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东西初看起来是一个意思,其实差别很大,比如“溢价与泡沫”。
溢价和泡沫的表面形式都是“价格高企”。但是溢价是这种“高”的表面下符合商业逻辑以及起码的估值原理的的支撑,而泡沫则是与之完全偏离或者远远超出上述逻辑的透支。
比如我以前说过天士力从2010年起进入经常性的估值溢价我不会惊讶。这是因为首先医药行业的环境正在向着龙头企业有利的态势在转变且长期发展前景非常明朗,第二是天士力本身的经营定位就是全球化+大品种+独家原创,这种战略瞄准的市场空间是支持孕育大市值企业的。第三在于其在战略导向下的多年的竞争优势正在越来越强大而夺目,不但多个二线产品开始陆续进入业绩贡献周期(其几个二线产品的规模已经上亿甚至接近3亿,在别的药企早就被称为"重磅品"了),而且最重磅品种已经涉足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无法企及的新的蓝海。这种“唯一性”以及由此奠定的牢靠的未来几年的优势和经营抬头态势是高度稳定的,且其一旦海外战略成功所带来的业绩提升是质变一级的。
当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进入ROE20%以上、净利润增长率达到40%以上等财务结果的时候,是不太容易被颠覆而向下波动的。这样的企业,经常性的估值保持在40-45PE是非常正常的,其PEG超过1是合理的,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长期向好而且其个体优势非常难以被颠覆,确定性高(不像一些成长性似乎更高,更具有爆发性,但是行业波动和竞争格局变迁周期非常快的企业,其估值反而应该更低),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的确定性只是当前格局下的表现而远不是未来战略成果显现时的表现,仅仅处于企业生命发展黄金期的导入期而已。这与很多同样具有业绩优良并高度稳定性但是已经处于发展黄金期末期或者成熟期的企业完全不同。除非在系统性的熊市中,否则这种企业的“溢价”是合理的而非泡沫(虽然随着市场的阶段性紊乱,其估值的高点和低点会有明显波动,但是估值的中枢本身已具有溢价性)。
相反的例子我想举同仁堂。这样的企业同样享有那么高的估值则就是一种泡沫的表现。因为他第一不具备清晰的战略和具有说服力的执行力,第二不具备真正具有强大获利能力和壁垒的大产品或者专利制品,第三也没有进入一个持续上升期的经营提速的态势。所谓的“金字招牌”如果不能带来市场结果上的推动和财务意义上表现,且甚至没有出现这种可能性因素的时候,一个增长率依然徘徊在20%左右的企业凭什么享有超过50PE的“溢价”呢,这就是泡沫。
总之,是否能享有经常性溢价(请注意,这不代表其不会出现阶段性的大幅下跌,因为短期市场情绪的波动是与企业特征完全无关的,这里探讨的是“经常性”的多数情况下的特征)应该从以下3个角度来衡量:
1,行业以及企业的经验环境稳定,行业特性以及企业经营壁垒共同确保了企业的优良经营成果很难被对手颠覆
2,企业基本面的积累和共振正使得企业进入一个较为长期、稳定和确定性的较高价值释放周期
3,企业的经营态势正处于一个长期的向上拓展成长过程中,表现为未来的前途可能远远大于目前所能呈现的最好状态
学会区分泡沫与溢价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学会区分高价值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市场经常会错误的定价,如果对此认识不到位,导致的错误往往是:因为所谓的泡沫担心而早早的卖出了应该享有溢价的高价值企业再也买不回来了,或者不懂得判断企业而将一个素质平庸却被炒到泡沫的股票紧紧的攥在手里并最终遭受损失。
注:所提个股完全用以阐述我的思路,既不保证正确也不作为买卖的建议,请勿咨询相关操作或者凭此决策。