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网友的回复我觉得很有韵味:价值投资就是在相对正确的时间以大致正确的价格买入绝对正确的目标。

 

仔细想想,确实是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

首先有道理的地方在于,这句话没有将价值投资极端化偏激化,比如“好公司高于一切”或者“只在熊市底部买入”。而是综合涉及到了时机,估值以及标的选择3个主要的方面。

 

其次,这句话对于这3个要素的关系排列的非常有层次。从句式分析,最终指向的是“绝对正确的目标”。这完全符合“将投资视作一笔生意”这一价值投资的最首要的原则。当然,“绝对正确”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为了说明选股的苛刻性,将选股的高标准以“绝对正确”来进行强调和与前2个要素进行强化,我个人认为是符合逻辑的,这也完全符合格雷厄姆“投资最大的危险不是为一个好企业支付了高的价格,而是在市场的景气时期买入了素质低劣的企业”的论断。另一方面,选股与估值不同,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的一面,无论是竞争优势分析,还是财务分析,其实都是很专业的学科了。这也符合“更接近可以绝对正确”的定位(只是无限接近,而不可能完全达到)。 

 

对于时机和价格,这句话的定义也非常有道理。市场的波动是客观事实,这就像我们大多数时候无法精确捕捉和预测到这种波动一样,也是客观事实。前一个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利用市场的愚蠢是可行的;而后一个客观事实又告诉我们,试图经常性甚至日常性的来捕捉这种波动又是不可行的。所以,反映到投资哲学上,就是买入的时间只需要是在“相对正确”就可以了(卖出其实也一样),而不可能做到“顶和底”以及“每一次”这种级别的绝对正确。所谓的相对正确的时间,从整体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长期来看明显处于系统性的低谷期(但未必是底部)时”,作为个股的相对正确时间则可以理解为“长期来看其明显处于内在价值未被正确识别而导致的市场暂时性的冷落时,或者是长期竞争优势牢靠的企业由于受到短期的利空打击的时期”。

 

用“大致正确”对应“买入价格”即是模糊的正确远胜精确的错误的精髓,也是估值的艺术性所决定的。毫无疑问,这里的“大致”指的是相对于企业内在价值而言。格雷厄姆说过:精确的指出企业内在价值是多少是完全不可能的。依据一个合理的假设得到对企业价值估计的一个范围区间就很不错了。比如巴菲特当年对中石油的投资,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判断“这个企业起码值1000亿,而现在是明显低估的”。

 

在买入价格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会犯2个极端性的错误:要么试图精确到买入就涨的大底部,要么根本忽略安全边际而随心所欲---要理解到“谈好公司的时候不忽略合理的价格”与“谈安全边际的时候不忽略好公司的溢价特性”,何其难!巴菲特说过“你没有必要等到最低价才去买,只要低于你所认定的价值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能在买入时,本着“先进行严密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的原则为先(没有这个先决条件,请不要谈什么价格,什么价格都是错误的,本质上就是赌博),并且遵循“低于我所认定价值”的“大致正确”来买入,那么我想就可以免除大多数的迷茫了。

 

如果,我们能不偏激的将“时机,价格,目标”3个要素协调考虑(而不是一谈时机就拿伟大的公司来搪塞,一谈高价值的企业就以任何价格买入都是对的来壮胆。这种用费雪的话来挑战格雷厄姆,再用格雷厄姆的话来挑战林奇,然后再用林奇的话挑战巴菲特的游戏,只适合大专辩论赛,而不是投资),并本着“相对正确,大致正确,绝对正确”的相互关系和级次和判断权重来予以执行。那么,当我们的一个投资组合中的所有持仓,都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构建的,那么,成功的投资还会是一种“浮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