题是正确的定性和正确的理解其长期发展态势(生意属性属于高价值吗?企业的战略清晰吗?企业构筑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吗?);第二个问题是正确的理解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与估值范围的对应关系,会对长期投资回报率产生什么影响(企业的权益回报率还有进一步提升or放大的空间吗?当前的权益溢价与其未来的权益态势匹配吗?);第三个问题是综合权衡市场定价与潜在风险和机会之间的关系,权衡机会成本和安全边际(价格充分反映了未来的可能潜力了吗?对于潜在的风险有足够的补充吗?相对于类似的投资标的有明显胜出的地方吗?)。

 

在此之上的自由发挥和进一步深入或者各个细节的剖析,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像研究了半天轮子或者变速箱,却没搞清楚这到底是款SUV还是小客车或者还是小轿车,也没搞明白这车到底是新车还是已经开了15万公里了,这时候单纯的去看报价,能不晕吗?

 

投资思维的辩证性体现在哪里呢?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的、绝对的。一个企业有一些弱点或者经营缺陷的地方,就一定不能投资吗?谁说的?只要这个企业潜在的价值更大,而且市场完全只反映了负面的担忧却完全不顾其有可能成功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确实是有基本面的支撑依据的,那么反而可能是相当棒的投资对象。同样,一个貌似各方面完美并且业绩高速前进的企业,就一定是好的投资对象吗?未必,这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看一个“企业分析”,可以百无禁忌,随便抓一个话题说上个几万字得出任何结论,都是可以的。因为经营和管理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不但如此,我们甚至发现最优秀的企业甚至在经营管理上总是突破常规的(但突破常规与不符合逻辑不是一码事儿)。而看一个“企业投资分析”,则如果没有回答上述的三大问题,就基本上是不合格产品无疑,也至少说明在投资思维上存在重大的缺陷无疑。

 

投资,不是为了辩论的。投资,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牛的。投资,只不过是用最小的风险赢取满意的回报的一种“不断衡量和比较”的游戏,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